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家,这永平五年是汉朝?”
在旁听张泊与班昭交谈几句的嬴政,皱着眉头询问道。免费看书就搜:求书帮 xqiushubang.com
刚刚,他听到了汉明帝刘庄的名号。
汉+刘,这不妥妥的汉朝?
嬴政的问题将班昭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眼前这位身着锦服之人,竟然会问出此等匪夷所思的问题。
按理来说,只要在大汉境内,没有人不知道此事。
真是奇怪。
“没错,永平五年确实是汉朝,不过不是刘彻的西汉,而是刘备的东汉。”
西汉?东汉?
不应该是前汉与后汉吗?
为什么店家会称之为西汉东汉。
而且,刘备又是谁?
班昭紧皱着眉头,一言不发地望着张泊。
她心中的问题实在太多了,还是一个个解决比较好。
得知班昭是来自东汉后,嬴政撇了撇嘴。
无论是西汉,亦或者是东汉,对他而言都没差。
因为都是汉朝。
没想到又来了一位汉朝之人。
他很不开心。
“店家,关于妾刚刚的问题……”
在嬴政沉默的时候,于是班昭再次问道。
“就如同你刚刚猜测的那般,我这食肆,并非在你所熟知的右扶风安陵县,甚至也不在汉朝,它位于永平五年两千年后的后世。”
“永平五年的两千年后?”
班昭双眼微微睁大,嘴角不自觉地抿紧。
她的眼眸中全是难以置信。
虽说她饱读经书,但是此等匪夷所思之事,也是她头次听说。
见班昭并无太过明显的惊讶之色,张泊啧啧称奇一番后便接着补充道。
“我这食肆,除了位于永平五年的两千年后外,它还通向其他的朝代。
例如刚刚你所询问的孝武皇帝刘彻,他也来到了我的这间食肆。
而目前,他所在的年份是元狩……元鼎元年。”
不得不说,作为年号开创者的刘彻,年号多到离谱。
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太初……
足足有十一个年号!
当然,刘彻的年号并不是最多的。
年号最多的要数唐朝的“二圣”夫妻。
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四年,有十四个年号。
武则天在位十五年,有十八个年号。
与这两夫妻相比,刘彻的十一个年号也就算不了什么了。
而且,刘彻的年号还有迹可循。
在前期,每隔六年换一次。
而前不久,元狩六年正值年关。
换而言之,现在刘彻的西汉,应该有了一个全新的年号。
按照历史发展,新年号为元鼎。
所以目前的西汉,应该是元鼎元年。
当然,这只是历史记载的。
如今西汉年号有没有改动,张泊也不得而知。
不过,他还是将历史上记载的元鼎元年告知了班昭。
想来班昭应该会清楚如今西汉所处的年份。
“元鼎元年的孝武皇帝竟也来到了此地?”
班昭美目圆睁,纤手轻捂微张着的嘴,脸上的吃惊溢于言表。
在她的记忆中,孝武皇帝早在百余年前就驾崩了。
她可从未想过有那么一天,能够见到活生生的孝武皇帝。
“店家,那是不是意味着,妾也能够在食肆见到孝武皇帝?”
“确实可以,不过,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孝武皇帝刘彻前往了秦朝,去见了你们大汉的太祖高皇帝刘邦。”
孝武皇帝去见太祖高皇帝刘邦……
这……
从未设想过的场面。
不过,班昭的惊讶还未持续太久,她便意识到一件事。
“店家,孝武皇帝能够前往了秦朝?”
张泊点了点头。
“这便是我要与班姑娘你说的第三点。
事实上,各个朝代之间都能够互相串门,只是需要代理人的引路。
而这代理人,简单来说,就是各朝第一个来到食肆之人。
而班姑娘你,就是永平一朝的代理人。”
张泊的解释简单明了,班昭并未花费多长时间就理解了这代理人的意义。
“店家,你的意思是,妾可以带着孝武皇帝陛下前往永平五年?”
