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朱高煦肯定的答复,徐达也是如释重负。
这么说来,他能够见未来的允恭最后一面了。
或许,这并不是最后一面。
以店家那的神奇之处,既然能够有治疗背疽的药物,那想来也有治疗其他病症的药物。
当然,徐达目前所担心的并不是这个,而是另一件事。
那就是允恭并不是因为病症而死。
无论如何,一切都得要到永乐五年亲眼验证一番。
之后,就没有什么重要的事了,徐达所问及的无非是兄弟两人这些时日的成长轨迹。
门外的徐允恭听得也是兴致缺缺,几欲昏睡。
不过,很快,徐允恭就听到里面传来了些许的动静。
当即闪身离开。
徐达以及朱高煦朱高燧兄弟二人从屋内出来之后,没有停留,就向着紫禁城的方向走去。
要想前往永乐朝,光凭他们三人还是不够,还缺少一人。
太子朱标。
朱标虽然有所预料,但是没想到兄弟二人答应得这么快,仅仅一个时辰的功夫,便决定带徐叔前往永乐朝。
作为洪武朝的引路人,将徐叔带去食肆后,自然也就顺路前往了永乐朝。
在前往永乐朝之前,朱高煦与朱高燧两兄弟还特意和徐达与朱标约法三章。
毕竟,锦衣卫可不是吃干饭的。
如果随意走动的话,搞不好直接被锦衣卫捅到老爹那,那就全完了。
徐达与朱标自然也是点头应允。
经过大约三刻的时间,四人已经身处在一座府邸之中。
朱高煦的动作迅速,吩咐下人取来两件衣物,让徐达与朱标换上。
之后与朱高燧,带领着两人,乘上准备好的马车,前往魏国公府。
路途之上,朱标掀起了马车的帘子,看向了外面的街景。
“高煦高燧,看起来老四将大明治理的不错。”
对此,兄弟两人讪讪一笑。
他们就权当这是大伯对老爹的夸奖了。
行进了约莫半个时辰,马车停靠在了魏国公府的门前。
四人依次从马车上下来,望着眼前这座熟悉又陌生的魏国公府,戴着斗笠的徐达一时之间也有些怅然若失。
与洪武时期相比,眼前的这座魏国公显然破败了。
在朱高煦的带领下,四人如入无人之境地在魏国公府中穿梭。
不过,一人的到来,阻拦了他们前进的脚步。
其约莫十六七岁的年纪,面容俊朗,看起来颇有才气。
他正是魏国公徐辉祖唯一的儿子,徐钦。
“汉王殿下,不知此次前来,所谓何事。”
对面之人一副极为冷淡的态度与朱高煦询问。
同时目光也在朱高煦身后的三人身上进行了扫视。
一人为赵王朱高燧,也是老熟人了。
另外两人头戴斗笠,妆容十分可疑。
“徐钦,我来此是要见你爹一面,快快带路。”
朱高煦说话丝毫不客气,直截了当地说道,
虽然徐钦心中一百个不愿,但是考虑到汉王性格乖张,如果不将其带去见爹一面,恐怕他就会大闹魏国公府。
因而经过片刻的犹豫,徐钦缓缓开口说道。
“既然如此,随我来吧。”
看着在前方行走了徐钦,徐达回忆了一番对方的长相。
发现他和洪武朝的允恭有着八九分的相似。
他心中也是升起了一个猜测。
“高煦,不知此人是?”
“外公,徐钦乃是徐……舅舅的儿子,也就是您的孙子。”
“我的孙子!”
徐达这时面露惊喜之色。
这位年轻人竟然是他的孙子!
