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在后世长达半个小时的搬运,岳飞载着大半车的货物,回到了建炎二年的汴京。
此行,岳飞除了带回元符宗泽与货物外,还将赵煦与章惇也一并带了回来。
虽然先前赵煦是让岳飞带信的,但是秉承着来都来了的精神,赵煦也就跟着岳飞一同来到了建炎二年。
顺便了解一番如今南宋的北伐进行得如何了。
货车刚刚落地,两边的门便被迅速打开。
四人分别从车门两边依次走下,原本拥挤的驾驶室也随之一空。
落地的赵煦,先是整理了一番仪容,接着便开始打量起周围的环境。
一行人所处的位置似乎是一间库房,周围全是密密麻麻的货物。
“鹏举,这里是?”
“官家,此地乃是宗帅专门为前往后世所营建的库房。”
赵煦点了点头。
这与他想的倒是大差不差。
在岳飞的带领下,一行人出了库房,行走在汴京的街道上。
赵煦发现,如今的汴京,较之数月以前,又恢复了不少生机。
看起来这段时间的宗泽也没有闲下来。
位于队伍后方,第一次来到建炎二年的元符宗泽,这时也在好奇地左右观望。
一方面,他对于即将见到将来的自己充满了期待。
但是,另一方面,他也震惊于如今的汴京竟是如此一番残破的景象。
这一切,都与那传闻中的金国有关!
没有花费多长的时间,一行人就已经抵达了熟悉的议事厅。
与此同时,议事厅内,正聚集着一大帮人。
宗泽站在首位,正在向下方众人交代着此次北伐的具体事项。
而赵煦一行人的到来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宗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迅速来到赵煦的面前。
“臣宗泽见过哲宗官家。”
宗泽身后的一大群人,听到宗泽的称呼后,全都愣在原地。
倒不是因为震惊于这个消息。
事实上,在他们因为宗泽的信件,来到汴京后,均被宗泽告知了有关后世以及元符年间之事。
虽说他们一开始都是不信的,但是在座之人作为历任三四朝的人物,在见到年轻时的赵佶官家后,心中的一切怀疑也都烟消云散了。
真正令他们震惊的原因,是他们没想到会这么突然,见到哲宗官家。
不过,有一人反应极快,就见他从座椅上快速起身,来到赵煦面前拱手行礼道。
“臣李纲见过官家。”
其余人见状,也都迅速上前。
“臣吴璘见过官家”
“臣赵鼎见过官家。”
“臣李光见过官家。”
……
听到面前这些人自报家门,赵煦神情微动,止不住地点头。
从历史上看,这些人可全都大宋忠臣,而且都是坚定的主战派。
但是,奈何朝中奸佞当道,大多数人都被贬谪。
说起来,他还要感谢赵构那王八蛋。
要不是赵构,要集齐这些人,还真有点难度。
在面前几人的身上来回巡视一番,赵煦啧了啧嘴,略微感觉可惜。
此番并未将南宋那些历史有名的名臣全都集齐。
例如韩世忠,张浚,他们目前在赵构那王八蛋的身侧,要想召集,势必会惊动赵构。
他可不想将精力浪费在赵构身上。
“诸位爱卿无需多礼,朕已在史书看到过你们的事迹,朕知晓,你等都是我大宋的忠臣良将,此次北伐,还需众位爱卿一齐出力。”
面对着赵煦的夸奖以及期望,在场之人皆是感到热血沸腾。
他们所有人,都梦想着有那么一天,能够收复失地。
但是面对着赵构官家以及朝中的主和派,他们均是感觉有力无处使。
但是哲宗官家不同。
他不仅支持北伐,而对他们抱有强烈期待。
那他们势必不会让哲宗官家失望。
“臣等势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煦满意地点点头,目光落在了首位的宗泽身上。
“宗卿,朕此行给你带来一人,还请你过目过目。”
赵煦说完,让开了一个身位,身后元符年间宗泽的身形就此显现。
建炎年间的宗泽点头称是,接着将目光放在了元符三年的宗泽身上。
一瞬间,建炎宗泽就愣住了。
他没想到官家竟然将年轻时候的自己带来了。
“官家,这是……元符二年的臣。”
“是,又不是,因为现在是元符三年了。”
与此同时,见到将来自己的元符宗泽,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脸颊。
虽然他之前已经做好
了与将来自己相见的准备,但是当他真正见到年老的自己时,那份震撼,远超他的预期。
与元符宗泽有着相同反应的,还有着一众南宋的文臣武将。
众人的的目光,在两位宗泽的身上来回游离,脸上均是露出啧啧称奇之色。
他们没想到,元符三年的宗泽竟然也能来到此地。
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也能够见到元符三年的自己!
