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雨季 作品

第三百九十五章 加好友,准备工作

农家乐的院子里。

“小泊,你这院子里的货车怎么成这副模样了,是遇到了车祸吗?”

张迅刚一进门,就看到了院子里饱受摧残的货车。

于是他便向着正在浇水的张泊询问道。

“迅哥,你说这个啊,这个是有人暂时存放在我这的,至于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也不知道。”

张泊含糊其辞地回应。

张迅倒也没有太过纠结此事,而是啧了啧嘴,来到了张泊的面前。

“迅哥,你今天来找我,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也不算重要的事,就是给小泊你看一个东西。”

张迅笑着掏出手机,在上面按动几下,便将之递给了张泊。

张泊接过手机,很快就明白张迅说的是什么了。

那是一段他们在之前展览中的影像。

看起来,他们参加展览的影像被人拍了下来,发到了网上。

而且,看点赞评论数,很火的样子。

随着张泊点开评论,一系列的评论出现在他的眼中。

“哇,这个吕布牛掰。”

“那方天画戟看着分量不轻啊,结果他挥舞起来一点都不费劲。”

“像,太像了,就连不聪明的样子都和吕布一模一样。”

……

在朱高燧表演结束后,他还一脸骚气地说着早就准备好的广告词。

看到这一幕的张泊有些蚌埠住了。

不得不说,朱高燧真敬业啊。

“小泊,你是不知道,正是有了这个朱燧的宣传,现在每天都有人在网上联系我,订单较之以前,翻了好几番,现在预约的人都排到两个月之后了。”

朱燧是朱高燧在后世的名字,这是张泊为了防止朱高燧的名字太过扎眼而位朱高燧取的。

这样既不会引起他人的重视,也有辨识度。

“迅哥,那真是是恭喜啊。”

张迅摆了摆手。

“小泊,这件事可离不开你的帮助,我还没好好地感谢你呢。”

“迅哥,谢啥,你之前对我可是多加照顾,仅用成本价就将武器装备卖给我的客人。”

“小泊,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也就不说什么了,其实,我今天来,其实是想拜托你一件事。”

见张迅扭扭捏捏不好意思开口,张泊一头雾水。

“迅哥,有什么事你就直说呗。”

“那行,小泊,你不是认识那个朱燧吗,我想请你把他的vx……”

张迅话音未落,一窝蜂的人就从门外走进了农家乐。

正是刚刚从正统朝返回的大明众人。

然后,刚刚回来的一行人就看到了正与张泊洽谈甚欢的张迅。

“咦,又来一人,只是……他的衣着,不像文人武将,看上去平平无奇,这也是历史留名的人物?”

朱高煦打量了张迅几眼,皱着眉头自顾自地说道。

“二哥,这人并不是历史留名之人,而是与店家一样的后世之人。

此人的身份可不一般,他可是一位锻造大师,我们去刺杀司马师的盔甲,便是此人所打造的。”

“老三,你是说那些盔甲是此人打造!”

朱高煦有些难以置信地将目光放在了张迅的身上。

当日,他在司马师府中杀出个七进七出,愣是一点伤都没有。

多亏了那个盔甲。

而那盔甲,竟然是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男子打造!

兄弟两人的谈话一字不落地被朱棣听到。

刺杀司马师?盔甲?

他不在的这段时间,老二老三究竟在干什么?

“不对啊,老三,以往我们都是一起来店家这,我怎么没有见过此人,难不成……”

“没错,二哥,就是在你与翼德待在三国时期的那几天,我才认识的这位锻造大师,并且,也是在那几天,我与店家还前往了后世一趟。”

“老三,你还前往了后世!”

朱高煦有些不淡定了。

老三竟然先他一步前往后世。

不行,他一定要与店家说说,下次前往后世带他一个。

“小泊,既然你这有客人来,那我就先走了,至于我的问题,到时vx上再说。”

张迅与张泊打完招呼,便欲离开。

不过,就在他离开的途中,他看到了队伍后方的朱高燧。

他当即大跨几步来到了朱高燧的面前。

“朱燧,是你!”

