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6、朱元璋不得已的置身事外
怪兽战场,朱元璋凑到刘浩身边之后,没有离去的意思,更多时候都在有一句没一句的和刘浩‘沟通’着。
谁说这厮情商低的?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你看到一个高智商情商低,那只是你根本不在人家情商照顾范围之内。
一个智商本身就很高的天才,随便读一点所谓的心理学书籍,都知道如何照顾他人情绪了。
人家不用,很多时候不是人家不懂,而是认为和你聊天根本在浪费时间,连和你聊天的兴趣都没有了,更别提照顾你情绪。
人家为了让你下一次不敢继续找他,还不得怼死你!
还不得句句都怼到你肺中去!
人家怎么和自己的同类可以欢声笑语畅聊,倘若你还看不懂这其中道道,那只能说明你的智商堪忧了。
朱元璋显然就是在想方设法的照顾刘浩的情绪,偶尔还能小幽默一下。
他们此时聊天的内容,自然都在大明风华世界。
最初,只是在交换眼前跟随战场之中朱高煦和朱瞻基的行为。
对于其中争夺皇帝宝座的朱高煦,朱元璋天然上就有些不顺眼,你效仿谁不好,非地学你爹朱棣。
可他不顺眼,却也不至于说三道四。
已记载的历史已经告诉他最后的胜利者乃朱高炽以及朱瞻基也。
换做其他人,大概率心气都会被压低一个层次,可眼前的朱高煦却依旧兴致昂然,彷佛根本没有受到任何记载历史的影响,似乎只是从中总结了自己失败的根源,再次发起了冲击。
这样的孙儿,哪怕朱元璋看着有些不顺眼,也必须承认心中对朱高煦的称赞一日胜过一日!
从刘浩口中,朱元璋已经得知了六岁的朱高煦就已经从历书上总结出了‘争当皇帝’的定论。
也就是说,自家这个孙儿,从六岁开始,内心深处就已经埋下了争当皇帝的野心,这种至死不渝的行动力,他作为皇爷爷,还真不能去泼冷水。
没看到史书记载的朱高煦最后时刻分明就是在找死吗?
当时的朱瞻基,可都从心底深处选择放过朱高煦了,可朱高煦呢,在朱瞻基转身离开之时,却伸出自己的脚脚伴了朱瞻基一下,直接将朱瞻基给绊倒了。
其结果,就有了黄焖鸡的出现。
也就是说,倘若朱元璋现在以洪武皇帝的权威来镇压朱高煦的野心,他都不敢保证眼前这个憨憨会做出什么事情来,说不得真就会也如史书记载的那样,干脆利落的绊倒一下他朱元璋的。
一个人倘若生出寻思之心,就说明这个人心真的死了。
一个从六岁就明确了自己目标的朱高煦,一旦自己这么多念以来建立的目标彻底丧失,有什么事情是人家做不出来的?
再说了,朱元璋在否定了自己镇压朱高煦想法之后,也认为这样的朱高煦存在,或许并非什么坏事。
这么一个完全摆放在明面上的竞争对手就在那里站着之时,无论是朱高炽还是朱瞻基,都不可能松懈分毫,因为一旦松懈了,真就可能被人家朱高煦给偷家成功的。
就好似眼前朱高煦的打算,但凡对正治敏锐些许的,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可看清楚了,却不代表你就有了解决方案,因为人家朱高煦的打算分明就是阳谋,就是为了大明风华世界天下百姓未来安全感去的。
你想要在这方赶上朱高煦,唯一的做法,似乎也只有进最大努力的提升自己。
显然,坐镇者这方面朱高炽就别指望了。
因为不仅仅是天赋问题,还有着时间问题。
肥胖健康已经被镇压的朱高炽,修行天赋数来数去,似乎也唯有百家这一体系而已。
说白了就是读书,运动天赋那是肉眼可见的垃圾。
可读书,谁不知道需要耗费的是大量的时间!
如今朱高炽可能拥有吗?
