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烟袅袅,茶香氤氲。/第,一*看~书?旺! ~追?蕞\歆/漳+踕`
小圣贤庄正厅内,方铭等人与伏念、颜路、张良三人分宾主落座,而影密卫则守在厅外,气氛肃穆而微妙。
伏念执壶斟茶,动作沉稳而从容。茶汤注入青瓷盏中,泛起琥珀色的涟漪。他抬眸看向方铭,声音浑厚:"方大人既为考察而来,不知想从何处开始?"
方铭接过茶盏,微微一笑:"伏念先生不必拘礼。在下初至小圣贤庄,不如请先生先简单介绍一下,庄内教授哪些学问?秉持何种理念?"
伏念颔首,将茶盏置于案上,缓缓开口:"小圣贤庄承儒家正统,以六艺为基,授礼、乐、射、御、书、数。然学问之道,不止于此。"
他目光深远,继续道:"庄内弟子,首重修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天下治。此乃儒家根本。"
方铭若有所思:"那具体如何修心?"
伏念答道:"读圣贤书,明是非理;习君子剑,养浩然气。"
"君子剑?"方铭挑眉,"儒家也重武学?"
伏念尚未回答,一旁的张良己轻笑出声:"方大人莫非以为,儒家弟子只会死读书?"他折扇一展,"乱世之中,若无自保之力,如何践行大道?"
张良又温和补充:"颜路师兄所创坐忘心法,便是将儒家义理融于剑道,心剑合一,方为至境。!x\4~5!z?w...c′o¢m/"
方铭点头,又问道:"那庄内对诸子百家之学,是何态度?"
这一问,厅内气氛微凝。
伏念沉吟片刻,坦然道:"儒家讲和而不同。百家之学,各有其理,小圣贤庄藏书阁内,亦收道家、法家、墨家典籍,供弟子参详。"
张良把玩着折扇,似笑非笑:"方大人此问,莫非是替朝廷探听小圣贤庄是否罢黜百家?"
方铭不慌不忙:"张先生多虑了。只是听闻小圣贤庄海纳百川,故有此问。"
伏念深深看了方铭一眼:"方大人,学问无界。儒家所求,不过是天下归仁。"
方铭指尖轻叩案几,突然开口:"伏念先生,在下有一事不解。"
伏念抬眉:"方大人但说无妨。"
"张良先生乃韩国相门之后,"方铭首视对面白衣儒生的眼睛,"韩国为秦所灭不过几载,先生却能在小圣贤庄担任三当家。·3*4_k,a*n′s¨h+u!.¢c\o~m_难道不怕..."
"怕陛下怪罪?"张良折扇"唰"地展开,遮住半张面容,露出的眼睛却含着笑意,"方大人可知,陛下曾经下达过旨意,只要是六国贵族不在反秦,就一概既往不咎。”
伏念突然将茶壶重重一放,瓷器相撞的脆响打断对话:"小圣贤庄立庄七十载,只问学问,不问出身。"他袖中落出一卷竹简,"这是陛下亲批的《诸子百家诏》,方大人请看。"
方铭接过竹简,发现末尾盖着李斯的相印。
张良合拢折扇,在掌心轻敲:"所以方大人现在明白,为何我能坐在这里与您论道了?"
方铭目光扫过众人。伏念肃穆如松,颜路温润似玉,张良潇洒若风,三人神色各异,却都透着不容置疑的坦然。
"是在下唐突了。"方铭拱手致歉
方铭又问道:"伏念先生,在下还有一事请教。"
伏念神色平静:"方大人请讲。"
方铭放下茶盏,斟酌片刻,道:"淳于越先生为扶苏公子之师,亦是儒家名士,我想了解一下,淳于越先生和小圣贤庄……是否有联系?"
此言一出,厅内气氛微凝。
颜路低眉斟茶,动作依旧从容,但指尖却微微一顿。张良折扇轻摇,眸中闪过一丝深意,却未开口。
伏念沉默片刻,缓缓道:"淳于师兄与我等同出荀师门下,理念虽有不同,但同属儒家一脉。"
方铭敏锐地捕捉到"师兄"二字,心中一凛——伏念竟称淳于越为师兄?
"所以,小圣贤庄与淳于先生关系匪浅?"
伏念目光深远:"当年淳于师兄入秦为博士,欲以儒术匡扶天下。奈何......"
颜路此时开口,声音温和却字字清晰:"后来淳于越师叔越来越偏激,认为儒家代表一切,后来,我们的联系也就断了。小圣贤庄虽尊其学识,却不取其行事之法。"
张良轻笑一声,折扇一合:"方大人此问,莫不是担心小圣贤庄也如淳于师叔一般
?"
方铭坦然道:"张先生多虑了。在下只是好奇。"
张良的目光在方铭腰间的玉佩上停留片刻,忽然笑道:"方先生可知,您改良的水车和曲辕犁,己经传到我们桑海了?前日还有农家弟子专程来庄里打听。"
"哦?"方铭饶有兴趣地问:"农家弟子也对新技术感兴趣?"
"何止是农家。就连庄里的儒家弟子,都对方先生敬佩不己。"
张良忽然正色道:"方先生既为扶苏公子之师,又精通格物致知之道。不知可否赏脸,为我小圣贤庄的弟子们讲授一课?"
"这..."方铭略显迟疑,"在儒家圣地讲课,恐怕..."
"方先生过谦了。"张良指向远处的明德堂,"伏念师兄常说,学问之道贵在交流。今日恰逢旬讲,庄中弟子都会到场。"
这时,大司命突然说话,红唇微启道:"方大人莫非是担心,那些儒家弟子听不懂您的高论?"
惊鲵冷冷道:"方铭,可以试一试。"
张良目光在三人之间流转,折扇轻摇:"若是方先生应允,我们可以安排在后山的格物轩。那里清静雅致,最适合探讨。"
晨风吹动竹林,沙沙作响。方铭沉思片刻,终于点头:"既然如此,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说罢,众人启程来到格物轩。
当方铭要讲课的消息传出来,没一会,格物轩里就坐满了前来听课的儒家弟子,包括伏念几人也在前排坐着等着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