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吏部尚书王直一同跪下的,还有礼部尚书胡濙。
说起来,礼部尚书胡濙的资历较之王直更为深厚。
建文二年,胡濙考中进士,在建文年间,就被授予了兵部给事中一职。
永乐元年,朱棣登基,将胡濙升任为户科都给事中。
按照一般的发展,胡濙接下来便要一路升官,走上人生巅峰。
但是,永乐五年,朱棣交给了胡濙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外出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踪迹。
胡濙在外待了十六年,直到朱棣晚年的永乐二十一年,他才回来。
不过,也正因为当年永乐帝朱棣在永乐五年交给胡濙的这个任务,使得胡濙对于永乐五年的朱棣印象极为深刻。
而随着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的跪下,一阵窃窃私语声在众大臣中响起。
“太祖太宗仁宗皇帝,真的假的?”
“不可能吧,明明三位陛下已经……按理而言不应该出现在此。”
“说不定是见我大明处在生死存亡之际,这才神仙下凡,帮助我大明度过此次危机。”
“真有神仙不成?”
虽说古代信仰鬼神之说,但是在场之人,皆是站在大明顶点的人物,对于鬼神之事,均是将信将疑。
而除了不少怀疑的人外,还有少量的人盯着前进的队伍,一言不发。
大概经过了几息的时间,这些人也是跪倒在地。
他们中有兵部侍郎苗衷,户部侍郎陈循,工部侍郎高谷,大理寺右少卿许彬……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都处在五六十岁的年纪。
换而言之,虽然他们并未见过永乐五年的朱棣,但是他们见过年长一些的朱棣。
例如兵部侍郎苗衷,便在永乐七年因为中举被朱棣召见,陈循,高谷,许彬皆是永乐十三年的进士。
刚刚并未第一时间回应,是因为他们虽然觉得眼熟,但是并没有胆量妄下推断。
直到吏部尚书王直与礼部尚书胡濙的叩首,才令他们最终确定了来人的身份。
见到这一幕的朝堂之臣,也收起了怀疑,向着过道中央跪下。
所有人都清楚,刚刚先一步跪下的人,可都是目前朝廷的中流砥柱。
而且,都见过太宗皇帝与仁宗皇帝。
既然他们都说没问题了,那自然就没有问题了。
兵部侍郎于谦算是最后跪下的一人。
于谦虽然认出了太宗皇帝与仁宗皇帝,但是他觉得这件事处处透露着诡异。
按理来说,人是不可能死而复生的,至于什么神仙之说,更是无稽之谈。
但是如今,太宗仁宗就这么活生生地站在自己的面前。
另外,太祖太宗仁宗来此,倒也无可厚非,不过,队伍后面的汉王又是什么情况?
想当初,他可是亲自跟随着宣宗皇帝陛下前往乐安州,去平定汉王的叛乱,并且在汉王面前,将他骂了个狗血喷头。
之后汉王自缚受罪,最终因为绊了宣宗皇帝陛下一下,被活活炙烤而死。
结果,现在叛乱的汉王跟着太祖太宗仁宗一道出现在了这。
这合理吗?
见到所有人都跪了下来,走在队伍最后的朱祁钰挠了挠头。
原本,他还想着稍后为诸位大臣介绍,但是现在看来,似乎是不需要了。
朝臣的下跪并未引起朱元璋的多大波澜,他还在继续向着大殿里的高台走去。
立于高台之上的孙太后,见到朱元璋领着一群人向高台之上走来,心中是充满了忐忑。
为首的一位老者,她虽并未见过,但是从刚刚吏部尚书王直的口中,她知晓了老者的身份。
对方乃是大明的太祖皇帝。
光是太祖皇帝这四个字,都足以让她惶恐不安。
要知道,明初四大案,所杀之人可是有数十万之巨,可以说,太祖杀起人来那是毫不手软。
如果太祖皇帝知晓了祁镇带领五十万军队,被瓦剌打得大败,不知道太祖皇帝会不会……
在脑中思虑片刻,孙太后便打消了这个一旦想起,便不寒而栗的想法。
想来太祖皇帝应该不会对祁镇如何,毕竟在洪武时期,即使是犯下滔天大罪的皇子,太祖都将皇子置于死地。
孙太后还未松一口气,他就看到了太祖皇帝身后那个令她惊惧的身影。
太宗皇帝!