“宗卿,朕将元符三年的你带来此地,是想要让他跟着你学习交流一番,为将来元符一朝北伐做足准备。
至于卿之父母,已经被朕接到汴京安排人妥善照顾。”
“臣在此谢过官家。”
宗泽轻舒一口气,向赵煦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初见元符三年的自己,震惊之余,他首先想到的便是元符三年的父母。
就在这一年,他的母亲离世。
但是如今,有了官家的照顾,那悬在他心中的那块石头也算是落了地。
赵煦花费了差不多半个时辰,从宗泽的口中了解到了如今南宋的境况。
在确认南宋并无什么问题后,赵煦便开始了此行的第二个目的。
前去接老十一。
在岳飞的带领下,赵煦离开了议事厅,前往赵佶的住处。
与此同时,正有一辆马车停靠在府尹府外。
马车的帘子掀开,从车上下来一位文士打扮的中年人。
一位中年妇人紧随其后,在中年男子的搀扶下,走下马车。
走下马车的妇人不是别人,正是易安居士李清照。
而刚刚搀扶着她下车之人,乃是她的夫君,前江宁府知府赵明诚。
将手中的圣旨交由门口的士卒查验后,易安居士李清照带着赵明诚进入了府尹府。
在深入的途中,赵明诚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
回想起月余前所经历的事情,现在的他还有一丝不真实的感觉。
前不久,离家许久的娘子终于回到了江宁府。
不过,他还未得及询问娘子这段时间的见闻,娘子便告知了他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
她前往了一趟二十八年前的元符二年。
他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娘子在与他开玩笑,但是,娘子一脸正色,拿出了关键性的证据。
一块黑色板砖。
而他从板砖里的活动影像上,看到了一个绝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尚未发生靖康之变的汴京!
甚至,在板砖中,他还看到了父亲的宅邸。
而在他观看的同时,娘子也将所有的来龙去脉告知了他。
据娘子所言,元符二年的哲宗官家甚至还邀请他前往建炎二年的汴京担任官职。
说实话,在初听这个消息时,他下意识地想要拒绝。
他不想前往建炎二年汴京的原因,有两方面的因素。
其一,汴京实在是太过危险,处于宋金两国交战的前线。
一旦城破,那可就是万劫不复。
其二,他目前所担任的官职,乃是江宁府知府,这可是正四品的官职,也是他迄今为止,做到过的最大官职。
如果一切顺利,将来未尝不能像父亲那般拜相。
但是,娘子据理力争,他权衡利弊一番后,最终还是决定,放弃江宁府知府一职,随着娘子来到汴京。
只不过,他对于未来的发展,有些迷茫。
“娘子,你说……”
赵明诚话还没有说出口,他就注意到前方不远处,走来一群人。
这时赵煦一行人,也发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
一行人来到易安居士李清照的面前,与李清照熟络的打起了招呼。
“李娘子。”
“官家,鹏举,章相。”
听着李清照的称呼声,赵明诚的目光落在队伍中最年轻的赵煦身上,眼眸中满是好奇。
如果他刚刚没有听错的话,娘子是称呼他为官家。
赵构官家他是见过面的,因而眼前之人绝不是赵构官家。
结合着娘子之前与他说的,一个大胆的念头浮现在赵明诚的脑中。
“李娘子,这位是?”
