第108章 炸膛

格物院内,水泥司的工坊昼夜不息,一车车坚硬的灰色粉末源源不断地产出,送往帝国各处,准备修筑那前所未有的坚固驰道。`鸿^特¨暁!税*枉· ?勉,费`阅¢黩_

咸阳城因为这“神泥”而持续沸腾的热度,尚未完全消散。

另一边,格物院深处一间戒备森严的院落,气氛却截然不同。

这里,便是“燧发枪”的秘密研制之所。

蒙毅身着劲装,亲自督阵,眉头紧锁,盯着院中一片狼藉。

几名军中挑选出的精锐射声士,正心有余悸地看着不远处一截炸裂的青铜管。

那青铜管壁上,布满了狰狞的裂纹,边缘参差不齐,仿佛被无形巨兽撕咬过一般。

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丝淡淡的硝烟与金属的焦糊味。

“又炸了。”

蒙毅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烦躁。

这己经是这个月第七次试制枪管失败了。

一名须发半白,满手老茧的匠作大匠,脸上带着几分惶恐与无奈,躬身向陈安与蒙毅禀报。

“侯爷,将军。”

“这青铜,韧性不足,承受不住那火药瞬间的爆发之力,屡屡炸膛。”

“我等又尝试用百炼熟铁锻打,可熟铁又过于绵软,强度不够,且其中杂质太多,难以钻制出合格的内膛。?狐/恋_文¢学` +追*嶵~新`章^劫?”

“这……这枪管,实非我等现有之材能造啊。”

老匠人的声音带着苦涩,每一次失败,都像是一记重锤,敲打着他们的信心。

蒙毅的脸色愈发难看。

他亲眼见过一次炸膛的惨状,那飞溅的金属碎片,险些伤及旁边的士卒。

若是这等凶险之物装备军中,未伤敌,先伤己,那安国侯口中的“降维打击”,岂不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他望向陈安,那眼神中充满了焦急与一丝难以掩饰的疑虑。

“安国侯,这燧发枪,当真能成吗?”

陈安的面色依旧平静,只是目光在那些失败的枪管残骸上停留了片刻。

“政哥啊,这工业基础薄弱的痛,真是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啊。”

他心中暗叹一声,随即转向那群垂头丧气的冶炼科匠人。

“诸位。”

陈安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我们遇到的问题,不在于工艺,而在于材料。”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我们需要的,不是寻常的青铜,也不是普通的熟铁。”

“而是一种更纯净、更坚韧、更富有弹性的金属。1\3·1?t`x~t?.^c+o!m¢”

陈安顿了顿,吐出两个字。

“是钢。”

“钢?”

匠人们面面相觑,眼中充满了茫然。

铁,他们知道。青铜,他们也熟悉。

可这“钢”,听起来似乎与铁相似,却又带着几分陌生。

陈安走到一块试制失败的熟铁枪管旁,用脚尖轻轻踢了踢。

“我们平日所炼之铁,杂质甚多,其内有一种名为‘炭’的东西,含量或高或低,极不稳定。”

他用后世的化学知识,尽可能浅显地向这些大秦的顶尖匠人解释。

“当这‘炭’的含量过高时,铁便会变得硬而脆,如同我们用的生铁,一敲就碎。”

“当这‘炭’的含量过低时,铁又会变得过于软韧,如同这熟铁,强度不足,难以承受巨大的冲击。”

“而‘钢’,便是将这‘炭’的含量,控制在一个恰到好处的范围之内。”

“如此一来,它既拥有足够的硬度与强度,又兼具良好的韧性与弹性,足以承受火药爆发的强大威力,亦能加工出精密光滑的枪膛。”

一番话,说得在场的匠人们云里雾里,却又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微光。

含碳量?

这个词汇对他们而言,如同天书。

但陈安描述中那种“恰到好处”的完美金属,却让他们心生向往。

蒙毅听得也是一愣一愣的,他只知百炼钢是好东西,却不知其中还有这般道理。

“那……安国侯,这‘钢’,又该如何炼制?”

一名胆大的年轻匠人忍不住开口问道。

陈安微微一笑,胸有成竹。

“寻常的冶铁炉,炉温不够,难以去除铁矿石中过多的杂质,更无法精准控制那‘炭’的含量。”

“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炉子,一种能够达到更高温度,能够持续作业,从而大规模炼出优质钢材的炉子。”

他弯下腰,随手在地上捡起一根烧黑的木炭,在平整的泥地上迅速勾勒起来。

一个高耸的炉体雏形,出现在众人眼前。

“此炉,我称之为‘高炉’。”

陈安指着地上的草图,解释道。

“其炉身高大,远胜我们现有的冶铁炉。”

“我们将使用焦炭,而非寻常木炭作为燃料,以获得更高的燃烧温度。”

“矿石与焦炭从炉顶分层加入,在炉内高温作用下,铁水与炉渣分离。”

他点出几个关键位置。

“这里,是风口,鼓入热风,助长火力。”

“这里,是出铁口,炼好的钢水从这里流出。”

“这里,是出渣口,废弃的炉渣由此排出。”

“通过这种连续作业的方式,我们可以源源不断地炼制出纯净而坚韧的钢材。”

地上的草图虽然简陋,但那高耸的炉身,那清晰分明的功能分区,以及陈安口中“焦炭”、“热风循环”等闻所未闻的概念,如同一道道惊雷,劈在众匠人的心头。

他们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地上的草图,仿佛看到了一座能够吞吐烈焰,锻造神兵的巨兽。

这……这完全颠覆了他们数代人传承下来的炼铁经验。

如此巨大的炉子,真的能建成吗?

那所谓的“焦炭”,又能提供何等恐怖的高温?

震撼,匪夷所思,却又夹杂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与期望。

如果真能炼出侯爷口中的“钢”,那燧发枪……

消息很快便传入了咸阳宫。

嬴政听闻燧发枪的研制遇到了材料瓶颈,而陈安又提出了石破天惊的“高炉炼钢”之法,龙目之中精光一闪。

他当即传下旨意,声音沉稳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无论是水泥,还是这精钢。”

“只要是能强我大秦,利我万民之物。”

“安国侯,你只管放手去做。”

“朕,便是你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