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雨季 作品

第四百三十六章 东汉来人

跟着张泊与李清照进入屋内的少女,见到屋内的布局后,整个人为之一怔。免费看书就搜:你阅读 niyuedu.com

因为这间食肆与她印象中的食肆可谓是天差地别。

并没有席子或者矮榻供人跪坐,而是一个个造型奇特的……

她一时也无法用言语形容那些奇怪之物。

这时,少女注意到了手持毛笔,正在尝试临摹手机上字帖的赵佶,以及他屁股底下的长凳。

随即她便露出了恍然之色。

她明白该如何使用这些造型奇特之物了。

一行人进门的动作令得坐在门口的赵佶转过身子,他的目光落在了刚刚进门的少女身上。

“店家,这位是?”

“这位是新客人。”

“这样啊……”

赵佶点点头,并未在这件事上过多的纠结。

虽然他对少女的身份很是好奇,但是他知道,过不了多久,他便能获悉少女的身份。

所以,与其费时费力思考少女的身份,还不如将注意力都集中在新拿到手的字帖上。

“请坐吧。”

张泊招呼着少女坐下,然后为少女倒好茶水。

学着赵佶样子坐下后的少女,接过张泊递来的茶杯。

随后,她的眼眸就被茶杯深深吸引。

不过,少女的惊讶还未持续太久,李清照的问题便在她的耳边响起。

“不知姑娘你是如何来到食肆的?”

“妾原本在家中因为兄长之事而担忧,但是不知为何,明明上一刻还身处家中,但是下一刻便已来到了一片旷野外。

于是,妾便来到了这间位于旷野的食肆中,想要询问该如何回去?”

张泊与李清照对望了一眼。

两人现在已经可以肯定,面前这人就是古人。

“那不知姑娘是何方人士?”

“这里难不成不是右扶风安陵县?”

啥?

右扶风?安陵县?

张泊顿时一个头两个大。

秦汉时期行政区域划分是郡县,唐朝是道州县,宋朝是路州县,明朝是省府州县。

右扶风……就不像个地名。

安陵县,他也没有听说过。

与张泊懵逼不同,李清照则是陷入了沉吟。

并未花费多长时间,李清照的脸上便露出了了然之色。

见此情形,张泊便知道,李清照应该了解这个地名。

“李小娘子,你知道这右扶风安陵县?”

这下子,轮到少女惊讶了。

这店家用琉璃当做饮水之物,竟会没有听说过右扶风安陵县!

面对着张泊的问题,李清照点了点头。

“汉景帝二年,景帝将内史分为左、右内史,与主爵都尉一同治理长安城及周边地区,后来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左、右内史、主爵都尉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同时,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也指代这三位地方官所管辖的地方。”

在李清照简单明了的解释下,张泊豁然开朗。

也就是说,面前的这位少女是长安人!

好家伙,这户口牛啊。

“不过,到了三国时期,曹魏便对这三个地方进行了改名,京兆尹改为了京兆郡,左冯翊改为了冯翊郡,右扶风改为了扶风郡。”

李清照的补充说明,令得张泊获悉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在汉武帝时期,才正式有了右扶风这个地名。

而到了三国时期,右扶风便已经变为了扶风郡。

换而言之,眼前的这位少女,来自汉武帝之后,三国之前!

要么是西汉末年,要么是东汉。

一下子范围缩小了很多。

少女听着李清照的讲解,表情带着些许疑惑。

孝景皇帝,孝武皇帝之事她也知道,但是三国时期……曹魏……

她闻所未闻。

在回应完张泊的问题后,李清照看向了对面的少女。

“据我所知,家住右扶风安陵县,历史有名的女子只有一人,她便是……”

李清照的话音未落,屋外便响起了一人的呼喊声。

“店家,店家。”

这声呼唤,令得屋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向了屋外。

这次的这个声音,张泊倒是异常熟悉。

“老嬴,在屋内。”

不多时,一身锦服的秦始皇便走进屋子。

略微扫视一番,嬴政便发现了两位熟人。

北宋的代理人李小娘子,与北宋赵佶。

除此以外,还有一位陌生少女。

嬴政考虑一番,便坐在了赵佶一桌。

“老嬴,你应该不是从大唐回来吧。”

张泊开口问道。

上次他见到

嬴政,还是嬴政与杨广,跟着李承乾一道,前往大唐。

但是那已经是好几天前的事了。

换成秦朝的时间,差不多两个月。

嬴政应该不会在大唐待这么长的时间。

“是的,店家,我从大秦而来。”

大秦……

少女眉头微蹙,看向说话的嬴政。

她刚刚在这位陌生人的口中,听到大秦一词。

这大秦,是她理解中的那个大秦吗?

