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鸣 作品

小成

小成

宋知意和段茫回到丹山县已经是四日后的下午了,杭觅阳面带喜色地到丹山县门口迎接他,道:“知县,您前往府衙的第一日我们便带人去各村说明了修建雨水窖一事,村民们一开始还有些犹豫,可之后有一位大爷站出来说可以在他家的院子里修雨水窖,当天选好位置后便开工了。不少村民都去看了,之后都上县衙来看图纸,说要在自家也修一个一样的。”

宋知意听到这句,因为旅途奔波的脚步都变得轻盈了些,道:“甚好,这几日县衙如何?”

杭觅阳答道:“县衙一切安好,在知县您离开之前交待之事也都一一做完了。”

宋知意点头道:“好,那我先不回县衙了,第一个修建雨水窖的是哪一户?我去瞧瞧。”

“是元古村的杨三石,他折了条腿,也没法自己挑水,所以这次是第一个站出来的。”

宋知意听了会心一笑,看来是上回宋知意遇见的那位大爷,修建雨水窖,正是解决了他今冬的麻烦。

……

“诶,小夥子,你也是来看雨水窖的?你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不?”宋知意牵着马去往杨大爷家中时,被一位包着头巾的婶子叫住了。

宋知意往前指了下,道:“是,我也是来看雨水窖的,前边几里路就到了。”

“哎呀,那正好咱们搭个伴,”大婶瞧宋知意是个好说话的,长得也俊,凑上前来,道:“小夥子,你是这村里的不?”

“不是。”

大姐仿佛找到了同伴般,滔滔不绝道:“我也是从别村来的,之前县衙的衙差来我们村,我还以为是要拿人呢,原来是来劝人修雨水窖的。这新奇玩意儿被他们吹得天上来的一般好,但我们都没听说过,也不敢乱修。听说元古村有人修,我就赶紧来看看了。”

宋知意微笑着听她说完,道:“光靠想着雨水窖确实是好东西,可好不好用还是得真修了用了才知。”

“诶,对对,就是这个理,”大婶觉得与宋知意说话投机,又道:“小夥子,你是哪个村的?”

宋知意答道:“我不是丹山县人,是从外边来丹山县衙帮工的。”

大婶很是惊讶,但瞧宋知意的样子又不像是在撒谎,於是问宋知意道:“从外边来丹山县,我十几年都没见到这种人了,咱们这地方又小又穷,外边还打仗,你到咱们这来图啥?”

宋知意笑了一下,望向远处丹山脚下的一片碧野,绿草苍苍,随风飘摇,丹山之顶的云海间,又雄鹰环绕,再往远看,就是那遥遥天际了,宋知意感叹道:“如此风光,出了北关便再难在大周其他地方见到了。”

大婶更是奇怪了,道:“你在这里待得久了就不会这样觉得了,我们这种土生土长的北关人看都看腻了。”

宋知意只笑笑,收回望向远处的目光,望向进出的小院,道:“您看,就是前边了,快到了。”

杨大爷的小院已出现在两人的视野之内,还可见门口有工匠来往。宋知意加紧了脚步,回收高声呼道:“杨大爷!”

坐在院中的杨三石听到这熟悉的声音,一下瞪大了眼睛,拄着杖子一拐一拐地走到门口来,就见之前那个年轻人又来了。

宋知意见杨三石精神比他上回见到要好不少,道:“大爷,我来看看你家的雨水窖,半道上遇见这位大婶,是从别的村来看水窖的。”

“好,都进来,都进来,”杨三石将宋知意和大婶请进来,一边絮絮叨叨道:“你是不知道,每天都有上十个人要来我家看雨水窖,咱们这新来的知县可真是有些能耐,竟想出了这么个法子来,看我腿脚不便,还帮我找了工匠来,这我哪里好意思再去拿县衙的钱去修雨水窖呢。诶,小夥子,你在县衙做工,可有看过这个新县太爷?他长得什么样子,说话是怎么样?”

“这……”宋知意听到他说起自己,有些不好意思,不知该如何回答。一旁的大婶插话道:“那日杭县丞来,我跟他打探了,这新县太爷是京城来的,年纪不大,家里好像还是个大官,也不知婚配了没有。小夥子,你在县衙帮工,可有看见这县太爷可有带夫人来?”

“这个……”宋知意语塞了一下,道:“没有,不过我听其他衙差说他好像定亲了。”

“定亲了啊……”大婶似乎有些失望,宋知意赶忙打断了这一话题,道:“大爷,您家的雨水窖修得怎么样了,一切顺利吗?”

