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扶苏历练

云阳县的城门,在清晨的薄雾中缓缓开启。+狐*恋*文!茓- +首~发?

扶苏,此刻化名为苏仁,一袭青衫,立于一辆简朴的马车旁。

他望着眼前这座略显陈旧的县城,夯土的城墙上遍布着岁月的斑驳。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炊烟气息。

百姓们衣衫朴素,面带菜色,眼神中带着几分麻木与困顿。

扶苏的眼中,却燃起一团火焰。

他要在这里,将心中描绘无数遍的仁政蓝图,化为现实。

他要让父皇看看,他的治国之道,并非空谈。

此地,便是他大展拳脚的起点。

县衙之内。

扶苏端坐主位,目光扫过堂下几位云阳县的主要官吏。

县丞魏林,一个年约西旬的中年人,肤色黝黑,眼神锐利。

他身上带着一股久经沙场的悍勇之气,与这文雅的县衙有些格格不入。

魏林是军伍出身,行事素来务实。

县尉则是一个略显富态的男子,神情间带着几分小心翼翼。

其余几名主簿、小吏垂手侍立,气氛略显凝重。

扶苏清了清嗓子,声音朗朗。

“诸位,苏某奉朝廷之命,前来云阳主政。?鸿?特,小^说¨罔¨ ·蕪?错?内+容-”

“自今日起,本县当以‘仁义’为本,革除昔日部分严苛律法。”

他语气激昂,眼神坚定。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另,狱中凡罪行轻微者,皆可释放,以彰朝廷宽仁之心。”

县丞魏林眉头几不可察地一皱,抬眼看了一眼这位新来的年轻“苏大人”。

扶苏见众人或有不解,或有迟疑,遂引经据典,滔滔不绝。

他将“仁政”的种种好处描绘得如同人间仙境。

什么“民心所向,天下归心”,什么“教化万民,礼乐兴邦”。

堂下一些年轻的吏员,初闻此等“新政”,眼中渐渐露出几分向往与激动。

他们被扶苏那充满理想主义光辉的言辞所感染。

扶苏见状,嘴角微微上扬,心中生出一丝自得。

他的理念,己初步得到了认可。

这便是他所期望的开端。

县丞魏林低垂着眼睑,手指在袖中微微蜷缩。

云阳民情复杂。

城内几家乡绅地主,素来盘根错节,行事跋扈。

城外山中,更有一些不服王化的山越部落,时常袭扰。`小_税′C¢m?s` ~最¢鑫/璋¢踕~更/芯/快*

这位苏大人,怕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

但看到扶苏那兴致高昂,不容置疑的神情,他又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此人初来乍到,还是先看看再说。

扶苏的第一个命令,便是打开监狱。

云阳县的监狱不大,阴暗潮湿。

十几个所谓的“轻罪囚犯”被带了出来。

他们大多是些偷鸡摸狗、小偷小摸之辈,或是因欠了些许赋税而被关押的贫苦人。

扶苏看着他们,脸上露出悲悯之色。

他亲自上前,苦口婆心地劝导。

“尔等既己重获自由,当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朝廷仁德,给尔等机会,莫要辜负。”

那些囚犯们哪里见过这等阵仗,一个个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

“谢大人恩典!”

“小人定当痛改前非,再不敢犯!”

赌咒发誓之声,此起彼伏。

消息很快传遍了云阳县。

城中几家大户豪强,如那张大户,听闻新来的“苏大人”推行如此“仁政”,表面上立刻派人送上贺礼,言辞恭敬。

暗地里,几人却在酒桌上相视而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窃喜。

“这位苏大人,倒是个好糊弄的。”

“朝廷的律法松了,咱们的机会,可就来了。”

他们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松绑”良机。

正好趁此机会,兼并些土地,再扩充些家奴佃户,岂不美哉。

扶苏并未察觉这暗流涌动。

他亲自带着几名随从,下到乡间慰问。

他将自己带来的一些钱粮,分发给那些衣不蔽体的贫苦百姓。

虽然只是杯水车薪,但百姓们何曾受过官老爷如此“礼遇”。

他们受宠若惊,纷纷跪地叩谢,口称“青天大老爷”。

扶苏看着百姓们那“感激涕零”的目光,听着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谢恩”。

他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

仁政之路,果然是正确的。

紧接着,扶苏又宣布,本年度云阳县的部分赋税将予以减免。

理由是“与民休息,藏富于民”。

消息一出,县中百姓自然是欢声雷动,奔走相告。

然而,县府内的几位主簿、仓曹小吏,却开始为日渐空虚的库房而暗自担忧。

没有足够的钱粮,县衙如何运转?

道路修缮、水利维护,又从何处支取?

好景不长。

那些被扶苏释放的囚犯中,有几个素来游手好闲的地痞无赖,很快便故态复萌。

他们在市集上偷窃一些鸡鸭布匹,被发现后,甚至还与人发生了小规模的斗殴。

一时间,市井之间议论纷纷,人心惶惶。

百姓们开始私下里嘀咕,这“仁政”,似乎也没那么好。

县丞魏林将几份关于市集斗殴与偷盗案件的卷宗,恭敬地呈递到扶苏的案头。

他面色凝重,语气沉稳。

“苏大人。”

“仁政虽好,但对这些宵小之徒,若无雷霆手段震慑,恐怕会滋生大乱。”

“长此以往,民心难安。”

扶苏却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

他翻看着卷宗,眉头微蹙。

“魏县丞,此乃小节,不足为虑。”

“不过是教化未至,民风尚需引导罢了。”

“待本官推行仁义教化,此类事情,自然会烟消云散。”

魏林看着扶苏那副胸有成竹,甚至带着几分“孺子不可教”的神情,心中暗叹一声。

他知道,这位年轻的大人,怕是听不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