还是说,仅仅是指代秦地。

在得知嬴政是来从秦朝来到农家乐后,张泊点了点头。

看起来嬴政大概率是某天晚上从唐朝返回的秦朝。

“老嬴,你今天来此,是不是有要事。”

“并未要事,只是闲来无事来后世看看,顺道向店家你打听一些事情。”

啊这……

说实在的,目前几位千古一帝,只有嬴政这么闲。

汉武帝刘彻理论上很闲,一方面目前的西汉正在休养生息,另一方面,东汉之事不需要他太过操心。

所以,他就开始找事做了。

前往秦朝去见刘邦。

然后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至于李世民与朱元璋,两人还在为各自的朝代而奋斗呢。

哪像秦始皇嬴政有这样的闲情雅致。

“老嬴说吧,你想打听什么事情。”

“唐太宗李世民与洪武皇帝朱元璋可曾解决了他们那一朝的战事?”

太宗……洪武皇帝……

少女的眉头皱得更深。

据她所知,如今能够被称为太宗只有一位。

那便是大汉的孝文皇帝陛下刘恒。

这唐……太宗……是何许人也?

并且,这洪武皇帝,她也从未听闻。

少女皱眉思考的神色全都落在坐于她身侧的李清照眼中。

她对自己的猜测又坚定了一些。

“老嬴,你也太急了,还早呢,如果要彻底平定,恐怕要数个月的时间甚至更久,他们现在都还没开打呢。”

“行吧。”

嬴政撇了撇嘴。

他还想同这两位与他关系不错的千古一帝好好聊聊的,但是现在看来,还早着呢。

“那汉武帝刘彻可曾回来。”

原本低着头思考的少女,猛地将头抬起,看向说话的嬴政。

她刚刚听到了什么?

孝武皇帝?

为什么眼前这位身着锦服之人,会突然提及孝武皇帝的名字。

而且,还说孝武皇帝回来……

可是……

孝武皇帝都已经死了百余年了,尸身就葬在茂陵。

孝武皇帝回来……

瞬间,少女只感觉一阵凉气直达天灵盖。

而后,她自顾自地摇了摇头。

应该不是她想的那样。

“汉武帝刘彻也没有回来。”

得知汉武帝刘彻并未回来,嬴政皱着眉头抱怨道。

“店家,奇了怪了,那货车不是日行千里都不在话下的吗,刘彻那家伙,怎么前往泗水郡沛县要花费如此长的时间,这都近两月了。”

张泊刚想解释,但他突然意识到一件事。

嬴政是怎么知道泗水郡的?

他可一点相关消息都没有和嬴政透露。

而且,嬴政每次前来,他都做好了准备工作,以防止嬴政知晓刘邦的消息。

难不成,是前往唐朝获知的?

也不应该啊。

李承乾应该也知道利害关系。

奇了怪了。

张泊苦想几息,并未想到从哪泄露了这个消息,于是他便直截了当地向嬴政询问。

“老嬴,你是从哪获悉泗水郡沛县这个消息的。”

“店家,你说这个啊,那王者农药中不是都说了吗,刘邦乃是泗水郡沛县人。”

刘邦!太祖高皇帝!

少女只感觉自己的思绪有些乱。

她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件事又与太祖高皇帝牵扯到了一起。

得知这一切的张泊微张着嘴。

他没想到,刘邦竟然被一款游戏卖了。

不得不说,游戏“害人”啊。

“店家,实际上,就算我不从游戏上获知这刘邦的消息,我也能够从其他方面得到有关他的事。

因为我已派人前往各个郡县,去了解刘彻此行的行程。

以货车那庞大的身形,势必无法遁形。

而我可以通过刘彻这一路的行程,大致上确认刘彻最终的目的地。

不过嘛,现在就不需要了。”

听到嬴政的计划,张泊啧了啧嘴。

好家伙。

嬴政这家伙真下血本。

如果真要派人前往所有的郡县,那这代价

可不小。

张泊感慨一番后,突然想起他还没有解答嬴政的问题。

“老嬴,你刚刚不是问我,为什么刘彻现在还没有回来吗?”