难怪他刚才有一股血浓于水的感觉。
与此同时,魏国公府的书房之内。
徐辉祖单脚撑于椅子之上,一只拿着酒壶的手搁在腿上不住地摆动,此刻正双目无神地看着书坊外的景象。
目前他已经被姐夫朱棣圈禁在此已经五年了,整日无所事事,唯有喝酒作乐。
想当初,如果陛下相信他,恐怕就不会有如今境况了。
虽说他徐家与燕王朱棣关系匪浅,他的姐姐徐妙云乃是燕王朱棣的王妃,但是他徐家同样也是大明的勋贵。
而他,身为徐家长子,魏国公的继任者,势必站在朝廷的这一边。
结果,他的一片赤诚最终也没有得到陛下的重用。
陛下将数十万大军交到李景隆的手上,结果送了海量的物资。
而且,被陛下寄予厚望的李景隆竟然开城投降了。
这令他极为不耻。
可以这么说,凭借他的姐姐关系,如果他投诚,肯定能够在如今的朝中有着一席之地。
但是他没有。
因为他是大明的魏国公。
身位大明臣子,怎可投靠谋逆之臣。
如此,势必会使魏国公这一爵位蒙羞,那他将来有何颜面去见爹。
因此,他决不能有半点妥协之意。
只是可惜了他的弟弟徐增寿。
不过,也正是因为弟弟徐增寿,使得如今的徐家,没有在他的手中,走向没落。
就在这时候,徐辉祖也是注意到了他的儿子徐钦,正领着一伙人来到他的院中。
为首一人,正是他的“好外甥”,朱高煦,其身后还跟着另一位外甥,朱高燧。
不过,徐辉祖的脸上极为平静,拿起手中的酒壶,狠狠地灌下一口酒。
与此同时,徐达抬起头,透过斗笠看着眼前颓废的儿子,只感觉痛心疾首。
“爹,汉王来了。”
朱高煦四人进入书房后,徐辉祖依然用他的那双无神的眼睛看向院落,仿佛就当朱高煦等人不存在一般。
“徐允恭,多日不见啊。”
徐允恭……
徐辉祖的眼神终于有所触动。
徐允恭这名字,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听人喊过了。
依稀记得,那是洪武二十五年,距离父亲离世,已然过去了七年的时间。
在这一年,陛下被立为皇太孙。
而他也因为要避陛下的名讳,他由太祖亲自赐名辉祖。
自此以后,他就名为徐辉祖。
如今时光飞逝,已经过去了十余年的光景了。
“汉王,按照辈分来说,你应该称呼我一声舅舅才是。”、
徐辉祖嘴角露出一抹笑容,对着朱高煦一脸嘲讽地说道。
朱高煦面色一沉。
他与徐辉祖的关系可是不怎么融洽,准确来说,他们一家,除了娘之外,与徐辉祖的关系都不怎么融洽。
徐辉祖当初在朱允炆那小子旗下的时候,可没有少整他们一家。
而且,他的这位“好舅舅”还特别“关照”他。
徐辉祖在朱允炆面前说他骁勇善战,劝说朱允炆找个机会把自己干掉。
要不是自己机灵,把徐辉祖马偷了跑路,恐怕真随了徐辉祖的愿。
因而,他现在每次与徐辉祖交谈,都称不上愉快。
要是搁平时的话,他肯定上前好好招呼徐辉祖了。
但是现在,外公在此,他也不能太过放肆。
“不知汉王前来此,有何贵事,莫非是来嘲讽我这个败军之将?”
徐辉祖说完,拿起酒壶又是狠灌一口。
陛下败了,他没败!
他与燕军交手数次,未尝败绩。
奈何……
也不知道是因为朱允炆的不信任,还是因为对如今境遇的感叹,徐辉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朱高煦冷哼一声,并没有将徐辉祖的话放在耳中。
他听出了徐辉祖口中的反讽意味,不过,他并不想在这个问题之上过多纠结。
将目光看向了在一旁侍立的徐辉祖长子徐钦。
见此情景,徐辉祖倒也无所谓的挥了挥手,示意儿子退下。
“爹。”
徐钦一脸不愿意。
万一汉王要对爹不利怎么办。
虽然他能够提供的帮助有限,但是有他在此,也能起到一些牵扯的作用。
“放心,汉王不会拿我怎么样的,毕竟我可是他舅舅。”
见爹的语气不容置疑,徐钦这时候也是慢慢地退了下去。
“老三,守着门口,别让他人靠近。”
这……
朱高燧看了一眼周围,貌似现在就他的身份最小。
那他还能说什么呢,自然是按照二哥的话语行事。
看着朱高燧守在门口,徐辉祖此刻脸上也是露出了极为感兴趣的神情。
“汉王,貌似此事非同一般啊,竟然让赵王守着门口,莫非是汉王你要对我,不对,使我那姐夫要对我动手不成?