朱高燧咧嘴一笑。

他与这张迅算是见过两面,一面是当初与东汉众人一起去挑选武器的时候,另一面是店家载他前往后世的时候。

“张……迅是吧。”

“没错,上次你走的太急,忘记加你好友了,这次加你一个好友怎么样?”

加好友!

朱高燧的眼睛瞬间一亮。

想当初,在看到孙真人有好友后,他便生出了此等想法,但是,他在第一步就出手未捷身先死了。

因为根本找不到人加他的好友。

这就导致这段时间,他即使可以熟练玩转手机,也是无用。

结果今日,竟然有人加他为好友,这怎么能够不令他感到激动呢。

“没问题。”

朱高燧拿出手机,熟练地操作起来。

朱高煦看到这一幕傻眼了。

老三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牛掰了。

加完好友的张迅指了指手机说道。

“到时手机联系。”

朱高燧忙不迭地点头,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与人在网上聊天了。

随着张迅的离去,张泊也已经来到了众人的面前。

一行人对着张泊拱手行礼。

“朱兄,judy,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张泊估摸了一番时间,明朝一行人差不多才离开农家乐二十分钟,在明朝也就是几个钟头。

这点时间也干不成啥事啊。

“店家,爹让我们回来,将店家你之前给我们的战略物资全都运抵正统朝。”

朱标解释道。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张泊点点头。

不过,紧接着,张泊的八卦之心熊熊燃烧

“关于京师保卫战,老朱可有什么想法?”

张泊可不认为,老朱会和历史上的朱祁钰一样,等着也先送上门。

“关于这点,爹并未告知我等。”

“这样啊……”

对于老朱是否能够守住京师,张泊是没有一点怀疑的。

毕竟历史上的朱祁钰加于谦都能守住北平城,身经百战的老朱与judy怎么可能守不住。

他好奇的是,老朱会怎样守住北平城。

不过嘛,既然朱标不知道,那就算了。

反正在老朱打赢这场战争后,还要前来后世,那时他便可以在老朱的口中,获悉此次行动的细节。

“那行,你们即刻动身吧。”

……

行走在返程路上的朱高炽,那张圆圆的脸紧皱在一起。

他总感觉忘记了一件事。

猛然间,朱高炽一拍脑门。

“爹,刚刚忘了与大伯说了,允熥允熞允熙已经到了应天府,目前已经被安置妥当。”

三人已经抵达应天府了吗?

朱棣考虑片刻后道。

“行,此事我知晓了,以史书上对他们的记载,恐怕他们三人均不能前往后世,那就只有等大哥来永乐朝见一见他们了。

但是,现在正统朝的事情迫在眉睫,恐怕大哥也一时没空,还是等正统朝之事结束,在告知大哥这一事吧。

在这期间,好生照顾他们。”

“是,爹。”

父子两人行走片刻,朱棣也想起了一件事。

“老大,现在永乐朝是什么时候?”

“爹,现在是永乐五年年底,年关将近。”

“那郑和可曾率领船队下西洋?”

朱高炽面露犹豫之色。

“爹,郑和并未下西洋,而是在前不久前往了东瀛。”

“前往东瀛?”

谈及东瀛,朱棣一脸不爽之色。

在洪武朝,东瀛的倭寇一直扰边,老爹直接下达了禁海令。

但是,在他永乐一朝,东瀛服软,他也就顺水推舟,将东瀛列为了藩属国。

不过,东瀛的待遇算是藩属国最差的。

与大明关系亲近的藩属国差不多三年一贡,但是东瀛,却是十年一贡,算是独一份。

见自家老爹对于决策有些不满,朱高炽连忙开始解释,从互市谈到掌控东瀛。

“原来是这么回事。”