嬴政点点头。

“虽然货车在后世,日行千里并不算难,但是在秦朝,这就有些困难了。

如今,是始皇二十九年,距离你一统天下才过去了三年的时间,你的‘车同轨’虽已提上日程,但是却还没有深入六国故地。

所以,如今大秦的道路可不是一般地难走。

刘彻如此长的时间还未回来,也算是情有可原。”

“这……好吧。”

嬴政琢磨一番,发现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所以他也就不再纠结此事了。

见张泊与嬴政的事情告一段落,等候许久的少女终于有机会将心中积蓄已久的问题问了出来。

“店家,刚刚你提到孝武皇帝回来一事不知为何?还有,今年明明是永平五年,为何店家你会说是始皇二十九年?”

永平五年?

这年号张泊有些熟悉。

但是又不像贞观,洪武那般熟。

“店家,永平五年是汉明帝刘庄在位时期。”

李清照在一旁补充道。

汉明帝……刘庄?

少女看向说话的李清照。

这位较之她大不了几岁的少女胆子竟如此之大,胆敢直呼当今陛下的名讳。

而且汉明帝一词……听上去有些像庙号。

问题是陛下才登基五年,还未身死,怎么可能有庙号呢?

李清照的解释令得张泊露出了然之色。

汉明帝刘庄他还是知道的。

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东汉的第二任皇帝。

不过,既然刘庄已经是汉明帝了,那就意味着汉光武帝刘秀噶了。

这……

属实有些可惜。

因为汉光武帝刘秀,应该能够勉强挤进嬴政等人的第一梯队。

如果他能够来农家乐,与刘彻碰一碰面,想来刘彻应该会很开心。

可惜,来不得。

而现在,又有一个问题摆在了张泊的面前。

既然面前之人是来自于汉明帝刘庄的永平五年。

那她会是何等身份?

“这位姑娘,不知怎么称呼?”

在张泊询问的同时,李清照也将目光看向了少女。

她其实已经可以确定少女的身份了,但是既然如今店家询问,那她选择静待对方的回答。

“这……”

少女有些犹豫。

但是她很快就下定了决心。

虽然这个要求,对她而言有些奇怪。

但是,为了将萦绕在心中的问题解开,少女开口道。

“妾姓班,名昭,字惠班,右扶风安陵县人。”

果然……

李清照的脸上露出了一抹意料之中的神色。

与她猜想的一样,来人确实是班昭。

而张泊在得知眼前这位少女是班昭时,脸上浮现出了一抹恍然之色。

班昭之名,他如雷贯耳。

这可是一位能够与李清照齐名的才女。

班昭,出生于儒学世家,他的父亲班彪乃是当时有名的学者。

出生在此等家庭中的班昭,自然也是博学多才。

她是国内第一位修撰正史的女史学家,续写了《汉书》。

她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女教育家,东汉第三位皇帝汉和帝刘肇(zhào)曾多次下诏,让班昭进宫,教授皇后和贵人们。

也正因为如此,她结识了皇后中的佼佼者,被称为“皇后之冠”的汉和帝的皇后邓绥。

在此期间,邓绥多次向班昭请教经书,天文与算数。

这就使得班昭与邓绥发展成了闺蜜关系。

这也为后来班昭“干政”埋下伏笔。

但是,这与后世的某些闺蜜干政不同。

班昭可谓是邓绥的得力助手。

在邓绥身为太后,临朝称制期间,班昭身佩金印紫绶,位同丞相。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班昭这个“闺蜜”的帮助,身为太后的邓绥才能够在临朝称制期间,完成即使很多皇帝都不能做到的事情。

除了这些,班昭还给后世留下了一篇影响千年的著作—《女诫》。

虽然这书在后世的张泊看来,很是不妥。

但是此书乃是班昭为了使女子能够读书而做出的以退为进之举。

想到这的张泊,偷偷看了一眼身旁的李清照。

不用说,李清照好友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