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
毁灭性的风暴,依旧盘踞在农家小院的地表。
以人类当前已经公开的科技。
几乎没有任何交通工具,能够在这种环境下正常行驶。
那里已经成为了人类的禁区。
但禁区,也并非亘古不变。
就比如。
今天的试验飞行,正在打算尝试挑战禁区。
上午9点。
农家小院,地上一层。
空天母舰综合组装厂。
一架外表浑然一体,仿佛从未来穿越而来的庞大战机,静静地停靠在2号车间。
数百台工程机器人。
正围绕着战机的内外,做着最后的检修工作。
这是七代战机黎明。
1号实验机型。
“检修已完成。”
“撤离后勤单位。”
“开始灌注燃料。”
人工智能的提示声,在控制中心响起。
那一如往常的声调听在苏武的耳中,却有种莫名的庄重和严肃。
黎明级七代战机。
黎明。
代表着绝境黑夜的过去,曙光与新生的降临。
用在这里恰如其分。
因为七代战机的诞生,象征着跨越时代的质变科技已然来临。
也为人类带来了从星球地表,到迈向太空的第一款量产级飞行器。
“进行起飞测试。”
望着屏幕中显示的,各种清一色的已完成的飞行前准备项目。
苏武平静地下达了进入实战演练的第1个命令。
“授权已激活。”
“清场完成。”
“反重力引擎启动。”
“脉冲震爆引擎开始预热。”
犹如一头苏醒的巨兽。
黎明级七代战机身上的指示灯,开始逐渐亮起。
接着,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
托举着它那高达800吨重的身躯,缓缓悬浮上升。
而当它的悬空高度,抵达50米的位置的时候。
位于它的腹部靠后的区域。
开始亮起一片淡蓝色的光芒。
那是脉冲震爆引擎2号引擎组,被正式激活的象征。
在有必要的情况下。
这套引擎组,可以爆发出恐怖的推力。
让七代战机瞬间垂直升空。
直到周围再也没有障碍物后,才会改变推进方向,辅助位于后方的1号主引擎。
进行完全体状态下的全力加速。
“反重力引擎状态正常。”
“持续消减战机760吨自重。”
“2号脉冲震爆引擎,开始提供微弱推力。”
“战机平衡系统已打开。”
“垂直升空误差度接近零值。”
“所有性能测试已通过。”
尽管仅仅只是一个初步的悬浮动作。
背后所代表的,却已然是农家小院掌握的多项最高科技的体现。
高达95%消减度的小型化反重力阵列。
其效率甚至超过了天谴级陆地巡洋舰,以及农家小院避难所本身装载的大型反重力阵列。
这种出色的效率。
已经无法再用阵列来形容,而是可以真正的被冠之以引擎。
换句话说。
七代战机上,此时装载有苏武手中第1款反重力引擎。
而除了反重力引擎,脉冲震爆引擎也同样是前所未有的突破。
它对燃料的利用效率,达到了一种近乎于不可思议的程度。
同时在行星大气层外的太空中,也仍然可以正常运转。
属于赋予七代战机太空航行能力的核心组件。
“出发。”
费了几分钟的时间,做了一次细致的全面检测。
七代战机在苏武的命令下,开始继续缓缓升空。
与此同时。
它的穹顶上方。
一点一点的打开了一个缺口。
露出了外边一层淡红色和一层淡蓝色的光幕。
每当来自外界的风暴裹挟着尖锐的杂物。
撞到淡蓝色光幕上的时候。
自身的速度便会大幅度的减缓。
由超越音速降低到了亚音速,乃至百米每秒以下。
然后,威胁性大幅度降低的这些物质。
继续落在下方淡红色光幕上。
又会如同撞上一层透明而又光滑的玻璃一般,不能再前进分毫。
这是城市级的电磁防护力场和解析自生物战舰上的能量护盾,被共同激发出来的场景。
当然,不管是电磁防护力场,还是能量护盾。