诺大一个大明风华世界,一整颗星球的治理,可都压在朱高炽的肩膀上,每日里可以说那是数不尽的政务需要他去处理。
还无法推脱,也推脱不了。
无法推脱,不是担心自家老爹朱棣说七说八的,而是作为常务副皇帝,朱高炽很清楚一旦自己选择了偷懒,手下大臣们的权力就一定会扩大。
有些东西,一旦自己放出去了,想要收回来就不是一般的艰难。
最关键的,还是自家老爹朱棣可还在一旁看着呢。
都将一整个世界交到你手中了,你还做不好,这不是明摆着告诉朱棣,自家这个好大儿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高明吗!
这才是最大的失分好不好,朱高炽敢吗?
故而,朱高炽很清楚自己在修行这一道上,完全没有希望赶上朱高煦的节奏,未来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一差距会被拉开更远的距离。
在这一道上,他们父子二人唯一的指望,就是朱瞻基了。
别看朱瞻基现如今年岁不大,可他同样门清。
或者说,哪怕一开始朱瞻基没有看明白,朱高炽也会在私底下为他分析,告诉他二叔的打算。
这或许也是为何朱瞻基也跟随朱高煦一起前来怪兽战场的缘由吧!
人家知道怪兽战场能够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历炼。
只可惜,他还是没有算到自家二叔根本不和他玩虚的,而是干劲利落的将十几万大军直接扔给他指挥,他还完全不能推脱。
至于理由,也同样很简单,那就是他朱瞻基同样缺乏指挥大军作战的经验。
这可是大明风华世界最精锐也,他朱瞻基难道就不想将这些士卒的心给收了?
但凡有一丝可能,朱瞻基都要打起十二分的行动才对吧!
朱瞻基确实足够果断,从这个角度来说,朱瞻基被朱棣选为皇太孙,确实是合格的。
一个上位者,最忌讳的从来不是想要太多,而是既要又要。
而是想要这个却又不想放弃那个,搞得犹犹豫豫的,这样的人做了决策层,那才是真正的灾难也!
在这方面,哪怕朱元璋都必须称赞一声这个好玄孙!
当然,在朱元璋的眼中,这一选择的果断还不是最让他称赞的,而是接下来朱瞻基指挥之中的进步。
第一次上怪兽战场和现如今的第二次,朱元璋岂能看不出朱瞻基已经在指挥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
你可以说这是朱瞻基在被轮换下去之时,找了自家师傅各种讨教之后的得到的提升,但这不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朱瞻基领的清自我吗?
你说朱瞻基身上的压力也就那样,这谁也不会相信。
不说其他,大明风华世界最精锐的士卒在你手中损失但凡多一些,朱棣都要跳脚,整个大明风华世界的士卒都会对他朱瞻基投以不屑的目光!
上一次的损失,可一点不少。
你说这是人家第一次,本身也是合理的。
可这些士卒精锐们心里头真会这么想吗?
他只会看自己的数据和周围其他团队的对比,眼看着自己的上网数据就是要比人家高出一个层次,内心深处就是会认为自家皇太孙这方面真不行。
当然,他们还会选择忍一忍,因为其中陨落的数量还在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
但他们也不会给朱瞻基任何解释的可能。
一次还可以忍耐,再来一次的话,你看他们心思又该如何。
朱瞻基对此同样一清二楚,更知道自己机会只有这么一次了。
也就是说,倘若这一次他无法让这些大明风华世界最精锐的士卒们满意的话,他身上就一定会被贴上一个标签,这一标签之上一定会写上:无帅才也!
‘标签化’谁不知道是最让人恶心的。
因为一旦标签化了之后,某种程度来说,就等于是所有人的共识。
人们可不会管这些标签是对是错,当所有人都这么认为的时候,你根本没有任何解释的机会,也不会有人愿意给你证明的机会。
你说人家都是皇太孙了,证明机会怎可能没有?
无非就是从大明风华世界拉上十几万来再来一次而已。
可你也要清楚,这十几万人被你强制镇压,就只是为了验证这一标签是否正确,人家心里头会怎么想?