“是的。”
得到张泊肯定答复的班昭,脸上瞬间涌现出一抹喜色。
如果真的像店家说的那般,那她是不是能够请求孝武皇帝,跟着她前往永平五年,去救一救大兄。
这个念头刚一升起,班昭便意识到,这件事几乎不可能。
孝武皇帝如今身在秦朝,归期未知
,她也不知道孝武皇帝究竟会何时回来。
但是,大兄的性命已经危在旦夕了。
假使,孝武皇帝能够尽快回来,但孝武皇帝会答应她这个近乎于无礼的请求吗?
以她对历史上孝武皇帝的了解,搞不好孝武皇帝还会严惩大兄。
张泊有些奇怪。
他清晰地看到,在听到汉武帝刘彻能够前往永平五年后,班昭的脸上浮现出喜悦之色。
不过,喜悦之色并未持续太久,便满目愁容。
“班姑娘,见你一脸愁容,难不成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店家,妾大兄因为私修国史,被陛下下令关入狱中。
私修国史罪过极大,按律会被处死。
妾二兄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便马不停蹄赶往京师雒(luo)阳,想要上书陛下,替大兄伸冤。
目前还未收到消息,不知最终的结果如何。
妾这些时日也在担忧着大兄的安危……”
班昭的一席话,令张泊意识到了班昭的身份。
不得不说,班昭的老爹班彪是个很牛掰的人物。
因为他的三位子女都不是常人。
身为老三的班昭,是第一位撰修正史的女史学家,第一位女教育家,还有着文学家,政治家多重身份,著有《女诫》一书。
而班昭刚刚口中提到的大兄,乃是兄妹三人中的大哥,其名为班固。
他正是《汉书》的作者。
就是那个令汉武帝刘彻颇为满意,名义上是汉朝官方所编写的《汉书》。
但是,《汉书》一开始并不是汉朝官方授意班固编撰的,而是班固自己偷偷编撰的。
因为司马迁的《史记》只记录到汉武帝太初年间,所以在太初年间之后,有十多位学者尝试为《史记》补充或者续写。
但是班固之父班彪觉得,这些人写的续作文笔鄙俗,不配被称为《史记》续作。
所以班彪就开始了自己续写,然后他就写出了《史记后传》六十五篇。
在班彪身死后,班固继承了班彪的遗志。
但他认为,父亲班彪所写的内容不够详备,布局也尚待改进。
于是他便接上了父亲班彪未完成的工作,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开始了《汉书》的编撰。
但是,这就坏事了。
他被人举报,抓进狱中。
就和班昭说的那样,私修国史那可是重罪。
甚至国史都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
汉元帝时期,东平王刘宇上书请求朝廷赐予《太史公书》,也就是《史记》,被朝廷直接拒绝。
连身为亲王都不能有国史,可见东汉时期对国史的严苛程度。
不过,好在班家还有老二班超。
身为班昭二兄的班超,也不是一般的人物,他乃是东汉著名的外交家,军事家。
不过,因为其出身在儒学世家的缘故,他一开始并未走上军事之路,而是仅仅帮助官府抄写文书。
后来,班超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于是他便投笔从戎,加入到了军队中。
实际上,投笔从戎这个词,正是出自《后汉书·班超传》,意指文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
班超的这一行径,为后世的众多文人提供了参考。
高适,辛弃疾,文天祥都是如此。
班超的想法确实没错。
如果他仅仅是为官府抄书度过一生,那历史上也大概率也不会留下他那浓墨重彩的一生。
自王莽篡位后,西域诸国已经脱离了汉朝的掌控,转而被北匈奴控制。
在得到了西域的人力物力后,北匈奴实力大涨,频繁骚扰汉朝边境,边境百姓苦不堪言。