“官家,这位是奴的夫君,赵明诚。”
在易安居士李清照介绍完赵明诚后,赵明诚第一时间便向赵煦拱手行礼。
“臣赵明诚见过官家。”
“赵明诚……”
望着俯身拱手的赵明诚,赵煦面无表情地点点头。
他对赵明诚的观感很不好。
身为江宁府知府,在面对金军压境时,竟然抛下百姓独自逃生!
如果换做一般人,就算其在任上有所建树,他也不会重用。
但是,谁让他是李娘子的夫君呢。
为了李娘子在建炎年间能够过上一个好的生活,他是不介意给赵明诚安排一个官位。
从赵明诚的身上收回目光,赵煦望向易安居士李清照。
“李娘子,可是来找宗老将军的。”
“是,官家,奴与夫君刚来汴京,想问问宗老将军可有事情安排我等。”
赵煦微微颔首,指了指身后。
“宗老将军就在府衙之中。”
“多谢官家。”
望着赵煦离开的背影,赵明诚终于找到机会开口。
“娘子,刚刚那可是哲宗官家。”
“是,夫君。”
“可是我先前明明未曾见过哲宗官家,但是我感觉哲宗官家似乎……对我有不小的意见。”
易安居士李清照自然知道怎么回事。
官家对夫君如此态度,与夫君在历史上弃城逃跑的行径密不可分。
但是,为了夫君的自尊着想,她还是决定,将这件事隐瞒下来。
“夫君,想来这是错觉。”
“嗯……或许吧,诶,娘子,刚刚忘记询问官家是否可以将我们俩带去元符二年了。”
“夫君,前往元符二年之事暂且不急,为今之计,还是要先行进行北伐事宜。”
“说的也是。”
府尹府旁不远处,一处看上去就极为不凡的府邸,便是赵佶的住处。
赵佶正在宅邸的院子里踢着足球。
虽然他很想去后世,但是没办法,这段时间正值北伐准备的最后阶段,时不时就会有人来见他,因此需要他常驻此地。
不过好在他在后世获得了不少好玩的玩意,这才使得他在南宋的生活不那么无聊。
“老十一。”
一声呼喊,令得踢球的赵佶停下了脚上的动作。
循着声音的方向望去,赵佶见到几道就未谋面的身影出现在了此地。
“六哥,你们怎么来了!”
赵佶几步之间,便已来到了赵煦的跟前。
“我这次前来,是来告诉你一件事,我大宋有第三个朝代前往食肆了。”
赵佶的眼眸瞬间一亮,他迫不及待地询问道。
“六哥,不知是哪个朝代?可是我元符一朝之前的朝代?”
对赵佶而言,如果是元符一朝之前的朝代,那就有意思了。
搞不好他还能够见到父亲,祖父,曾祖父。
“并非是元符一朝之前的朝代,而是元符一朝之后的朝代,其名为淳熙十四年,距离元符三年有八十七年。”
听到并不是元符朝之前的朝代,赵佶有些失落。
不过,他也有些好奇。
按理来说,六哥没有必要专门为此事,大老远地来建炎朝一趟。
“六哥,难不成这淳熙十四年与我有什么特殊关系不成?”
赵佶并没有了解过史书之事,所以现在的赵佶并不知晓将来之事。
“你可还记得赵构?”
一提及赵构,赵佶的脸上便露出了咬牙切齿的神色。
他可不会忘记,他的这位逆子将他撵着跑。
“六哥,我可不会忘记这逆子!”
赵佶说完,便突然意识到一件事。
他的六哥先是提到了淳熙十四年,接着又提到了赵构,该不会……
“六哥,你的意思是,淳熙十四年,赵构还活着,他活了八十多岁!”
“是,淳熙十四年,赵构还活着。”
在得到赵煦的肯定答复后,赵佶攥紧了手中的拳头。
他曾不止一次想要对他的这位逆子重拳出击。
但是在建炎一朝,他还没有找到机会。
而现在,淳熙十四年的逆子竟然还活着。
这就好说了。
那他直接在淳熙十四年的逆子身上先拿点利息。
“六哥,不知道淳熙十四年方不方便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