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咬紧牙关,看着牢房里那一滩滩口水,不禁火冒三丈,可又奈何不得朱肃半分。
他心想,自己纵是身经百战,也从未受过如此地屈辱……
没多久,狱卒送来了茶水跟茶点,这场兵部大牢的口水战总算是慢慢平息了。
第二天,得知消息的文官们,纷纷上奏弹劾朱肃,状纸如同雪花般飞入了皇宫之中。
但武官中有徐达、常遇春和李文忠为朱肃撑腰,加上朱肃与勋贵们素来关系良好,另外他斩杀的杨宪是个文官,因此反对的声音并不大。
然而,文官们却是不依不饶,非要严厉惩治朱肃不行。
刘伯温这次挺身而出,誓要为杨宪的死鸣不平。
朝堂之上,李斌情绪激动地几欲冲向柱子,险些一头撞上……
胡惟庸则是暗地里伸腿一绊,给添了把火。
文武百官争论不休,场面一度激烈异常,而朱元璋的目光却飘到了角落里的花铭身上。
只见他右手持笔,正在奋力书写着什么。
“花铭,你这是在做什么?”
朱元璋突然发问,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整个殿堂安静了下来。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了花铭的身上,他先施了一礼,而后淡然开口道:
“陛下,微臣与吴王殿下自幼交好,见他如今这般,心中实是忧虑,想要劝他回头,可惜微臣学识浅薄,不知怎能说动殿下。”
“现眼见满殿的大人们情绪激动,字字铿锵有力,句句发自肺腑,全是对吴王的不满与警告,我是深感震惊啊……”
“微臣觉得,‘笔记为证,言而有据’,便将各位大人的话一一记录了下来。”
“以便日后与吴王殿下好好探讨一二。”
花铭的话音刚落,在场的众位大人,尤其是文官,皆感到了紧张。
紧接着,他轻咳一声,继续说道:
“比如张大人,您提到吴王殿下平日里衣冠不整,行为放荡,欺压百姓,天性残忍,对李善长大人施以暴力,逼得他无奈退休。”
“而王大人,您指出吴王殿下公然杀害朝廷命官,如同谋反,应当剥夺爵位,流放边疆……
“至于李大人……”
花铭几乎将每位大人对朱肃的控诉都一字不落地记录了下来。
这个恶棍……
几乎所有人都被花铭的举动惊得目瞪口呆。
有几个承受能力差的文官,额头上的冷汗已经不由自主地滴落。
朱肃虽然不常参与朝政,但他的背景强大得令人咋舌。
淮西勋贵的后代几乎都与这家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对常遇春有救命之恩,又是徐达的女婿……
他不仅与李文忠关系亲密,李景隆更是与他形影不离——这不,现在两人都一起在牢里呢。
沐英远在云南,曾放出过豪言:
“触犯吴王府,便是触犯我沐家禁忌。”
而此刻,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目光如炬,瞪了一眼狡黠的花铭,沉声开口道:
“继续议事。”
然而,他一语落,大殿内却是一片沉寂。
文武百官,一个个噤若寒蝉。
武将们其实早已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们此刻都不屑地看着那些支支吾吾的文官们。
那些往日口若悬河的大明才子们,此刻却如同哑巴,想要开口,在看到花铭那冷静的目光后,又纷纷闭上了嘴。
看来,对付这些有文化的流氓,确实需要用没文化的流氓方法。
花铭在朝会结束后,手中的奏折被朱元璋没收,因为他的恶劣影响,他又被廷杖三十,这才算了结。
然而,当他被抬出皇宫时,无人能否认,他是一个为友情献身的英雄。
花铭的事情过后,朱肃的事情就无法轻易化解了。
徐妙云甚至进宫求助于马皇后,但她并非为朱肃求情,毕竟无论结果好坏,朱肃都会被夺爵,至于圈禁……
即使不看朱肃的功劳,只凭他从小就在朱元璋和马皇后面前承欢的样子,这两位也不会忍心让他受到这样的惩罚。
徐妙云踏入皇宫,直截了当地向马皇后提出恳求:
不管他的身份是王爷还是平民,她徐妙云这辈子誓死只愿嫁给朱肃一人。
她其实心中忐忑,生怕朱元璋一怒之下取消了这桩婚事。
马皇后转述给朱元璋听时,两人不禁都叹了口气。
回忆起当年朱元璋被郭子兴囚禁,马皇后冒险送饭,把热乎乎的大饼贴在胸口,结果烫伤了胸口的往事……
“那小子,确实有些福分。”
朱元璋淡然地说道。
此刻,他对朱肃的怒气已慢慢消散,作为皇帝,他知道这中间必有蹊跷,现在已经派人去扬州调查杨宪之事。
但不管怎样,朱肃私自杀了朝廷命官,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哪怕他是皇帝,也不能轻易为他开脱。
朱元璋心情沉重,而朱肃的案件却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
三天后,朱肃的
案件在大理寺开庭审理。
大理寺卿李仕鲁,曾经担任过朱肃的算学老师,但自从朱肃在他沉睡时恶作剧绞掉他的长胡子后,两人就再无师徒之情。
当时,李仕鲁曾愤怒地说道:
“这小公子如此顽皮,若是生在普通人家,早晚会惹上牢狱之灾!”
“这是什么?”
李仕鲁盯着信上的内容,归纳起来就是杨宪跟一个名叫“朱八重”的海盗头目有勾结的情报。
然而……李仕鲁端详着那熟悉的笔迹:
“王爷,你当我老眼昏花吗?这字迹……我还是能辨识出来的……”
“没错,就是我,我在杭州待了不到一个月,就下海做了海盗,‘朱八重’就是我在海盗中的名号。”
朱肃毫不犹豫地承认了。
“……”
李仕鲁目光复杂地看着朱肃,心里暗自琢磨,不知道是该为朱肃敢取这个名字的胆量感到震惊,还是该为朱肃竟然敢做海盗的行为感到震惊。
不过,李仕鲁还是迅速理解了朱肃的意思:
“王爷的意思是,你在以‘朱八重’的身份当海盗时,杨宪曾私下与你联系,是吗?”
“正是,这信是我写给杨宪的,我提出要他给我准备三千石粮食,如果答应,就在信尾画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