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雨季 作品

第四百章 正统朝事终

将也先与半死不过的朱祁镇扔进货车后车厢,朱元璋一行便动身前往京师。

只不过他们并非是开车前往京师,而是利用机制,先行前往了后世。

而在刘安与郭登眼中,则是两辆货车瞬间消失不见。

“这,太祖陛下与太宗陛下的车驾就这么消失了?”

“而且,连带着陛下与也先也消失不见。”

“如此说来,太祖陛下与太宗陛下当真是神仙下凡,这实在是大明之幸事。”

后世。

两辆货车陡然出现在了农家乐外。

朱高煦第一时间下了车,打开后车厢,查看起被安置在后车厢的朱祁镇与也先。

“祖父,爹,两人都在。”

“好。”

朱元璋微微颔首。

其实,他为这次防守瓦剌的行动,做了两手准备。

他让祁钰,在史书中记载的朱祁镇叫门那日来到后世等待,并且让他在后世等待差不多三四个时辰。

如果一切顺利,他挫败了也先的进攻,抓到了也先或者朱祁镇。

那他们便会第一时间来到后世,然后跟着祁钰直接返回大明京师。

而如果不顺利,即也先并未如记载的那般来到大同。

那他们也可以在第一时间返回大明京师,为不久后到来的京师保卫战做好准备。

原本,以大同与京师隔着七八百里的路程,即使驾驶货车,也需要两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够抵达。

但是,只需要利用好后世的机制,他们一行,只需要花费正统朝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便可从大同抵达京师。

在嘱咐朱高煦关好后车厢的车门后,朱元璋领着一群人进入到了农家乐中。

农家乐内。

朱祁钰正坐在屋檐下,张泊正在教导朱祁钰如何使用手机。

见到朱元璋前来,朱祁钰直接站起。

“高祖,曾祖父,叔祖父。”

朱元璋点点头,还未来得及说话,张泊就抢先一步开口了。

“老朱,正统朝的战事进行得如何?”

张泊好奇地询问。

不久前,在朱元璋通过后世,频繁地往正统朝运送物资时,张泊就获悉了这位洪武皇帝的打算。

不得不说,老朱的行为确实是超出了他的预料。

虽然他想到了老朱会主动出击,但是却没有想到老朱会主动到这种程度。

直接去大同,这个朱祁镇的叫门地点去拦截也先与朱祁镇。

面对着张泊的问询,朱元璋拉过一张凳子,然后一屁股坐在上面。

“还行吧,将朱祁镇与也先都抓到了。”

朱元璋的脸上并无喜色。

虽然此次的行动,圆满完成,不仅是抓到了活的朱祁镇,还抓到了活的也先。

但是,一提到朱祁镇那个王八蛋,他就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那老朱,和我讲讲此事的经过呗。”

如今的正统朝一朝,危机已经解除,朱元璋也有闲心坐下来聊天了。

“行,店家,那我就细细说说。”

当即,朱元璋便开始为张泊进行讲述。

从初始的准备,再到夜晚的空袭,从货车的横冲直撞,到震天雷的妙用。

张泊在一旁听得入了迷。

不得不说,朱元璋还是有操作的啊。

难怪某位伟人会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后世一些不起眼的玩意,在朱元璋的手中竟然被玩出花来。

但是,张泊在细细品味时,发现了一个问题。

“老朱,你是说,你将撞死人的货车开到后世了?”

“店家,放心,高煦与咱提过此事,来到后世前,那货车已经被清洗干净了。”

“那就好。”

张泊轻舒一口气。

如果朱元璋将满车血污的货车从正统朝开到农家乐的大门口,被人发现的话,岂不是完犊子了。

幸好朱元璋已经妥善地处理了。

“老朱,走,带我去见一见朱祁镇与也先。”

朱元璋领着张泊来到货车车后厢,打开后车厢的大门,张泊就看到了有两双眼睛正在盯着自己。

一位穿着明显是异族服饰的中年男子,以及一位身穿龙袍的年轻男子。

如此有辨识度的两人,令得张泊瞬间猜到了两人的身份。

“老朱,说起来,这两人的衣服怎么破破烂烂的。”

