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年关将至

现在远桥集团的发展,不仅仅是丰邑县最好的企业,甚至连市里省里都注意到了,前两天就有市里的考察团前俩考察,吴永贵亲自带他们参观远桥集团的几个厂子。

虽然是考察远桥集团,但是作为大力扶持远桥集团的丰邑县县长,他的功劳自然也是不小。

原本吴永贵只是希望通过扶持远桥集团,来帮助自己争取在丰邑县政府里的话语权。

现在看来,远桥集团的发展,可以让他的政治生涯足足快三年,甚至更多。

以后有领导给他暗示,很快就会给他调整岗位,总的来说是更进一步。

所以吴永贵现在对远桥集团是大开绿灯,只要不违法违纪,一切手续,一律从快从简处理,什么补贴优惠政策,也是优先考虑。

如果一切进展顺利,6月,周桥将踏入高考考场,9月,他就将奔赴首都,开启大学之旅。

时间紧迫,很多事情都要在9月之前落实到位。

周桥每天忙得像陀螺,在各个项目之间奔波,与各方人员沟通协调。

然而,眼看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周桥决定在这段时间放慢节奏,好好陪伴家人。他深知,自己平日里忙于工作,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

晚上,他陪着父母聊天,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白天,他带着妹妹周小花去集市,给她买喜欢的零食和玩具。

而陆敏舒,更是周桥这段时间重点关注的对象。

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帮陆敏舒复习功课。两人坐在书桌前,周桥耐心地讲解着数学题,陆敏舒则认真地做着笔记。

遇到不懂的地方,陆敏舒会皱起眉头,周桥便会不厌其烦地再讲一遍,直到她完全理解。

“你可是要和我一起去首都上大学的,我得把你‘护送’过去。”

周桥笑着对陆敏舒说。陆敏舒红着脸,轻轻点头:“有你帮忙,我肯定能考上。”

除夕那天,周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

周桥熟练地擀着饺子皮,陆敏舒则在一旁帮忙包饺子,两人配合默契。

周小花在一旁蹦蹦跳跳,时不时凑过来,想要帮忙,却总是弄得满脸面粉,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窗外,鞭炮声此起彼伏,屋内,一家人其乐融融,充满了温馨与幸福。

在这欢乐的氛围中,周桥暂时放下了工作的压力,尽情享受着与家人相聚的时光,为即将到来的忙碌一年积蓄着力量。

年关的脚步越来越近,周家村的土路上渐渐热闹起来。

腊月廿七傍晚,周桥叫了辆卡车,上面堆着半人高的烟花筒,竹篾捆扎的筒身上印着“全家福”“满堂红”的金字。

他刚把烟花搬到村口老槐树下,孩子们便举着灯笼跑过来,灯笼穗子在寒风中甩出红色的残影。

“桥哥放烟花喽!”

不知谁喊了一嗓子,全村老少裹着棉袄涌到打谷场。

周桥点燃第一支“火树银花”,火星子“呲啦”窜上半空,炸开成金红相间的花雨。

老人们眯着眼笑,妇女们护着孩子往前凑,小伙子们吹着口哨鼓掌。

当“孔雀开屏”在夜空展开七彩尾羽时。

王大爷抹了把眼角:“自打民国后,咱村就没见过这么亮堂的光景。”

腊月廿八晌午,周桥从集市雇来的牛车“嘚嘚”进村,车上绑着一头足有三百斤的大肥猪。猪鼻子喷着白气,蹄子在木板上蹬出“咚咚”声。

村头的狗跟着狂吠,惹得猪圈里的小猪崽也跟着哼哼。

周桥站在碾盘上拍手:“乡亲们,今年咱杀头‘状元猪’,每家都有份!”

杀猪匠老吴头扛着磨得发亮的杀猪刀赶来,袖口挽到肘弯,露出古铜色的手臂。

几个青壮年帮忙把猪按在长条凳上,猪嚎声惊飞了树上的寒鸦。

老吴头手起刀落,血盆接满猪血,妇女们立刻端来盐水,准备做血豆腐。

孩子们躲在大人身后,从指缝里偷瞄,胆大的男孩还凑过去摸猪耳朵。

“把猪脬留给虎娃!”

周桥笑着指了指躲在娘身后的小男孩,虎娃立刻蹦出来,鼻尖冻得通红。

杀猪匠熟练地分割猪肉,猪腿、排骨、五花肉码在竹筛里,热气混着白气升腾。

周铁柱搬来大秤,周桥亲自掌秤:“张大爷家五口人,多分一斤,三大娘家就娘俩,两斤足够。”

村民们自觉排队,没人计较多少,拿到肉的大爷大妈总要说句:“桥子这孩子,比亲儿子还贴心。”

分完肉,妇女们在河边洗杀猪盆,木槌敲打盆沿的声音惊起薄冰。

周桥让大嫂煮了锅猪肉白菜汤,全村人围着火堆喝热汤。

老吴头啃着猪骨头,忽然叹道:“我杀猪三十年,头回见着把肉全分给乡亲的东家。”

火光映着周桥的脸,他擦了擦嘴角:“当年我爹生病,是乡亲们凑鸡蛋换药材,这恩情,得记一辈子。”

腊月廿九,周桥从县城请来了三位戴瓜皮帽的老先生,腰间别着铜制水烟袋,墨香跟着脚步飘了一路。

村委会的土墙上支起案板,铺上红宣纸,最小的先生不过四十来岁,却写得一手好颜体。

“天增岁月人增寿——”

他饱蘸浓墨,笔尖在纸上游走,围观的孩子们跟着念,口水滴在红纸上,惹得先生们哈哈大笑。

李大妈捧着刚写好的“五谷丰登”,小心吹着墨迹:“俺家门框高,劳烦先生写大点。”

周桥蹲在地上帮着递纸,见王大爷盯着“招财进宝”四字发愣,便低声问:“大爷,想给在外当兵的儿子写封信?”

老人慌忙摆手:“不劳烦,不劳烦,看看字就高兴。”

暮色四合时,村委会门口的红宣纸堆成小山,每幅春联右下角都盖着周桥特意刻的“桥”字小印。

晚风吹过,未干的墨迹在灯笼下泛着金光,像给每个门框都镶了道金边。

周桥看着村民们抱着春联往家走,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有钱不算本事,让乡亲们都能过年吃得香、住得暖,才是真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