想要达到现在表现出来的这种防护强度。
必须要提供对应的海量电力。
目前也就农家小院有能力提供。
其它包括七代战机在内,所有可移动的量产载具都无法做到。
持续稳定上升的七代战机。
很快抵达了150米高的穹顶位置。
然后没有丝毫迟滞地穿过两层防护光幕,真正地来到了外界。
外界,混乱的风暴中。
大大小小高速飞行的石块,碎冰,以及其它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如同密集的炮火一般。
毫不客气地砸向七代战机,肆意的在它庞大的躯体上释放出恐怖的动能。
“检测到遭遇攻击。”
“开启电磁防护阵列。”
一圈淡蓝色的光晕,
瞬息间在七代战机上撑开。
为它的机体外壳,赋予更强大的物理硬度的同时,还额外增加了一层减速力场。
所有来自风暴中的侵袭。
当场再也无法对七代战机造成任何影响。
让它能够稳稳地,如礁石一般耸立在超音速的湍急风暴之中。
“开始加速推进。”
“激活闪避模式。”
一束亮丽的蓝色尾焰,在悬空的七代战机尾部喷射而出。
尾焰中携带的灼热高温。
甚至能够持续将不幸卷入其中的碎石和冰块瞬间融化。
接着,七代战机于百分之一秒内,便从零加速到了超越音速。
在原地留下一圈音爆的同时。
整个机体沿着一条倾斜向上的轨迹,笔直地冲向云端。
而在这个加速的过程中。
遇到半空中一群迎面飞来,直径都至少在半米以上的碎石。
七代战机没有硬扛。
选择了微微侧身,用一套不规则的转向动作。
驾驭着它那整整有160米长的庞大身躯,完美地从碎石间的间隙中穿梭而过。
灵巧得就如同一只在暴风雨中起舞的轻盈燕雀。
十数秒后。
七代战机冲入云层之上。
从这个高度望去。
能够清晰地看到下方乌黑翻滚的云层,以及上方深蓝色的天穹。
“检测环境安全。”
“开启低速巡航。”
“启动下一项测试。”
“光束主炮。”
一台巨大的炮塔,从战机腹部靠前的位置往下探出。
经过半秒的充能后。释放出一道深红色的光束。
没入下方的云层深处。
然后在燃亮云层下昏暗的世界的瞬间,命中了一处冰原。
熔融出一个深达20多米的深坑。
“武器测试成功。”
“开启下一项。”
“完全视觉隐形。”
一圈透明的涟漪,在七代战机的机身上蔓延开来。
下一刻。
将其完全地从空中剥离出去,再也找不到任何存在的痕迹。
“视觉隐形测试成功。”
“开启下一项——”
人工智能有条不紊地操纵着七代战机,按照预定的步骤,逐一检测着每一项加载的功能。
接着,在经过10多分钟的高强度测试后。
七代战机开始全力爆发脉冲震爆引擎。
于高空中逐渐加速到12倍音速。
此时,战机尾部明亮的光焰。
其亮度,甚至隐约穿透了厚厚的云层,让位于地表的人类观察站,也能轻易地用肉眼捕捉到它的踪迹。
“那是什么”
“六代战机吗”
“不对,速度太快了。”
“而且喷出的尾焰长度,至少有2公里。”
“真是不可思议。”
七代战机经过的沿途上。
某座超级城市的地表观察站。
爆发出了阵阵的惊叹,还有浓重的疑惑。
就在末世这种见鬼的环境下。
到底哪里来的这种神秘到极致,又强大到极致的飞行器。
看起来简直就像是科幻中的外星飞船一般。
农家小院。
地下一层控制中心。
金属平台的投影上。
这个时候已经换成了以七代战机为中心,往外铺开的立体地图。
因为建立地图的主要数据。
基本都来源于七代战机本身挂载的各种侦察设备。
它的覆盖范围并不广阔。
仅仅只有周边十几公里的区域。
而在七代战机12倍音速的超高速飞行下。
这点距离只需要几秒钟就能跨越。
由此一来。
就显得投影地图的内容,在不断的高速流动变化。
细看下去,足以让普通人看的头晕目眩。