“两人都被震天雷所炸,导致衣服残破,至于朱祁镇,还被我与老四等揍了一顿。”

张泊啧了啧嘴。

好家伙。

震天雷那玩意他知道,可以算是大号手雷,被炸竟然没死。

真是福大命大。

“祁钰,祁钰,快帮我求求高祖,饶我一命吧。”

朱祁镇奋力向货车外蠕动着。

朱元璋挥了挥手,示意朱高煦将车厢门关上。

“祁钰,不要想着为朱祁镇求情,因为只要你了解过有关你的史书,就不会生出这样的心思了。”

朱元璋告诫道。

历史上,就是因为祁钰并未对朱祁镇痛下杀手,然后朱祁镇就发动了夺门之变。

他可不会再重蹈覆辙。

既然已经知道了潜藏的危险,那就势必要将危险扼杀在摇篮里。

朱元璋都这么说了,朱祁钰还能说什么呢,自然是点头应允。

同时,他也对史书中的事升起了浓浓的好奇。

因为高祖曾经不止一次提到过史书之事。

“老朱,关于朱祁镇,你准备如何处理?”

张泊与朱元璋走到一边,询问起对朱祁镇的处理方案。

他很好奇,身为大明开国皇帝的朱元璋,会如何处理差点害得大明亡国的朱祁镇。

“朱祁镇犯下如此大罪,势必要以死谢罪,咱会当着所有群臣的面,将朱祁镇处以死刑,以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为将来的皇帝敲响警钟。

另外,也可以趁着处死朱祁镇的这个机会,敲打敲打正统朝的官员,这样,祁钰的皇位会更加稳固。”

又聊了几分钟,朱元璋便与大明一行人踏上了前往正统朝的道路。

回到正统朝的皇宫,朱元璋第一时间便将也先打入大牢,等待明日发落。

至于朱祁镇,则是找来太医,为朱祁镇好好医治。

毕竟,在完成他的使命前,朱祁镇可不能这么简单就死。

第二日早朝。

所有大臣们均是怀揣着心事上朝。

原本,因为太祖陛下与太宗陛下的到来,瓦剌不足为虑。

但是,就在不久前,太祖陛下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

太祖陛下并不打算在北平防守,而是带着一批人马,前往大同防守。

虽然大同确实挡在也先的面前,但是万一也先不按套路出牌,不攻打大同,转而选择绕路,那岂不是太祖太宗在大同守了个空?

不过,好在太祖陛下在临走时指定了郕王为皇帝,在郕王的带领下,北平城的城防也紧锣密鼓的展开。

但是,凭借北平城中的两三万老弱病残,真的能够抵御住瓦剌十万大军的进攻吗?

所有人心中都没底。

不过,众人的担心在见到皇位上坐着的人时,都消失不见。

因为皇位上坐着的不是别人,正是太祖皇帝!

他的身侧,还有太宗皇帝,以及登基不久的郕王。

众人的心中顿时大定。

只要太祖在这,定叫瓦剌有去无回。

但是,有不少的人的心中也想到了其他的问题。

如今太祖在此,那是不是意味着大同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

见所有人都来到殿中,朱元璋对着殿外喊道。

“来人,将人带上来!”

两位被绑的严严实实的人被禁卫带了上来。

在见到来人时,大部分的脸上全都涌现出一抹惊容。

因为早些年朝贡的关系,朝中的很多大臣对于也先并不陌生。

所以,在见到也先出现在殿中时,大臣们均是感觉到无比震惊。

也先被活捉了!

