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周桥住院

周桥被陆敏舒搀扶着走进红山乡医院时,已是凌晨时分。

急诊室的白炽灯明晃晃的,照得他额头的冷汗愈发清晰。

值班医生迅速为他做了初步检查,随后安排了x光片拍摄。

当医生拿着片子走进诊室,面色凝重地说“肱骨骨裂,需要制动休养”时,周桥苦笑着摇头——哪怕自己通晓医理,此刻也只能乖乖遵医嘱。

“周厂长,您这胳膊得打石膏固定,至少住院观察三天。”

年轻的住院医师一边开医嘱一边说,“虽然只是骨裂,但若不妥善处理,可能影响今后活动。”

陆敏舒在旁听得认真,连连点头:“医生您放心,我们一定配合治疗。”

她转头看向周桥,眼神里满是不容置疑的坚定,“别想着回厂子,今天必须住院。”

红山乡医院是去年刚落成的新院区,得益于周桥旗下几个厂子带来的税收和人口流入,乡里特意拨专款扩建了医疗设施。

这里虽比不上县医院气派,却配备了乡镇医院少见的x光机和急救设备,病房也整洁明亮。护士推着轮椅送周桥去住院部时,他注意到走廊墙壁上贴着“为人民服务”的标语,还有几张药厂工人义务献血的宣传照。

住院部安排的是三楼的单间病房。

推开门,陆敏舒眼前一亮:不足十平米的房间里,雪白的床单铺得整整齐齐,墙角有独立卫生间,窗边还摆着一张可折叠的陪护床。

最让她惊喜的是床头柜上的老式收音机,此刻正静默地立在台灯旁,天线歪歪地指着天花板。

“这条件比我想象中好太多了。”

陆敏舒扶周桥在病床上坐下,顺手打开收音机。调频旋钮转动时,电流声“滋滋”作响,很快,一个浑厚的男中音传来:“各位听众晚上好,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熟悉的新闻联播片头曲响起,周桥靠在枕头上闭目养神,听着收音机里关于改革开放的政策解读,忽然觉得这骨裂带来的被迫休息,倒像是时光按下的暂停键。

护士进来为周桥固定石膏时,陆敏舒主动请缨负责陪护。

“周厂长平时照顾我们全厂,现在该换我们照顾他了。”

她笑着对护士说,她这是不好意思告诉别人她是周桥的对象。

待护士离开,她从帆布包里掏出保温桶,那是她连夜熬的小米粥,还配了几碟清淡的小菜。

“我自己能吃。”

周桥看着陆敏舒舀起一勺粥,吹了又吹才送到他嘴边,忍不住开口。

陆敏舒却瞪了他一眼:“你右手打着石膏,怎么吃?乖乖张嘴。”

温热的粥入口,带着淡淡的桂花香,周桥这才想起,陆敏舒总是记得他爱吃甜食的习惯。

夜色渐深,病房里的灯光调至最暗,唯有收音机还在低声播报着晚间新闻。

陆敏舒坐在陪护床上,借着床头灯的光,仔细翻看一本不知从哪儿找来的《本草纲目》。周桥半躺着望向窗外,能看到药厂方向的灯火,橘黄色的灯光连成一片,像散落的星星。

“其实真不用住院。”

周桥忽然开口,“回食品厂办公室,让张婶每天送三餐就行。”

陆敏舒头也不抬:“医生说要制动,你回厂子能老实躺着?指不定又偷偷看文件。”

她合上书,目光落在周桥打着石膏的左臂上,声音轻了些,“那天要不是我突然出现,你也不会……”

“跟你没关系。”

周桥打断她,“是我自己警惕性不够。再说,若不是你及时跑去叫人,恐怕……”

他没说下去,但那个雨夜的惊险场景,此刻在病房的暖光里,竟显得遥远而模糊。

陆敏舒站起身,将毯子往他身上又掖了掖,指尖不经意间掠过他的手背,两人都默契地没再说话。

收音机里传来整点报时,陆敏舒关掉台灯,病房陷入柔和的黑暗。

周桥听着身边陪护床传来的轻微翻身声,忽然觉得这骨裂带来的疼痛,竟被某种温暖的情绪冲淡了。

窗外的夜风掠过树梢,带着春末的潮气,远处药厂的机器声有节奏地响着,像一首低沉的摇篮曲。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周桥脸上。

他睁开眼,看到陆敏舒正坐在窗边,对着小镜子梳理头发。

晨光勾勒出她的侧脸,发梢上还沾着昨夜陪护留下的疲倦,却依然透着股利落的精气神。

收音机不知何时被调至戏曲频道,黄梅戏的唱腔悠悠扬扬,与病房里飘来的早餐香气交织在一起。

“醒了?”

陆敏舒转身,手里捧着刚从食堂打来的豆浆和包子,“医生说今天要做一次复查,吃完咱们就去。”

周桥看着她忙前忙后的身影,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复查结束后,主治医生确认骨裂位置固定良好,叮嘱周桥继续静养。

陆敏舒趁机向护士要来纸笔,详细记录下每日换药时间和饮食禁忌。

午后,陆敏舒回家取换洗衣物,周桥独自躺在病床上听收音机。

当听到“乡镇企业改革”的相关报道时,他下意识摸向床头柜——那里本该放着笔记本,却只摸到光滑的石膏。

他忽然轻笑出声:原来没有工作的日子,连思考都变得纯粹。

房门被轻轻推开,护士端着药盘进来:“周厂长,该换药了。”

看着护士熟练地揭开纱布,周桥忽然想起自己给患者针灸时的场景。

此刻身份转换,他反而更能体会病人对医者的依赖。

当护士离开时,他忽然意识到,无论是作为厂长还是医生,他所追求的,不正是让身边的人都能安心依赖吗?

傍晚,陆敏舒带着保温桶回来,这次装的是鲫鱼汤。

“食堂师傅说炖了一下午,补补身子。”

她舀汤的动作格外小心,生怕烫到周桥。窗外的夕阳将她的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周桥忽然开口:“敏舒,谢谢你。”

陆敏舒的手顿了顿,随即恢复如常:“谢什么,照顾你是应该的。”

她低头看着汤面,声音里多了丝不易察觉的柔软。

周桥看着她微微发红的耳尖,忽然明白,有些情谊不必言说,却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悄然扎根。

病房里的收音机还在响着,窗外的灯火次第亮起,映着陆敏舒为他擦拭额角的手,温柔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