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病房开会

刘大春、麻成礼、张华岳、陈永昌几人相继到了医院。

大家看到周桥胳膊上打着石膏,纷纷关切地询问伤势。

周桥笑着摆摆手:“小伤,不碍事。咱们言归正传,今天把大家叫来,是想商量一下年底员工福利的事。大家都知道,今年咱们几个厂子发展得不错,这都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辛勤付出。所以,咱们得好好犒劳一下大家。”

厂长们当然都很高兴,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有人提议给员工发放丰厚的奖金,有人建议组织一次集体旅游,还有人提出为员工的家属提供一些福利。

周桥认真倾听着每个人的发言,不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听着几位厂长关于员工福利的讨论。

有人提议组织旅游团建,有人说发粮油百货,他微微摇头——在这个物资逐渐丰富却仍讲究实惠的年代,现金奖励最能让工人感受到诚意。

“旅游团建虽好,但大家更想把钱揣进兜里。”

他笑着打断,目光扫过床头柜上的搪瓷缸,“这样吧,先请各位厂长汇报今年的预估业绩,咱们按厂子情况定方案。”

第一个站起来的是刘大春。

“周总,食品厂今年算是打了个翻身仗。”

他展开皱巴巴的报表,手指在数据上敲得咚咚响,“年度营收八千万,利润三千多万。扩建厂房和新上两条饼干生产线花了六百多万,最终盈利两千四百万。现在厂里有工人一千两百人,三班倒连轴转,新款辣条订单排到了明年开春。”

周桥点点头,食品厂作为红山乡最早投产的厂子,靠辣条打开了省城市场,如今货架上的“大桥牌”商标已经小有名气。

“大春,你这成绩比我预期的还好。”

他转动着石膏手臂,疼得咧嘴却仍笑着说,“年终奖每人先发一百块,另外你组织评‘最佳员工’‘年度劳动模范’,二三十个奖项,奖金两百到一千不等。咱们既要让老实干活的工人拿到实惠,也要树标杆。”

刘大春掏出钢笔,在烟盒背面飞快记录,笔尖划破纸背:“大桥哥放心,我回头就把评选标准贴到食堂墙上,让大家投票选。对了,包装车间的王师傅改良了封口机,要不要评个‘技术创新奖’?”

周桥颔首:“应该评,技术骨干要重奖。”

接下来是服装厂的麻成礼,他穿着自己厂子生产的藏青工装,笔挺得像个中学教师。

“服装厂今年接了外贸童装订单,还有省城百货大楼的工装合同。”

他推了推眼镜,报表上的数字工整如印刷体,“营收一千三百万,利润六百二十万,工人六百多。就是面料涨价厉害,纯棉布比去年贵了两成。”

周桥沉吟片刻:“服装厂工人大多是女工,家里负担重。跟食品厂一样,每人一百块年终奖,另外给工龄满三年的女工多发两尺的确良布票——她们给孩子做新衣服方便。”

麻成礼连忙记录,提到厂里正在试验的牛仔布生产线,周桥眼睛一亮:“这个好,明年投产,争取打进南方市场。”

轮到制药厂的张华岳时,他有些拘谨地搓了搓手。

作为最晚投产的厂子,制药厂今年刚拿到成大飞和刘荣耀的两百万订单,设备调试和车间改造花了不少钱。

“周总,制药厂营收三百万,利润六十万,工人一百多。”

他声音低了些,“不过工人们都很拼,熬中药的师傅每天守着砂锅到半夜。”

周桥点了点头:“别小看这六十万,咱们开了个好头。”

他转头对陆敏舒说:“把制药厂的年终奖提到每人一百五十块——他们接触药材辛苦,且不说小柴胡汤颗粒的订单,单是给乡卫生院供的感冒冲剂,就救了多少孩子?”

张华岳眼眶发热,连声道谢,床头柜上的收音机恰好播到“救死扶伤”的宣传语,倒像是应景。

最后是电子厂的陈永昌,这位戴着圆框眼镜的技术厂长手里捏着的不是报表,而是一叠电路图。

“电子厂目前还在筹备,招了十几个技术骨干,都在鼓捣周总说的监控摄像头。”

他推了推下滑的眼镜,“厂房改造和设备采购花了五十万,预计明年开春能投产。现在没订单,全靠其他厂子输血。”

周桥却摆了摆手:“电子厂是咱们的未来,不能让技术骨干寒心。”

他思索片刻:“人少就精,每人发两百块奖金,另外给郭师傅他们发‘研发先锋奖’,每人再加三百。告诉大家,今年咱们砸锅卖铁搞研发,明年就能盯着省城银行、商场的订单数钱。”

会议持续到暮色四合,陆敏舒悄悄给每人续了热水,保温桶的热气在窗上凝成水珠。

“最后定个日子。”

周桥敲了敲床头柜,“1985年1月1日,咱们几个厂子的工人全到食品厂操场开大会。”

他掰着没打石膏的手指计数,“表彰优秀员工,现场发奖金,我还要宣布两件事:第一,制药厂明年扩建口服液生产线;第二,电子厂正式更名为‘红山安防电子厂’,专门生产监控设备——”

“好的周总!”

众人纷纷应和,眼中满是期待,这可是公司第一年的员工大会,到时候成绩这么好,肯定是十分热闹。

窗外传来下班的广播声,厂区的路灯次第亮起。

陆敏舒扶周桥躺下时,发现他石膏上不知何时被刘大春画了个举着钢管的卡通小人,旁边写着“周哥必胜”。

收音机里在播《新闻联播》,说沿海特区引进了最新的电子设备,周桥忽然笑了——红山乡的电子厂,说不定能成为内陆的“小特区”呢。

各厂长告辞时,陆敏舒把保温桶里的剩汤分给大家。刘大春捧着搪瓷缸走到门口,忽然回头:“周哥,你说那俩劫匪要是知道咱们要装监控,还敢来吗?”

周桥看着他背后的暮色,想起郭师傅画的摄像头草图:“等电子厂的摄像头装上,别说劫匪,连老鼠偷粮都能拍清楚——到时候,咱们红山乡要成为全省第一个‘天眼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