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张辽和阎行,杜袭也是激动万分。郑浑在夏阳县招募了两百人一起动工,把渡口稍稍修整了一下,能停靠大舡,方便装卸物资。郑浑看到陈军的大舡,也是惊骇万分,他长这么大了,也从来没见过这种船。果然,陈炎屡次击败曹操,不是没有道理的。
杜袭知道时间紧迫,让张辽抓紧时间卸下物资,让大舡返回。两次往返,前后花了一个月时间,终于把五千骑兵,一万匹战马和相应的兵器、粮草,从朝阳渡押运到了夏阳。
第二趟船队返回时,杜垄也随船回去了,温恢留在了夏阳。关中之事,由温恢、郑浑、张辽和阎行四人负责,温恢和郑浑主持处理各种事务,张辽和阎行负责战事。
在杜袭等人在夏阳的这段时间里,关中局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十一月上旬,韩遂经过一个多月攻城,终于攻下了冀城。韦康坚守冀城,让韩遂久久攻城不下,破城之后,他心中恼怒,将韦康杀死。
马腾联合各路诸侯、氐人攻打长安一个多月,长安形势危急,但靠着坚固的城墙,钟繇还是守住了长安。
马腾并不甘心,得知韩遂攻下冀城后,他就派人去找韩遂,让韩遂赶紧率军支援,一起攻打长安。
韩遂回了话,说是大军疲惫,且冬季将近,不能再战,他准备先驻扎在冀城,并建议马腾退兵,明年春后再联手攻打长安。
马腾看到韩遂没来,自知自己拿不下长安,也只好如韩遂所说,先率军撤回扶风。待明年春,他会再度发兵,攻打长安。
此前,马腾小心谨慎,担心曹操会派援军进入关中,不敢轻易起兵。如今,他也看明白了,曹操的兵力被陈炎所牵制,兵力不能调动,不会再派援军进入关中。既然钟繇没有援军,他也不急着攻长安,还是回去过冬比较好。关中的冬季,也是很恐怖的,马腾有从青州运进来的白叠服饰,但士兵可没有。
在夏阳的张辽等人没有心情去管关中战况。一则大军刚刚登岸,事务众多,他们也忙不过来;二则大军初到左冯翊,水土不服,有的士兵还在晕船,军队还不具备战力,需要休整一番,
郑浑也赶回了高陵,他毕竟是左冯翊,总得履行一下自己的职责。在离开高陵的个把月里,他真担心高陵被马腾或梁兴给攻下了。
总之,因冬季的到来,关中战事也暂告一个段落。
……
扬州吴郡吴城
司马朗来到了吴城,他官拜司空掾属,奉曹操之命,来见孙权。此趟奉命来江东,他忧虑重重,此行他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孙权出兵,攻打黄祖,以使荆州不安,二是让孙权接受徐州广陵,使其与陈炎产生矛盾。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孙权又不傻,怎么会轻易就落入曹操的陷阱呢?
朝廷使者来访,孙权亲自迎接,将司马朗迎入屋内。双方没私交,稍稍谈了一刻钟之后,很快就进入主题。
“讨虏将军,我奉朝廷旨意,前来江东,乃有要事。”
孙策死时,孙权继承了孙策的基业,但曹操气愤孙策作乱一方,只给孙权任命了个会稽太守,封讨虏将军号,虽然孙权实际权力要大很多。如今,司马朗见到孙权,也是以将军称呼孙权。
“使者,不知朝廷有何事?”
“今陈炎作乱北方,实力愈强,大有威逼朝廷之意,朝廷下令号令群雄,共同讨伐陈炎,将军乃朝廷之臣,坐镇江东,自当出一份力才是。”
“朝廷有令,我自当尊奉,但陈炎在北,我在江东,路程遥远,如何讨伐?”孙权心里暗骂曹操,但他还是给朝廷面子,以路远为由拒绝了。
“陈炎据兵于徐州,今其有意进犯徐州,故朝廷欲调令将军,率军北上,进入广陵,抵御陈炎大军,以保徐州周全。”
“据我所知,曹司空兵力雄厚,为何不派大军进驻徐州?”
“明年春,司空会在兖州方向,发兵北上,与陈炎对决于黄河两岸,届时,青徐之地兵力空虚,将军若伺机北上,必须掌控徐州。”
“哈哈哈哈,使者这话,未免不妥,陈炎与朝廷交战,又何须我这会稽太守出兵呢?此于理不合呀!”孙权这时拿会稽太守说事,表达他对朝廷的不满。
“朝廷既然调令将军大军北上,自然会让将军出兵名正言顺,今我携带朝廷旨意在此,若将军愿率军北上,朝廷则会任命将军为扬州牧,进封吴县侯。徐州广陵与扬州接壤,将军为保扬州安全,自然可率军北上,进入广陵,抵御陈炎大军。”
“升任扬州牧,进封吴侯?”
“正是,此想必是将军所求之事。”
司马朗知道,孙权掌江东屡遭非议,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官职爵位不匹配,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如今,朝廷给了这些官职爵位,那些反对孙权的人,自然就不敢轻举妄动。
“哈哈哈哈,若是我不出兵,朝廷就不封这些官职了?”孙权微怒,这种做法无异于要挟于他。
“将军若不听朝廷调令,又如何指望朝廷的任命和封赏呢?若接受了任命和封赏,自当履行其责。”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朝廷此乃强人所难,我从江东出兵,北上广陵,数百里路,粮道太长,耗费无数,且,黄祖乃我世仇,我大军还需进军江夏,为父报仇。”
“黄祖素来忤逆朝廷,司空亦会以朝廷的名义,列数其罪,为将军助力。至于出兵广陵之事,将军大军驻于广陵,可委派官员为广陵相,治理广陵,收取税粮,以养活大军,如此一来,将军粮草压力骤减,对将军也是有利。”司马朗把话说得明明白白。
孙权摇了摇头:“使者所言,事关重大,出兵一事,只怕……”
“若将军不愿意,那我只好回去复命了,今日就向将军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