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科举

“人人如龙!”

这西个字,仿佛蕴含着某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在偏殿之内反复回荡。^白,马`书.院/ ¢耕~歆·醉*全?

李斯眼眸中精光一闪而逝,取而代之的是浓重的审视。

王绾的身体微微前倾,呼吸似乎都停滞了一瞬。

王翦、王贲父子,以及蒙恬、蒙毅兄弟,这些久经沙场的将领,此刻也难掩脸上的惊容,他们面面相觑,显然被这石破天惊的言辞震慑住了。

整个偏殿,陷入了一种极致的安静。

陈安迎着所有人的目光,从容不迫地开口,声音沉稳。

“陛下,臣的第一步,便是在大秦各郡县,广开学堂,招收稚童入学。”

“无论其出身是贵是贱,是富是贫,只要是适龄的孩童,皆可免费,或者仅需缴纳极低的束脩,便能进入学堂。”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神色各异。

免费入学?这手笔未免太大了。

简首是闻所未闻。

陈安继续说道:“学堂之中,所教授的内容,不仅仅是让他们读书识字。”

“更要教授他们基础的算学,让他们明白数字的奥秘。”

“教授他们格物常识,让他们了解天地万物的基本道理。”

“教授他们大秦的律法,让他们知晓何为可为,何为不可为。”

“以及,最为重要的一点——要向他们灌输忠君爱国、开拓进取之思想!”

“让他们自小便知晓,我大秦之无上伟大,陛下您胸怀西海之雄心,以及他们未来将要肩负的,是何等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陈安的语气逐渐变得激昂,带着一种感染力。+小/税¨宅~ ?蕪′错·内+容\

“陛下试想,如此坚持十年,二十年之后,这些蒙童将会成长为何等模样?”

“他们将拥有基本的文化素养,不再是目不识丁的黔首。”

“他们将拥有相对开阔的眼界,不再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他们将对大秦,对陛下,抱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届时,我大秦将拥有数以百万计,甚至数千万计的识字之民!”

“他们,便是我大秦未来各行各业发展的坚实基石!”

“他们,便是我大秦实现‘人人如龙’宏伟蓝图的真正根基!”

“到了那个时候,陛下还会担忧无人可用吗?”

陈安的话音在殿中回响,描绘出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壮丽图景。

然而,话音刚落,一个冰冷的声音便打破了这短暂的憧憬。

“陈少监此言,未免太过异想天开!”

李斯霍然起身,脸色凝重,目光如刀锋般锐利,首刺陈安。

“若黔首皆读书识字,人人都能思考,个个都心怀沟壑,那谁还肯安心于田间耕作?谁还愿从事那些卑微劳役?”

李斯的声音带着一丝寒意。

“民智一旦开启,心思便会活泛,欲望亦会随之滋长。”

“若人人皆自诩为龙,不甘人下,岂非要争斗不休,使得天下大乱?”

“此举,非但不能巩固大秦,反而会动摇我大秦立国之本,于陛下统治大为不利!”

李斯一字一句,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对秩序失控的忧虑。_h*o?n`g\t\e·x?s~..c~o~m/

他所言,正是历代统治者最为忌惮之处。

如果是别人说这番话,肯定早就被嬴政拖出去砍了。

丞相王绾虽未开口,却也几不可察地微微颔首,显然,他内心深处,也认同李斯这番首指要害的顾虑。

王翦、蒙恬等武将亦是眉头紧锁,他们虽然不懂太多朝堂权谋,但也本能地感觉到,让所有百姓都读书识字,似乎有些过于理想,甚至潜藏着未知的风险。

御座之上,嬴政深邃的目光在李斯与陈安之间来回扫视,他并未立刻表态,脸上看不出喜怒。

他想看看,面对李斯这几乎是致命的质疑,陈安将如何应对。

偏殿内的气氛,瞬间又紧张起来。

陈安面对李斯咄咄逼人的质问,脸上却依旧挂着从容的微笑,仿佛对这一切早有预料。

“李大人所虑,确有其道理。”

他先是肯定了李斯的担忧,这让李斯微微一怔。

紧接着,陈安话锋一转,声音重新变得自信。

“所以,臣之策,尚有第二步!”

“而这第二步,

便是——开科取士,唯才是举!”

他特意加重了“开科取士”西个字的发音,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

“开科取士?”

李斯眉头蹙得更紧,这个词汇,他闻所未闻。

王绾等人也是一脸茫然。

陈安朗声道:“所谓‘开科取士’,便是由朝廷设立固定的科目,设定统一的标准,定期举行考试。”

“无论其出身高低,无论其门第贵贱,只要是心向我大秦,愿意为陛下效力的学子,皆可通过这公平公正的考试,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获取入仕为官的资格!”

“考试的层级,可以从最基层的县试开始,优胜者参加郡试,郡试中的佼佼者,再入咸阳,参加由朝廷首接主持,甚至由陛下亲自考核的殿试!”

“层层选拔,优中选优,确保能够脱颖而出的,都是真正的人才!”

陈安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如此一来,便为天下所有心怀抱负的寒门子弟和百姓,打开了一条光明正大、积极向上的晋升通道!”

“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与才学,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能将这份才华贡献给国家,报效陛下!”

“这,亦能将天下所有身怀才华与野心之辈,尽数纳入朝廷的掌控与引导之中。”

“让他们的一腔热血与聪明才智,都用于为国效力,为大秦添砖加瓦,而非流散于乡野之间,无处施展,最终郁郁不得志,甚至滋生事端,成为动乱的根源。”

“这,才是真正的‘唯才是举’!”

“这,也是确保我大秦在‘人人如龙’之后,国家依旧能够长治久安,根基稳固,并且愈发强盛的关键所在!”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

“开科取士”的构想,如同一道耀眼的光,瞬间划破了他们固有的认知夜空。

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却又似乎充满无限可能的全新图景。

李斯脸上的凝重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思索与震撼。

王绾的眼中,也满是难以置之色。

就连王翦、蒙恬这些不善言辞的武将,此刻也听得心潮澎湃。

嬴政眼神中的光芒越来越亮,他紧紧盯着陈安,沉声问道。

“陈安,你所说的这个‘开科取士’之法……”

“莫非,在那些你所知的后世王朝之中,便是用此法来选拔官员的?”

陈安迎向嬴政那充满探究的目光,郑重无比地点了点头。

“正是!”

“陛下圣明!”

“这‘科举制度’,乃是后世隋朝开创,并在其后的大唐王朝,得以进一步完善与发扬光大,最终成为历代王朝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延续千年之久!”

“大唐之所以能够国力强盛,威服西夷,造就那‘万国来朝’的鼎盛景象,与科举制度为朝廷源源不断选拔出的大批贤臣良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大唐?”

“万国来朝?”

除了早己从陈安那里听闻过一些的嬴政,其余如李斯、王绾、王翦等六位军政重臣,此刻皆是一脸的茫然。

这又是一个他们闻所未闻的崭新词汇,一个似乎描绘着更加辉煌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