他们会不会认为大明的皇帝一家子根本就对他们的性命毫无珍惜?
他们之外的所有人会不会想:接下来是不是会轮到我?
他们只会和自己同为百姓的人共情,绝不会去想你皇太孙朱瞻基在这一标签上是否有着冤枉。
这一点朱瞻基心里头比谁都清楚。
朱元璋又何尝不知!
换做承压能力稍微弱一些的,这一次很大概率就不敢继续了,因为一旦再次失败,就等于彻底锁死了自己的某一项未来。
最关键的,还是朱瞻基一旦再次失败,他在大明风华世界武将群体之中,这辈子都不可能超过自家二叔朱高煦了。
你说一旦朱瞻基成功了,不也收获巨大吗?
只能说你想多了,你成功了,那是应该的,是你上一次不成功经验积累下的必然。
更是你必须做到的底线!
是哪怕继续在朱瞻基指挥下的这十多万大明风华世界最精锐的士卒,都不会对他朱瞻基有任何一丝感谢心思。
因为他们会认为你朱瞻基之所以能够统帅这一技能之中站稳脚跟,分明是他们以自身生命为代价为你铺设的道路。
现实也确实如此!
是哪怕朱瞻基都必须承认的事实,也就是说,他朱瞻基才是最应该感谢这十多万士卒的那一个!
他朱瞻基到最后,唯一的收获,就是自己的指挥能力得到了部分认可,说白了就是你入门了,下一次你想要再做,武将也好,士卒大军也罢,心里头生出的第一念头不是反对,而是考虑!
这看似巨大的损失与所得之中,朱瞻基能够挺住这份无尽的压力,朱元璋如何不从心底深处发出一声称赞?
事实上,朱元璋对自己这个玄孙还是挺欢喜的。
这份欢喜,可不仅仅是长辈看待后背的濡沫,还有着历史上的朱瞻基做的不错有关。
至于朱瞻基的儿子朱祁镇,朱元璋也清楚这真不能怪罪到朱瞻基身上去。
你年纪轻轻就已经赛手人寰了,儿子那才多大,教育的失败也轮不到你这个死去的父亲承担。
再说了,在朱祁镇失败之后,朱瞻基的另一个儿子朱祁玉不也扛起了大明帝国的重担吗?
可以说真有不足的话,朱瞻基就是死得太早了。
可死的太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不也是因为当初打鞑靼之时落下来伤势?
只能说当你看一个人欢喜之时,你总会为这个人各方面寻找缘由,是说服自己也好,还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眼光没问题也罢,都会尽心尽力。
再说了,眼前的朱瞻基所作所为,不也同样证明了朱元璋的眼光没问题吗!
与之形成共生的,同样有着朱高煦这个孙儿继续争夺大位的必要性,当真缺乏了朱高煦给予朱瞻基的重压,朱元璋也清楚自己这个玄孙是否能够如此快速的成长还不定呢!
至于朱瞻基的师傅,来自刘邦大汉帝国的擎天柱之一的留侯张良,朱元璋倒也没有第一时间前去拜访感谢之类的。
哪怕心里头很想,似乎也不行!
因为一旦他朱元璋有所行动,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在告诉朱高煦,他朱元璋心中已经有所偏向了。
作为大明帝国的创始者,哪怕他朱元璋这一偏向只有谢谢许而已,可都是致命的。
他心中又何尝对朱高煦没有骄傲之心。
自家孙儿能够在这么弱势的状况下,依旧坚持自己的梦想,本身就很值得夸赞了,更别提人家还能从这无数艰难之中寻超出这唯一可能的路线来。
自家好孙儿仅有的这么一点希望,还在为这点希望付出自己全身心的努力,你作为爷爷不仅仅不帮助,还一棒子将人家的希望给破灭了,这还是一个爷爷该有的格局吗?
连朱元璋都必须承认,大明风华世界接下来的皇权之争,他唯一的做法就是置身事外,假装对此一无所知。
任谁要问到他头上,他都要恼怒一番,而后将朱棣绑起来抽打一遍。
这似乎也是他唯一可以给予的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