“最佳巡航速度可以达到12倍音速。”
“最大瞬时速度,在20倍音速以上。”
“单次航程足以抵达全球任何一个地点。”
“同时也可冲出大气层外。”
“抵达近地轨道。”
对比着设计中的参数。
苏武通过人工智能远程操纵着七代战机。
展开了全球巡航。
而当它冲出大气层。
通过距离地表数百公里高的近地轨道。
进入了西半球范围的时候。
一座位于遥远的同步轨道上的巨大空间站。
也进入了他的视野范围。
那座空间站展开足有数公里之长。
在七代战机高倍率的摄像头拍摄下。
可以看到。
正有数百台机械设备,在空间站的内外活动和作业。
一点一点的对它进行维护和改装。
甚至就在空间站的边缘处。
还有一座专业的太空港口。
上面有飞艇正在缓缓的靠近停泊。
“太空中什么时候有了这样一座空间站。”
苏武看的眼神微微一凝。
不等心中生出疑惑。
便通过七代战机收到了一条公开的通讯广播。
“东洲的朋友,欢迎来到我们的世界。”
“瓦尔哈拉太空避难所。”
瓦尔哈拉。
西洲神话中,众神统治的领地。
庇护人类的最后的家园。
也是末世下。
一群来自联邦西洲的顶尖富豪。
共同出资建造的,用于躲避地表灾难的太空住所。
整个瓦尔哈拉避难所中。
仅有3000余居民。
但却拥有十数倍于此的服务型机器人和武装机器人。
还有包括人工种植农场,鱼池,森林在内的完善生态系统。
同时他们也掌握有核弹,一架来自于联邦的实验型七代战机,以及三艘可以往返于地表的飞艇。
几乎是一座集结了当前世界最高科技结晶的综合体。
“所以,你希望我们能为瓦尔哈拉运输一些物资”
通讯视频中。
一名看起来充满了矜持和优雅气质的青年,在为苏武介绍完瓦尔哈拉的基本情况以后。
提出了交易的请求。
“是的,我们事先完全低估了维持一座独立封闭生态系统的难度。”
“必须要再度补充一些必要的物资。”
“才能保证原有的生活条件。”
佐伊的态度十分坦诚。
没有隐瞒自己面临的窘境。
“可我们的七代战机和飞艇数量,又实在太少了。”
“后备维修零件和燃料也所剩不多。”
“已经不太适合负责运输基础资源这种大宗货物。”
瓦尔哈拉看起来非常美好。
但实际上。
以人类当前的科技水准,或者说以西洲这群富豪的能力。
暂时还做不到完全脱离一切的在太空中长期生存下去。
依然算是一座依附地球而存在的特殊避难所。
“运输一些物资的话,也不是不行。”
“我能得到什么”
苏武颇感兴趣地反问道。
别看目前他手中仅有一架实验型的七代战机。
可等这次测试完毕。
掌握了所有核心技术的他。
回头就能依靠超级工厂,持续对七代战机进行量产。
而一架七代战机一次至少可以运载400吨的物资。
对方想要多少物资,苏武都有能力在短时间内给他们送上。
并且成本也并不会太高。
“所有运输的物资。”
“都可以按照比例,我们拿一份,你们拿两份。”
“或者也可以向我们兑换一些等价的稀有资源和技术服务。”
佐伊没有犹豫地开出了价码。
随后又细心地向苏武解释道。
“不要看我们人在太空。”
“实际上我们和地面的联系,仍然相当紧密。”
“不仅在联邦高层有影响力,许多地面的大型工厂,甚至是避难所本身,也都还在我们的遥控下。”
“只要能解决运输问题。”
“其他都很简单。”
在末世来临前。
全世界开发太空的主流模式。
依然是采用可回收的火箭。
这对发射场地和发射成本都要求极高。
以至于,瓦尔哈拉的建设者们,虽然最终建造出了一座堪称辉煌的太空避难所。
但在末世后。
却十分缺乏往返于地表和避难所之间的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