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宦官的禀告,赵构低着的头略微抬起,眼眸中透露着些许奇怪。免费看书就搜:齐盛小说网 qishenxs.com
按理来说,今日他的这位儿子并不会来到他的德寿宫。
因为,他之前就已经有过交代。
每月的朔望,初八以及二十三来看望他即可,差不多每隔七日前来一次。
而在三天前,赵眘才来看过他。
为何今日又来了?
思索片刻,赵构并未想出个所以然来,于是他索性便不想了。
将目光移回案几上的画作,赵构对着宦官吩咐道。
“让他进来吧。”
“是。”
在宦官的带领下,众人很快就见到了在至乐亭中作画的赵构。
只不过此时的赵构,一心沉浸于绘画之中,对来此的赵眘一行人置若罔闻。
随着赵眘的挥挥手,宦官与周围的一圈禁卫缓缓退去。
“父亲。”
虽然赵构并未看向赵眘,但是赵眘还是恭敬行礼。
“眘儿,你今日来此,所为何事?”
“这……”
见赵构并未抬头,赵眘欲言又止。
依照他本来的设想,是他领着祖父与伯祖父来到父亲的面前,然后父亲向他询问祖父与伯祖父的身份,紧接着,他再顺理成章地将祖父与伯祖父的身份告知父亲。
这样,即使父亲不信,但是明面上父亲也算是与祖父与伯祖父见过面了,在他的斡旋下,伯祖父,祖父与父亲之间应该不会爆发太过激烈的冲突。
但是,现在父亲并未注意到伯祖父与祖父的到来,如果他没来由地向父亲提及两位长辈的来此,不仅于礼不符,父亲更不会相信他的言语。
所以,赵眘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而在这时,突然有一人穿过赵眘,径直走向了身在至乐亭中的赵构。
其正是赵佶。
赵佶悄无声息来到来到赵构的身侧,细细打量着赵构正在绘制的画作。
感受到身边有人,赵构的视线从面前的画作上移开,看向一旁的赵佶。
随后他的眉头就深深地皱起。
他原以为来到他身边的人是儿子赵眘,但是没想到是一位陌生的年轻人。
这年轻人竟然没作任何通禀,就直接来到他的面前。
“你是何人?”
面对着赵构不耐中夹杂着不悦的质问,赵佶并未直接回答赵构的问题,而是盯着赵构已经快要完成的画作失望地摇了摇头。
“不仅绘画不行,字也写的不咋样。”
肉眼可见的,赵构的脸色逐渐变红。
眼前这年轻人竟然当着他的面大放厥词!
要知道,他这些年来,可是学习了众多书法名家的作品。
黄庭坚,米芾,二王……
在晚年时,还著有《翰墨志》一书,将他在书法一途中的独到见解都记录了下来。
毫不夸张地说,他引领了大宋衣冠南渡后的书法风格。
至于绘画,虽然较之书法稍逊一筹,但是也不是眼前这黄口小儿能够评头论足的!
因而,现在的赵构很是气愤!
将目光从赵佶身上移开,赵构望向正站在亭外的赵眘,语气不善地说道。
“眘儿,这是何人?”
还未等赵眘回应,赵构就直接摆了摆手。
“无所谓了,将他拉下去严惩一番。”
“这……”
见赵眘没有动作,赵构直接朗声道。
“来人!将此人……”
这时,赵构发现,原本在后苑内的禁卫已经消失不见。
此刻的赵佶被赵构气笑了。
“怎么,逆子,还想对我动手?”
“嗯?逆子?”
赵构出现了短暂的愣神。
“逆子,不认识我了吗?”
赵佶的一声暴喝,使得赵构再次将注意力放在了他身上,以至于一时忘记了生气。
随着赵构的细细打量,他发现了一件事。
眼前年轻人的面容,与他的父亲确实极为相似。
但是,这怎么可能?
他的父亲,在绍兴五年(1135)就在金国死了。
后来,在绍兴十二年(1142),随着《绍兴和议》的签订,父亲的棺椁得以回到大宋,并被葬在永佑陵。
“荒谬,徽宗早于五十年前就已身死,死时年仅五十余岁,你怎么可能……
眘儿,愣着干嘛,还不将这口无遮拦之人,拉下去杖毙!”