太祖皇帝这才去了大同多久啊,这就活捉了也先。

要知道,此次也先南下可是号称数十万的大军,大同满打满算仅有一万人。

就这,太祖皇帝都能活捉也先。

太祖皇帝真不愧是神仙下凡。

在众大臣惊叹之余,也有人目光落在了一旁的朱祁镇身上。

因为朱祁镇鼻青脸肿,加上嘴巴里塞着布条的关系,使得一时竟没有人能够认出他的身份。

不过,很快朝堂之上,就传来了一阵阵倒吸冷气之声。

显然,朱祁镇的身份被大家认了出来。

随着两人的跪下,朱元璋对着也先宣布了他的结局。

“也先,你作为瓦剌的首领,大明待你不薄,但你不思安分守己,反而屡犯我大明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甚至胆敢南下,侵我大明,我大明岂容你等蛮夷肆意践踏。

来人,将也先带下去,处以极刑。”

此刻也先的神情倒是极为平静,没有大喊大叫,而是目光冷冷地扫视四周。

有不少大臣,被也先的目光看到,均是后撤几步。

也先见到这一幕,有些想笑。

他恨啊。

如果不是洪武皇帝与永乐皇帝,他有信心,能够拿下明朝的京师,既然实现他与明朝隔江而治的计划。

但是,他遇到了那两位恶魔,那两位即使是他的先祖也不可能战胜的恶魔!

不知为何,明朝的洪武皇帝与永乐皇帝死而复生,靠着那些奇物,将他的十万大军打得打败。

他认命了。

也先极为平静地被带了下去。

一旁的朱祁镇见到这一幕傻眼了。

他原本以为,挨上一顿打,就意味安全了,但是,现在看来,似乎并不是这样。

朱祁镇的额头上不由得渗出了豆大的汗珠,他想要挣脱身边的两位禁卫。

但是,禁卫的力量又岂是朱祁镇能够抗衡的,加之昨日的群殴,每动一下,朱祁镇便感觉到浑身一阵吃痛。

“朱祁镇,朕创立大明,历经千辛万苦,为的是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让朱家江山永固!

可你身为天子,不思进取,宠信奸佞,致使土木堡之变,数十万将士埋骨他乡,祖宗基业险些毁于一旦!

被瓦剌俘虏后,你甚至还帮着瓦剌,企图叫开我大明的城门,你之行径,罪不容诛。

着即将你踢出宗庙,取消朱姓,来人,将他带下去,处以极刑。”

朱祁镇也顾不得身上的疼痛,奋力挣扎,想要说些什么。

费劲全身的力气,朱祁镇挣脱了禁卫的束缚,不停地磕着头,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道。

“高祖,饶孙儿一命吧,孙儿真心悔过,将皇位让出来,即使被贬庶人也可以,还望高祖饶孙儿一命。”

朱元璋冷着脸,并不答话,仅仅是挥挥手,示意禁卫将朱祁镇拖走。

大臣们见到朱祁镇被拖走,均是吞了口唾沫。

以他们对太祖陛下的了解,太祖陛下对待后人应该没有这么严厉。

想当初的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在他们的封地内多行不法之事,但是太祖皇帝最终也并未严格处理他们。

但是现在……

直接毫不犹豫,就将直系后代,大明的第五位皇帝直接处死。

他们不知道的是,人是会变的。

朱元璋一开始对于后辈确实极其的看重,例如设下了优渥的待遇,以保证后代生活不愁。

但是,在经历了后世之行,以及明末之事后,朱元璋痛定思痛。

如果不将后代中的虫豸清除,怎么能够治理好大明!

此刻的大臣们,望着稳坐龙椅的朱元璋,有些胆寒。

太祖陛下连陛下都处死了,那还有什么不能杀的。

不过,在胆寒的同时,他们也有一丝庆幸。

毕竟太祖只是暂时待在正统朝,下一任皇帝乃是郕王。

与太祖相比,郕王实在是亲切无比。

“既然如今瓦剌一事告一段落,也是时候为新皇登基做准备了。钦天监监正,礼部尚书何在?”

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开口道。

礼部尚书胡濙与另一位六十余岁的老者站了出来。

“臣在!”

“钦天监择定登基吉日,礼部筹备衮冕、玉玺、卤簿仪仗等,为登基大典做足准备。”

“是,陛下!”

在又交代了一些事后,朱元璋宣布退朝。

随着众大臣退朝离去,朱元璋悬在心里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目前看来,他已经将正统朝的一些大的隐患全都排除。

虽然还有些小隐患,但是不足为虑,刚好可以给祁钰练练手。

接下里,就看祁钰会将这个朝代的大明带向何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