在此等局势下,汉明帝刘庄派奉车都尉窦固领兵攻打匈奴,班超也在此次队伍中。
此役,班超展示了他那超凡的外交才能与军事才能,令汉明帝刘庄注意到了他。
就这样,班超开始担任起出使西域的职责。
至此,班超就在西域扎根了,官至西域都护府都护。
为了表彰班超在西域的功绩,东汉的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将班超封为定远侯。
要知道,飞将军李广那可是一辈子都没有混上个爵位。
班超封爵,足以见他镇守西域时的劳苦功高。
在班超的领导下,汉朝的名声响彻中亚,即使是远在阿拉伯半岛的安息帝国,都听说过汉朝的威名。
不过,如今永平五年的班超,还名声不显。
如班昭说的那样,她的这位二哥还在为班固伸冤的路上。
身为明君的汉明帝刘庄,面对着班超的上书请求,那是无比重视。
于是他召集班超询问具体情况。
班超向汉明帝刘庄说明他大哥班固修史的目的,乃是颂扬汉德,并无毁谤朝廷之意。
在此过程中,
刘庄也了解到,班固父子二人几十年修史的辛劳。
随着刘庄查看完班固的手稿,他觉得班固才华斐然,于是便将其任命为兰台令史。
兰台在西汉时是宫廷藏书机构,隶属于御史府,负责保管律令、奏章、地图等官方文献。
东汉时期,兰台职能扩大,成为国家核心文化机构,兼具档案管理、修史与学术研究功能,并增设“兰台令史”一职。
虽然官职不大,但是班固也算是被朝廷正式收编了。
有着汉明帝刘庄与皇家藏书的支持,使得班固能够一心一意地投入到编撰《汉书》中。
最终,在永平五年二十年后的汉章帝汉章帝刘炟(da)时期,班固初步完成了《汉书》编撰。
此书历时二十五年,历经两代人的编纂,详细介绍自汉高祖刘邦开始,到王莽被杀期间的西汉历史。
其算是开启了断代史的先河。
所谓的断代史,就是记录具体某一朝代的史书。
与《史记》这种记录多个朝代的通史不同。
事实上,二十四史中,仅有《史记》为通史,其余史书均为断代史。
所以说,《汉书》乃是一部开创性的作品。
不过,直到班固离世,《汉书》也没有真正完成,多亏了后来班昭的帮助,才令得《汉书》最终补齐。
此时的班昭依然还在娓娓道来。
“刚刚店家你提及,孝武皇帝来此,妾便升起了想要请求孝武皇帝救大兄一命的念头。
但是孝武皇帝如今未归,而且,即使孝武皇帝回来,孝武皇帝会答应妾这个无礼的请求吗?”
对班昭所担心的汉武帝刘彻会不会救班固一事,张泊一脸淡然。
这可没有什么悬念。
刘彻对班固所写的《汉书》那可是颇为满意,甚至对其赞扬有加,与恨不得吃了《史记》作者司马迁形成鲜明的对比。
实际上,就算没有刘彻,班固也能够安然无恙。
因为史书记载,就算班昭现在什么事都不做,老二班超都能够将老大班固救出来。
“班姑娘,此事不用太过担心,你大兄班固必定会安然无恙。”
“大兄必定可以安然无恙?”
原本情绪有些低落的班昭,重新抬起头来,有些不解地看向张泊。
她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店家会如此笃定。
“没错,班姑娘,你难道忘了,我这可是你永平五年的两千年后,其中自然有你汉朝的史书。
史书中记载,你的二兄班超此行极为顺利,成功地向汉明帝刘庄陈述了你大兄的冤情。
在了解完事情的始末,并查看了你大兄的手稿后,刘庄下令释放了你大兄,并且还让其担任兰台令史一职。
这职位,想来班姑娘比我更了解它的作用。”
肉眼可见的,班昭脸上的失落瞬间消失不见,转而是一脸欣喜。
原先她还在担心大兄的安危,但是没想到,大兄此次不仅转危为安,甚至更进一步,成为了大汉的兰台令史,掌管皇家藏书。
这也就意味着陛下支持大兄编撰史书。
那大兄想要完成父亲遗愿的梦想,不再遥遥无期。
当然,欣喜过后,班昭很快意识到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