“父亲,这确实……”
不过,赵眘的话刚说到一半,场上便发生了突发情况。
赵构半蹲在地,一脸痛苦地捂住腹部,整个人如同一只虾米一般,佝偻着身形。
这是因为赵佶对着赵构的肚子来了一拳。
虽说赵佶看上去是一个文弱之人,但是他好歹精通骑马射箭蹴鞠。
所以,赵佶可不算手无缚鸡之力。
而被正值壮年的赵佶来那么一下,八十岁的赵构自然顶不住。
望着半跪在地的赵构,赵佶啧了啧嘴。
他原本是想对赵构那张讨人厌的脸来那么一拳的,但是想到六哥对他的叮嘱,他就放弃了。
万一一拳下去,将八十岁的赵构打死就不好了。
赵构缓了几息,待疼痛稍微减缓一些后,他伸出了颤颤巍巍的手指向赵佶。
“你竟敢……”
赵佶抓住赵构伸出来的手,略微用力,赵构不由得吃痛地叫出声。
“痛痛痛。”
但是赵佶并未打算就此放过赵构,“啪”的一声,一声清脆的耳光在至乐亭中响起,接着便是一阵连绵不绝的响声。
“逆子,让你对我动手,让你残害忠良,让你奢侈无度……”
赵眘见此情形,忙大步迈入亭中。
看见瘫坐在地的父亲在不停地被祖父扇巴掌,赵眘于心不忍。
“祖父,要不算了吧。”
不过赵佶置若罔闻,依然还在扇着巴掌。
“伯祖父,您看……”
赵眘转过头,对着缓缓步入亭中的赵煦说道。
见赵构两侧脸颊肿起,整个人进的气多出的气少,赵煦叫住了动手的赵佶。
“老十一,停手吧,不要将赵构打死了,赵构对我们还有大用。”
赵煦原本的想法是狠狠地教训赵构一顿,即使将赵构打死也在所不惜。
但是,在来德寿宫的途中,赵煦意识到一件事。
如果赵眘带着他们一行来见赵构后,就传出了赵构身死的消息,这势必会对赵眘的名誉产生不小的影响。
所以赵构不能死。
最起码不能现在死。
而在他的心中,对于怎么处置赵构,他已经有了一个详细的规划。
那便是带着赵构,参加淳熙一朝的早朝,然后当着淳熙一朝所有文武百官的面训斥一番赵构,之后,将赵构带离淳熙朝。
到那时,赵构即使身死,也对淳熙一朝造不成什么影响。
此举无疑会对赵构所遗留下的主和派造成极大的打击,也可以为将来淳熙一朝的北伐做足准备。
而听到赵煦喊声的赵佶,这时也停下了手中的动作,随后将脸颊肿起的赵佶随意丢弃在地上。
“逆子,算你命大。”
赵佶此时已经有些神志不清了,即使赵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赵构依然还是在摇头晃脑。
不过,在缓了几息后,赵构的意识终于清醒了。
他将目光放在了赵眘身上。
“赵……眘……你竟伙同外人殴打我。”
赵眘是百口莫辩,不知该从何解释。
“父亲,这两位不是外人,而是祖父与伯祖父。”
“荒……谬……徽宗早在绍兴五年就死在了金国,如今棺椁正埋在永佑陵!”
与先前的神色厉苒相比,如今的赵构则是气若游丝。
“诶呦,看来打得还不重。”
赵佶又扬了扬手中的拳头。
赵构见状,当即往后缩了缩。
“父亲,此事说来话长……”
“赵眘,不用与赵构进行解释,过了明日,他就会知晓了。”
赵煦都已经发话,赵眘也即不再多言。
第二日,一大早。
宋朝与其他朝代不同,做官很是舒服。
其他朝代一般都是每日一朝或者是隔日一朝。
但是宋朝却是五日一朝。
与北宋时期将早朝地点安排在当时的大庆殿不同,因为临安皇城的规模有限,所以一般朝会都安排在日常皇帝办公的垂拱殿外。
此时的垂拱殿外,正有着两列人员。
文官靠左,武官靠右,均手持笏板,等待着朝会的开始。
而在文官队伍前列,有两人正在交头接耳。
“季海,不知为何,今日的我思绪难平,总感觉有大事发生。”
一位六十岁的老者,对着身前一位同样花甲之年的老者轻声说道。
此人乃是如今南宋的右丞相周必大。
而他说话之人,乃是当今的左丞相王淮。
乾道八年,赵眘下旨将原先的尚书左右仆射,改为了左右丞相。
较之之前的尚书左右仆射,如今的左右丞相,职权更为庞大。
不过,好在赵眘并未昏君,如今担任左右丞相的王淮与周必大也都是一代名相。
“近些日子我大宋倒也风平浪静,应该不会有大事发生吧,如果要说有大事,那应该就是数月后太上皇八十岁的寿辰。
太上皇八十岁,以官家的孝道,此番必定会大办特办。
只是不知道这场寿辰所需
花费又该多少?”