想当初,她与瞻基算是情投意合,本来她与瞻基一致认为,太孙妃的位置是她的。
但是,谁曾想,太宗皇帝竟然直接指定了胡善祥成为了太孙妃,而她仅仅是获得了一个嫔妃的位置。
如今,再次见到太宗皇帝,她是本能的感到腿有些发软。
“臣妾孙氏参见太祖陛下,太宗陛下,仁宗陛下。”
朱元璋并未回应孙太后的行礼,仅是目光淡淡地瞥了一眼孙
氏。
“你便是瞻基的皇后孙氏?”
朱元璋那冰冷的语气听得孙太后一怔。
她从太祖皇帝的语气中读到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既然太祖皇帝直接说出了她的身份,那也就意味着太祖皇帝对于如今正统朝之事也有所了解。
第二件事,太祖皇帝那冰冷的语气,似乎表示太祖皇帝对如今正统朝之事极为不满。
念及至此,孙氏心中一沉。
直觉告诉她,今日恐怕有大事发生。
“是,太祖陛下,臣妾乃是宣宗的第二任皇后。”
朱元璋皱着眉点了点头。
眼前的孙氏虽已有四五十岁,但是依然风姿绰绰,可以看得出她年轻的时候确实是一位美人,难怪瞻基会被她迷得神魂颠倒。
但是,今日,她也是被清算的一份子。
朱元璋点完头后,并未言语,而是径直走向了龙椅,然后一屁股坐在了龙椅之上。
朱标,两位朱棣,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分别立于两边。
殿中的宦官这时候也如梦初醒,慌忙拿来几张椅子让几人坐下。
至于朱祁钰,孙氏,虽有椅子,但是依然还是恭恭敬敬地站着。
“起来吧。”
朱元璋对着下方朗声道。
虽然声音不大,但是在如今落针可闻的奉天殿,却是清晰可辨。
众位大臣纷纷起身,面朝高台的方向。
虽然刚刚太祖太宗仁宗的到来,令得所有人都异常惊讶,但是,在惊讶过后,所有人都感觉到心中大定。
如今,太祖太宗皇帝亲自前来,那瓦剌就不足为惧了。
所有人神情肃穆,等待着太祖皇帝下达第一个命令。
等待了十几息的时间,众位大臣听到了一个令他们瞠目结舌的消息。
“朕欲立祁钰为帝,你们意下如何?”
立郕王为帝?
一时间,众位大臣面面相觑。
虽然他们是想让郕王出来主持大局,但是这样会不会太过突然了。
并且,陛下可还身处瓦剌。
不过,刚刚太祖陛下说话的语气他们也都听了出来。
虽然看起来是商量,但是以他们对太祖皇帝说一不二的了解,恐怕太祖皇帝仅仅是将他这个决定告知他们一众。
事实上,如果细究起来的话,其实太祖陛下说的极为在理。
陛下如今被瓦剌俘获,而国不可一日无君,虽说陛下有太子,但是太子仅仅两岁,如果扶持太子上位,主少国疑,对大明的江山社稷不利,貌似郕王现在现在皇帝的最佳人选了。
或者……
太祖皇帝也行?
不过,这只能在内心想想,毕竟刚才,太祖皇帝就已经选定了郕王作为皇帝,这时候再向太祖皇帝提出这件事,不是自讨没趣吗?
而且,选太祖作为皇帝……
他们可不想像洪武朝那般风声鹤唳。
听到这个消息的朱祁钰,脸上的表情与诸位大臣相差无几。
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他可从来没有想过有这么一天,能够成为皇帝。
甚至,他连想成为皇帝的想法都没有。
在高祖没来之前,他仅仅是抱着视死如归的态度,准备留下来与京师共存亡。
而在得知后世的神奇,以及高祖曾祖父一事后,他的想法便成了将高祖曾祖父带来正统一朝,有高祖曾祖父在此,势必能够打败也先,那时,便可迎回兄长。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高祖竟然让他做皇帝!
