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女知青待苏采薇都很热情,喊她苏姐,把最好的床位让她住。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苏采薇笑问:“你们是想要我给你们看病,还是有别的事吗?”
三名女知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将一个名叫李丽的女知青推出来说话。
李丽红着脸道:“苏姐,我们想要跟你学一些医学知识,也请你帮忙看看我们当中谁有学医的天赋。”
苏采薇一听便明白了:“你们想要争取大队里的赤脚医生名额?”
李丽三人连连点头。
想要得到这个名额并不简单,首先要有文化,还有懂一些医学知识,这才能得到大队和公社推荐到县卫生局参加培训。
培训三五个月到一年不等,学员需要掌握全科,不用太精通,但也要做到常见病能够诊治,最后通过考核才能回到大队担任赤脚医生。
在乡下当赤脚医生自然不轻松,但相比干农活却要好得多,且每天都能拿到一个工分,于下乡知青而言实在是个不错的工作。
苏采薇看到李丽她们三个女知青,不由得想到当初她能够踏入医学这一行,全赖着她的老师周医生的指点和推荐。
所以,她点头应了:“这两天我留在大队,傍晚我会教你们一些基础,如果你们真感兴趣,日后可以去公社卫生所找我。”
李丽三人眼睛亮了,齐声感谢。
于是,当天夜里点着煤油灯,苏采薇就开讲医学基础,三人都认真做笔记。
两日后,苏采薇回了公社。
一开始隔三差五,李丽三人就结伴来公社卫生所找她请教,但一个月后就只剩下李丽一人了。
这天李丽歉意地跟她解释:“最近农忙,大家都很辛苦,她们两个身体都有些不舒服,所以才没来。”
苏采薇温和笑道:“没关系的,身体要紧,其他事都可以暂时放一放。”
只是医生这项工作看着光鲜,但内里辛苦,学医阶段更需要坚持与耐力,否则成了半桶水害人害己。
之后,那两名女知青没有再来,只有李丽坚持每周来一两次,夜里赶不回去,苏采薇就请她同住宿舍。
又过了一个月,苏采薇找了公社干部,也就是之前接待她的干事,推荐李丽去县里参加培训。
收到通知那天,李丽高兴地从大队一路跑到公社卫生所,告诉苏采薇。
苏采薇没有告知李丽,这是自己为她争取的机会,只是朝她道贺,又勉励她要坚持以恒。
李丽连连点头:“苏姐你放心,你的教导我一个字都不会忘的。”
苏采薇笑着拍了怕她的肩膀,就送她坐上去县里的班车。
回到卫生所,一名卫生员不解地问道:“苏姐,你为什么不告诉她去县里培训机会是你为她争取的?这可是大恩啊。”
苏采薇笑着回道:“我又不求她回报,说不说又有什么关系呢?”
卫生员竖起大拇指:“苏姐高风亮节,我等钦佩。”
苏采薇笑了笑,她没告诉卫生员的还有一句话,那就是“大恩如大仇”。
她教授李丽医学基础已是恩,再加上推荐之恩就有些重了,李丽未必不是感恩之人,但何必要增加风险呢。
这十年,可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