“如果是寿辰,那倒好了。”
在两人交头接耳的时候,一声嘹亮的声音在场上响起。
“警跸!”
警跸乃是肃静避让之意,其预示着官家的步辇即将来此,要求沿途官员、侍卫低头避让,保持绝对安静。
不过今日有些不同。
以往,只有一个步辇。
但是今日,却有五个步辇。
五个步辇在垂拱殿外停下,赵眘,赵煦,赵佶,辛弃疾依次从上面走下,而赵佶走下后,来到赵构的步辇前,将五花大绑的赵构从步辇中拉出。
这一幕,低着头大臣们均未察觉。
待到赵眘进殿,坐在御座上,宦官的声音再次传来。
“升御座,众官拜。”
殿外站着的文武百官随即开始三跪九叩大礼。
“官家圣躬万福。”
跪拜完成后,众位官员起身,有序进场。
而随着众位官员进入垂拱殿,他们发现了一件事。
竟然有几位陌生人,立于官家的御座旁。
为首的王淮在见到其中一人时,神情一怔。
他认出了人群中的辛弃疾。
淳熙八年,辛弃疾平定茶商军叛乱遭弹劾,被指控贪腐和草菅人命,当时的他力劝官家保留辛弃疾的官职,使其免于罢黜。
不过,之后辛弃疾还是被罢官了。
他没想到,今日会在朝堂之上,官家的身侧,会出现辛弃疾。
原本,按照朝会的进程,赵眘应该处于被动,由下方的官员开启议题。
但是今日情况特殊,于是赵眘便直接开口道。
“诸位爱卿,朕要向你们介绍两人,这位是我大宋的哲宗官家,而这位,则是我大宋的徽宗官家。”
虽然朝堂上规定不能交头接耳,但是刚刚赵眘的一番话,如同石破天惊一般,在人群中炸响。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哲宗官家?徽宗官家?官家在说什么啊?”
“两位官家都离世了数十年,眼前的这两个年轻人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是这两位官家啊。”
“会不会是官家另有深意?”
……
为首的王淮与周必大更是一脸惊讶地望着坐在御座上的赵眘。
他们不明白,为何官家会说出此等不找边际的话语。
众所周知,哲宗官家早在八十多年前的元符三年就离世了,而徽宗官家也早在五十余年前离世,甚至徽宗官家的陵墓就在临安不远的绍兴府永佑陵。
如今面前的这两人,怎么可能是哲宗官家与徽宗官家。
赵煦望着下方议论的官员,神情不变。
他没指望仅凭赵眘的一番话,便令下方的诸位大臣信服,所以他直截了当地对着身侧的赵佶说道。
“老十一,将赵构带上前。”
众位大臣的目光齐齐看向被五花大绑,双颊肿胀,嘴里还塞着异物的赵构。
他们一开始都没有认出来,面前这人是太上皇。
而如今,经过“哲宗官家”的一提点,几乎所有人都露出一脸惊容。
他们惊讶于,为什么太上皇变成了此等模样。
赵煦望着下方的一众大臣,轻咳一声,然后朗声道。
“当年太祖陈桥一呼而定中原,三征荡平十国山河!这才建立了大宋的基业。
太宗亲冒矢雨攻灭北汉,谋求有朝一日收复燕云十六州。
但是赵构却意在割据江南,竟将半壁河山拱手献于胡虏。
即使有能够收复失地的机会,赵构也弃之不顾。
其更是为了与金国媾和,杀害岳飞这位忠臣良将。
如此昏聩的皇帝,朕欲将之带给太祖太宗,让太祖太宗对其好生发落。”
赵煦说完,对已经行至身侧的辛弃疾做了一个手势。
辛弃疾心领神会。
然后,在众位大臣震惊的目光中,原先站在官家身前的那些人,陡然消失不见。
场上仅留下官家一人。
仿佛刚才的那一幕没有发生过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