在朱棣从朱高炽口中得知东瀛上有着金山银山后,他首先冒出的想法便是随便找一个借口,直接对东瀛开战。

毕竟在大明的276年历史中,东瀛这蕞尔小国不止一次地侵扰大明边境。

撕破脸算什么。

不过嘛,店家的想法倒是一种新颖的路子。

悄无声息地掌控东瀛,然后,东瀛不就可以予取予求了吗。

到时候,将矿山里全部安排上东瀛人,让他们狠狠为大明挖矿。

“好,老大,干的不错。”

……

永乐五年,武英殿。

朱棣与朱高炽的身影出现在此。

见到熟悉的场景,朱棣朱棣迈出几步,来到了龙案的旁边。

就见龙案上,摆着两排对讲机,对讲机上,还有着对应的部门。

除了六部,还有内阁,锦衣卫,太医院……

可以说,只需要朱棣一声命令,他就可以瞬息联系到皇城内的各个部门。

朱棣拿起兵部的对讲机,直接传唤兵部尚书金忠。

因为兵部的职责之一,就是掌管军械,例如后世的望远镜,热气球都在兵部手上,老爹派他回永乐朝,就是这个目的。

另外,朱棣拿起户部的对讲机。

这些日子,他让老二存了海量的压缩饼干。

压缩饼干是个好东西,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应对灾祸,压缩饼干都能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而存放着压缩饼干的部门,就是户部。

与此同时,紫禁城外的千步廊。

一般而言,平日里千步廊应该是极为安静的办公环境。

毕竟千步廊作为整个大明的核心办公地点,不仅是作为文官中枢的六部在这,作为武力中枢的五军都督府也在这里。

但是,今日的千步廊却是格外的热闹。

一位位身着绢布衣服之人正在有序地在户部门口排着队。

虽一身绢布衣服,但是从他们身上佩戴的首饰,以及臃肿的身形看来,他们都不是普通人。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他们都是大明的富商。

他们中,不仅是有应天府的富商,北方的富商,南方的富商,如今皆齐聚户部。

“没想到,我竟然也能够有一天能够来到皇城!”

一人在说话的同时,眼睛也在不停地乱瞟。

没办法,这是他第一次来到皇城,来到大明的权力中枢。

“我也没想到,朝廷竟然会开放海禁,而且,会允许我等商人跟随朝廷的船队一同出海!”

“确实,要不是亲眼看到皇城外张贴的皇榜,恐怕我还以为这是有人戏耍我等。”

“只不过,今日的人着实有些多,不知道我们能不能抢到出海凭证。”

就在大部分商人都在憧憬着未来时,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传来。

“你们说,出海真的能够赚钱吗?”

众人皆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说话之人。

“既然你觉得不能赚钱,那为何还来此地?”

“这个……好不容易有此等盛会,就当是见见世面。”

众人皆一阵无语。

虽说对方说的确实有点道理,毕竟能够来到此地的非富即贵,光是进入户部的门票,就需要5000两。

但是,重点显然不是这个。

与出海的利润相比,5000两算个屁。

就这脑子,众人很是怀疑,说话之人是如何能够成为富商的。

不过,这样也好,意味着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户部内,户部尚书夏原吉望着依次进入户部的商人,向身后的户部侍郎古朴询问道。

“现如今收到了多少两银子。”

“回尚书,已得了96万两。”

夏原吉虽然平静地点了点头,但是他的心里可是一点都不太平。

光是这一次收到的钱财,就有大明一年税收的五厘左右。

更别提待会还有更加激烈的出海凭证的竞价了。

仅这一次出海行动,恐怕就能为大明获取大半年甚至一年的赋税。

而代价,仅仅是早已准备好的开海罢了。

这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甚至在商人们获利回来之后,还能够再收取一笔商税。

这件事就是暴利。

也不枉费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宣传此事。

这时,夏原吉突然听到袖里传来一阵声音。

从袖里掏出对讲机,夏原吉听到一阵熟悉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

是陛下回来了!

听了十几息的时间,夏原吉明白了朱棣的要求。

“古侍郎,将府库中的压缩饼干准备好,陛下过几日有大用。”

“是,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