“都好啊,才几天就挖出这么大一个洞来了。”杨大爷拉着宋知意走到了雨水窖旁边,其中正在指挥的工头见宋知意来了,面露惊讶,他是在县衙内讲过宋知意的,刚要打招呼,却见宋知意朝他摇了摇头,然后又露出一个笑容上前来,往雨水窖低下看了一眼,道:“也是挖挺深了,修整修整之后应该就差不多能覆土了吧?”

“是啊,你看,说是要盖一层什么三合土,已经拉过来了。”杨大爷指着院角的那一个小土堆。

一旁的大婶有些怀疑道:“贴上一层那样的土真就能不渗水啦?”

“可不嘛,”杨大爷拄着拐杖示意大婶跟上他,道:“你看看,那有快三合土做的转……”这几天来的人不少,杨大爷做这事也是轻车熟路了。

看他们走远了,宋知意又往雨水窖里头看了下,问工头道:“大概还要几日能完成?”

工头答道:“还需三四日就可以全部完工了。现已经挖得差不多了,只需将壁孔塞住之后即可刷土了,刷完再放置几个月,如无渗漏,便可以蓄水了。”

“好,”宋知意拍了拍工头的肩,对他和里头正在挖土的衙差们到:“好好干,之后回衙里头来领赏。”

……

丹山县的第一个雨水窖很快就建好了,来杨三石家参观的人可谓是络绎不绝,大家观望了几日,见这雨水窖放水进去后果真是没怎么渗水,盖子一盖,几天前放进去的水还好好地留在那里。

这么一看来,在冬日来临前也确实不必费大力气去挑水存水了,挖上这么一个雨水窖,简单还花费不高,院子里也不必总是放着几口大岗,看上去也整齐许多。村民们争先恐后地来县衙想要一堵雨水窖的图纸好回家建造,而宋知意则是早做了准备,拿出了一早就印好的雨水窖图纸发给了各家各户,上面写明了雨水窖的建造方法和三合土的配置方法,这些都是工匠们在杨三石家施工后改进的,简单好上手,百姓也能自己动手做。很快,丹山县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雨水窖,大家都感叹这新知县真是个肯实干的,才来没多久就解决了丹山县困扰已久的问题。

就在丹山县的百姓们还沈浸在雨水窖带来的馀乐之中时,县衙那头又传出来了一个好消息,丹山县要修可以灌溉农田的水渠了,而且京城还派了两位工部的官员来。

“圣上派了两人来此,其一是许时楷,现任工部虞部主事,还有一名是现任工部侍郎樊晗。”这日休沐,宋知意邀宋知远来丹山小聚,他来丹山也有好几月了,难得闲暇,两兄弟终於能聚一聚。

可宋知意还没小酌上一口热酒,就收到了府衙那边的传信,说是圣上已同意於丹山县修建暗渠,派工部两人来此,请务必备下公筵接待。

“工部侍郎樊晗,奇怪了,”宋知意看着白纸黑字上写的名字,对宋知远道:“我怎么记得此人是晋王一党。二哥,你可有印象?”

“樊晗?我倒是听老爷提起过他的名字,但他偏向哪位王爷我也不清楚。家中只有你和老爷关系这些事,不过我们家向来不掺和这些事,秦王也好,晋王也罢,能修暗渠都是一样的,”宋知远对此事并没什么担心,说完又笑着脸对宋知意道:“不过我说你还真行,上回跟我提起这事我还没大放在心上,不想你是雨水窖也建了,圣上也派人来修暗渠了。若是真能建成灌溉,那也是大功一件,回京便也是指日可待了。”

“二哥说笑了,这哪里是这么简单的事,况且我也不过是出个主意罢了,要把这些落到实处,还得靠工部的两位大人。”宋知意表面上看着云淡风轻,实际上却是有些担心的。按照秦王那样谨慎的性格,他既在北关外屯建私兵,又怎会放人晋王一派的人来插手北关事务?按照沈鹤轩的意思,修建丹山暗渠是要大张旗鼓地修,这样派兵往丹山也在灯下黑之中了,所以修建暗渠秦王必定是知晓的,他就不怕晋王的人来此会撞破他暗中筹谋之事吗?

宋知意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可秦王派来的那人一直在暗中观察着宋知意,他也不好写信回京给宋恒问他关於这樊晗的情况,因为这往来的信件也估计会被人打开来看。

在宋知远走后,宋知意心中带着些不安,打开了秦王身上的信号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