徐辉祖一脸平静地说道,似乎早有预料这一幕的发生。
朱高煦并不言语,而是缓缓地让开一个身位。
身穿锦服,头戴斗笠的徐达从四人中缓步走出。
看着来人奇怪的穿着,徐辉祖脸上充满了好奇。
为什么看起来,貌似他的那位好外甥会对眼前之人礼遇有加呢。
随着来人取下斗笠,徐辉祖只感觉自己浑身的血液一下子就凝固了,眼睛瞪大,瞳孔微缩,整个人瞬间楞在原地,仿佛被定住了一般。
酒壶这时候也离开了徐辉祖的掌握,“哐当”一声,砸落地面,瞬间变成十几块的碎片。
“不……不可能,爹已经……。”
徐辉祖嘴唇不住地颤抖,极力想要否认这件事情的发生。
爹明明已经在洪武十八年离世了,现在怎么可能会出现在此地!
虽然理智告诉徐辉祖,这一切不可能。
但是他的身子却不听使唤,缓慢地从椅子上起身,跌跌撞撞地来到徐达的面前。
不会错的。
这神态,这气质,就是爹无疑!
这时候的徐辉祖,浑身止不住的颤抖,眼泪在眼眶中打着转。
徐辉祖从来没想过,他有一日能够再次见到爹一面,毕竟距离爹离世,已然过去了二十二年。
“爹!”
徐辉祖刚欲跪地,就被一双有力的大手拉了起来。
“哭哭啼啼算什么徐家男人。”
虽然徐达如此说道,但是如今的他,也是眼眶红润。
谁曾想,他竟然真的来到了后世,见到了长大成人的儿子。
现在的徐辉祖,虽然才四十余岁,但是已显老态,鬓角两边,已经有了不少的白发。
刚才徐辉祖颓废的一幕,也是落在了徐达的眼中。
徐达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从史书中也了解到,他徐家如同东汉末年的诸葛家一般在多方下注,其中长子徐允恭继承魏国公一职,在建文帝一方。
四子徐增寿,则是燕王朱棣一方。
只不过最终,四子被朱允炆杀害,长子如今再被监禁。
好在,他现在徐家的第三代,均都相安无事。
这时候的徐辉祖擦干净了泪水,有些不确定掐了自己一下。
他怕这是自己的一场梦,等到他醒了,那就什么都没了。
“爹,真是你吗?”
徐允恭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那是当然,莫非还有人会冒充我。”
“可是爹,您不是在洪武十八年……”
徐允恭说道这,便没有说下去。
“莫非是阎王放您回来了。”
徐辉祖现在已然一扫之前的颓废,一脸开心地向徐达说道。
“这可不是燕王放我回来的,而是……”
这时,朱高煦的咳嗽声在旁边传来。
徐达这时候也是止住了说话的势头,随机目光看向了一旁的朱高煦。
“这一切,都与高煦有关?”
朱高煦?
徐辉祖看了眼双手交叉,置于胸前的朱高煦,心中充满疑问。
朱高煦这是什么情况?难道从地府捞人了?
“这件事说起来颇为复杂,还是不说了吧。”
见朱高煦不愿告知自己原因,徐辉祖倒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毕竟,他平日里与对方的关系可算不上融洽。
“那爹,我这就吩咐府中之人好生招待您。”
徐达虽然有些不舍,但是他还是没有忘记朱高煦之前的嘱托。
不可待太长的时间,以防徒增变数。
“不用这么麻烦,我们之后便走。”
“啊?爹,为何如此匆匆就要离开。”
徐辉祖一脸的不舍,他现在可不想老爹离开,他还想和老爹叙叙旧呢。
“行了,允恭,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经常来看你的。”
既然老爹都这么说了,那徐辉祖也是放弃了留下老爹的想法。
“好的,爹,您去宫中去看望看望姐姐吗。”
“这之后再说吧,总有一天会的。”
随后,徐达戴上斗笠,与朱高煦兄弟两人一同离开了魏国公府。
“来人,准备酒宴,我今日要一醉方休。”
现在的徐辉祖一脸志得意满,仿佛又重新回到了那个叱咤风云的魏国公。
徐钦这时候也是来到了院子中。
看着自家老爹一脸开心,他脸上满是不解。
怎么老爹与汉王等人见了一面,就性情大变了。
不对,不能说是性情大变,而是回归到了原来的自己。
“爹,不知发生了何事,为何如此开心。”
“哼哼,自然是好事了,行了,别废话,今日我们父子要一醉方休!”
晚些时候,紫禁城。
朱棣手捧奏疏向着下面的纪纲确认道。
“你说汉王去往了一趟魏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