他可从来没有接受过一日的帝王教育,他能做的比兄长好吗?
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高祖,关于皇帝一事……”
朱祁钰还想说些什么,就被朱元璋伸出的手打断了。
“此事咱已决定,至于缘由,之后会告知与你。”
见朱元璋都这么说了,朱祁钰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决定,等御前议事结束,再去和高祖私下里说说这件事。
在现场所有人都沉默不言的时候,有一人按耐不住,站了出来。
“太祖,现在大明的皇帝乃是祁镇,如果立祁钰为帝,那祁镇……”
孙氏犹豫片刻,终于开口了。
没办法,就算冒着再大的风险,她也要开口。
再不开口,儿子的皇位就要没了。
不提这个还好,一提这个,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那是一肚子气,拳头都不由得握紧了。
原本,自他建立大明之后,历经老四,高炽,瞻基三世。
虽然高炽瞻基的某些做法令他不甚满意,但是总体上而言,大明还是处在上升的势头中的。
结果,就出了一个朱祁镇,直接就导致了大明四代的积累全都毁于一旦,大明也从原来的上升势头急转直下,自此一蹶不振
,再无往日的辉煌。
这就不得不提老刘家了。
作为中央王朝的第二个朝代,老刘家的西汉皇帝质量那是出奇的高。
下限无非就是汉成帝,汉哀帝,虽然怠政荒唐了一点,但是对国家来说远谈不上祸害。
但是他大明的朱祁镇,那是将他大明的脸按在地里摩擦。
拿历朝历代的昏君举例,朱祁镇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秦时的胡亥,虽然秦朝覆灭有他不小的责任,但是这也与秦朝的制度有关。
隋朝时期,杨广暴虐无道,而且也御驾亲征,但是人家可没有别人俘虏。
唐朝时期,虽然李隆基间接导致了大唐的覆灭,但好歹人家还辉煌过。
就连宋朝被俘虏的徽钦二宗,都没有说帮着金人叫门。
就他大明,皇帝御驾亲征被俘,甚至还帮着敌军来叫门,之后甚至还恬不知耻地抢了自己儿子的皇位。
如此之人,竟然是他大明的皇帝!
老朱家的人,都被他丢尽了!
每每想到朱祁镇那个王八蛋,他就恨不得将他活活掐死。
不过,万幸的是,他们大明目前处在所有朝代的后面。
不然,让其他朝代知晓他们大明出了这么一个玩意,身为开国皇帝的他,恐怕要被钉在耻辱柱上了。
而如今,孙氏想要一个答案,那便给她一个答案。
“朕,出身寒微,自幼饱尝人间疾苦,父母早逝,家徒四壁,后逢元末乱世,朕揭竿而起,历经千辛万苦,终得天下,建立大明。”
此刻,所有人都听出了朱元璋语气中的森森寒意。
“老四继位后,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大明国威远播。
高炽在位,虽然短暂,却以仁德治国,减轻赋税,休养生息,使百姓得以喘息。
瞻基在位,延续高炽政策,使大明国力达到巅峰。
但是孙氏,你的好儿子朱祁镇呢?
宠信宦官,致使宦官乱政,御驾亲征,葬送我大明数十万的精锐,其将我大明数代积累毁于一旦,你觉得,他还有资格做皇帝?”
孙氏被朱元璋那冷厉的眼眸盯着,不自觉地后退半步,紧接着一屁股坐在了之前准备好的椅子上。
“来人!”
朱元璋对着殿外爆喝道。
与此同时,在外面等候许久的陈润瞬间冲入到了大殿之中。
“臣在。”
“派人前往边关,告知边关守将,现在的朱祁镇已经被朕贬为庶人,如果其还敢以皇帝的名头诈开城门,直接将其射杀。”
虽然如今才入秋,但是在场的诸位大臣皆是感到一阵寒意。
陈润神情一愣,不过联想到这是太祖亲自下达的命令,他没有犹豫,直接抱拳道。
“是。”
望着陈润离开的背影,朱元璋隐隐觉得心里有些不快。
或许,这太便宜朱祁镇了。
但是,这却是最省事的办法。
如果想要好好地惩治朱祁镇,那他就只有祈祷朱祁镇别这么容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