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滩晒法

次日。.k¢a′k¨a¢w~x¢.,c·o*m¢

咸阳宫朝会。

气氛较之往常,透着几分难得的松弛。

或许是关中粮产初见成效带来的底气。

或许是纸张的便捷让公文流转顺畅不少,积压的事务得以更快处理。

连带着百官脸上的紧绷感,似乎都舒缓了些许。

陈安站在新晋的少府少监位置上,虽不算显赫,却也脱离了纯粹的“白身”行列。

他先是简明扼要地汇报了造纸工坊近期的产量提升,以及市面销售的初步反响。

嬴政听着,微微颔首,脸上看不出太多波澜,但眼底的满意之色毫不掩饰。

汇报完毕,陈安并未立刻退下。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躬身说道。

“陛下,臣还有一事启奏。”

此言一出,所有目光都汇聚到了这个年轻的少府少监身上。

嬴政抬眼看向他,示意他说下去。

“臣近日思索,国之根本,在于民生。民生之要,除食之外,莫过于盐。”

“盐,维系民力,亦是国库重要来源。”

“然,当今天下制盐之法,多为煮盐。”

“此法需耗费大量薪柴,动用民力甚巨,且产量有限,盐价居高不下。”

“百姓困于盐价,往往食盐不足,体虚力弱。”

“长此以往,于国力民生,皆有损耗。”

陈安的声音清晰平稳,在大殿中缓缓回荡。

他顿了顿,抛出了核心。

“臣斗胆,请奏陛下,推行一种新的制盐之法。′d,a~w+e/n¢x?u/e¨b/o`o!k-._c·o′m*”

“新法?”

嬴政眉头微挑,透出几分兴趣。

“此法名为‘滩晒法’。”

陈安开始详细阐述。

“无需深入内陆砍伐林木,亦无需架锅生火。”

“只需于沿海之地,寻觅地势平坦、日照充足之滩涂。”

“挖掘盐池,修筑沟渠,引入海水。”

“借日光之力,凭海风之助,令海水自然蒸发。”

“水分消散,盐分自会结晶析出,俯拾即是。”

他刻意强调了几个关键点。

“此法,几乎不需薪柴,极大节省民力。”

“其产量,远胜煮盐百倍。”

“成本之低廉,更是煮盐法望尘莫及。”

陈安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御座上的嬴政,开始描绘那诱人的前景。

“一旦此法功成,盐价可降至如今十之一,乃至数十分之一。”

“天下百姓,再无缺盐之虞,体能必将大幅提升,耕作、兵役,皆能受益。”

“更重要的是,国家盐税,非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产量剧增、成本降低而数倍增长!”

“届时,国库充盈,无论是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或是兴修水利,造福万民,都将拥有远超以往的财力支撑!”

“此法若成,亦是一大利国利民之‘神器’!”

陈安的话音落下,大殿内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盐价降低十倍?

国家盐税成倍增长?

这幅图景太过震撼,以至于许多官员一时间难以消化。+5+4¢看+书/ ¨勉!废¢粤_读.

就在此时,一个苍老却带着十足威严的声音响起。

“陛下!臣有异议!”

须发皆白,身着御史大夫官服的老臣,颤巍巍地走出队列,正是主管监察,也对盐铁事务有相当发言权的人物。

他脸色铁青,眼神锐利如刀,首视陈安。

“陈少监所言,听似美好,实则荒谬!”

“滩涂晒盐?闻所未闻!”

“煮盐之法,历经数百年,代代相传,岂是凭空臆想便可取代?”

老御史的声音带着怒气。

“再者,沿海之地,多为烟瘴蛮荒之所,气候潮湿,毒虫遍地。”

“若要大规模挖掘盐池,修筑沟渠,需动用多少人力?耗费多少钱粮?”

“若此法最终证明乃是虚妄之谈,只是纸上空想,如此巨大的投入岂非付诸东流?”

“届时,空耗国库,靡费民力,谁能承担此责?!”

老御史的话音刚落,立刻有数位官员出班附和。

“御史大夫所言极是!祖宗之法,不可轻改啊!”

“煮盐之法,

虽有不足,然行之有效,尚且稳妥。新法风险莫测,不可不慎!”

“陈少监年纪轻轻,骤登高位,或有奇思,然治国大事,岂能凭一腔热血,纸上谈兵?”

“沿海工程浩大,万一不成,动摇国本!”

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矛头不仅指向了“滩晒法”本身,更隐隐指向了提出此法的陈安。

更深层次的,是那看不见的利益链条。

滩晒法一旦成功,意味着现有煮盐体系的彻底颠覆。

那些依靠煮盐获取暴利的盐商,以及与之相关的官吏,他们的利益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这才是他们如此激烈反对的根源所在。

面对汹涌而来的质疑与诘难,陈安的面色却异常平静。

他仿佛没有听到那些夹枪带棒的指责,只是再次躬身。

“回禀陛下,御史大夫与诸位大人的顾虑,臣己思量过。”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早己准备好的纸质文稿。

“此乃臣根据现有煮盐法之成本、效率,与滩晒法之预估数据所做的对比。”

内侍接过文稿,呈至嬴政面前。

嬴政接过那叠纸,没有立刻翻看,而是示意陈安继续。

“诸位大人提及祖宗之法,臣以为,祖宗之法亦是前人根据当时情境所创。”

陈安的声音不卑不亢。

“时代变迁,情势不同,为国为民,理当因时而变,岂能墨守成规?”

他顿了顿,看向那些脸色不善的官员。

“至于耗费民力、空耗国库之忧,臣并非提议立刻在所有沿海郡县大规模推行。”

“只需选取一处条件适宜之地,小范围进行试点。”

“投入无需巨大,所需人手亦可从少府调集部分,再辅以当地民力。”

“若试点成功,产量、成本之优势一目了然,自然可逐步推广。”

“若试点未成,损失亦在可控范围,绝不会动摇国本。”

陈安这样说不是担心会失败,这是后世验证过的法子怎么可能会出问题,他提出试点只是为了安一下他们的心而己。

嬴政听着陈安的陈述,目光在陈安和那些反对的官员之间来回逡巡。

他心中盘算。

陈安带来的土豆红薯,解决了粮食大患,功勋赫赫。

还有纸张便利了政令传达,提升了统治效率,价值连城。

而且他是来自两千年后之人,眼光和能力自然不用怀疑。

而盐税,是国家税赋的重中之重,一旦能大幅提升,大秦的财力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降低盐价,更能收拢民心,让百姓感受到大秦统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风险?

陈安提出了试点,风险可控。

至于那些反对的声音……

嬴政看了一眼以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员们,他们眼中的担忧与怒气,他看得分明。

他们反对的,是可能失去的利益,是可能被颠覆的旧秩序。

但朕要的,是大秦的强大,是万世的基业,是天下归心。

旧的利益,在新的时代面前,是可以被牺牲的。

“无需多言!”

嬴政的声音陡然提高,语气不容置疑。

大殿内瞬间落针可闻。

“滩晒法是否可行,一试便知!”

他锐利的目光落在陈安身上。

“朕命你全权负责此事!”

“选取东海郡一地,即刻开始试行!”

“所需人手、物资,少府全力配合!”

“朕,等你的好消息!”

陈安心中一凛,感受到政哥那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支持。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政哥,你就好好等着我的好消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