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下一步 远行

朱元璋开始试图用预先准备好的甜头堵住朱肃的嘴。

“这……不太合适吧?”

朱肃脸上挂着尴尬的笑容,一副“皇上您下令我也不能拒绝”的尴尬模样,成功逗得朱元璋大笑起来。

“哈哈哈……你这小子,有色心没色胆啊?

“既然如此,那就算了!反正我答应过你,是你自己说不要的,以后别怪我没给你机会。”

朱元璋说完,还朝朱肃抛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俗话说的好,脸皮薄,吃不着。你这小子,福气薄啊!”

朱棣第二天醒来,将他惊醒的,并非清晨的阳光,而是隔壁朱肃的怒吼。

“大哥!你看看你!怎么做大哥的?怎么对得起我这个弟弟!”

朱标站在书房里,被朱肃的责备声笼罩,只因他未曾去狱中探望朱五而遭受斥责。

朱肃的怀里,朱雄英的胸脯随着笑声不停起伏,咯咯的笑声显得格外刺耳,而朱肃则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瞪着这位侄子。

“我在牢里待了那么久,你连个影子都没露过!”

“连个信儿都没让人送来!你知道我那些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吗?”

朱标像个小学生一样站在桌案前,陪着笑,忍受着朱肃的教训。

朱肃则抱着不停扭动、咯咯直笑的朱雄英,一脸的失望与无奈,对着朱标说道:

“大哥啊,你看看你,连自己弟弟都不顾了。”

“五弟,主要是海东青送信时出了意外……”

朱标再次解释。

朱肃却理都不理,低头看着怀里傻笑的朱雄英,轻弹了一下他的小咕咕:

“臭小子,你五叔对你多好?一封信找那么久,对得起你五叔吗?”

“这事儿记着了,等你将来做了皇帝,别忘了给你五叔送几个美人儿来……”

朱标脸色铁青,看着朱肃越说越离谱,本想反驳几句,但想到自己在救朱五的事情上确实不如老四出力,便只能忍气吞声。

这时,常希芸走了进来,看到朱标在朱肃面前罕见的尴尬,不由得暗自窃喜。

“朱肃,适可而止吧,别让你那大哥跟朱棣翻脸不认人,嫂子可保不了你!”

常希芸边说边款款走到书桌边,将朱肃手里的朱雄英抱在怀里。

那孩子肉嘟嘟的小手一直向着朱肃的方向伸去,小嘴咿咿呀呀地叫着,小脸蛋上满是委屈。

常希芸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笑了出来,轻轻亲了亲儿子的脸颊……

“你这是多喜欢你五叔啊?”

她又转头对朱肃笑道:

“你看,雄英对你大哥都没这么亲热。”

“那当然,”朱肃冲着大侄子做了个鬼脸,然后冲朱标扬了扬眉……

“毕竟五叔我长得英俊潇洒,风采翩翩,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潘安都比不上我……”

“比不上你雌雄莫辨?”

朱肃正自吹自擂,自我陶醉,朱棣突然走了进来,一张口就抢尽了风头。

朱肃长相偏女性,从小就出落的十分漂亮,这一点无人能否认。

但也因此,他常常被身边的人取笑。

“四哥,吵到你休息了吗?”

朱肃有些尴尬地站起身,他今天本是想来看望朱棣的……

但因为他来得太早,而朱棣昨晚因为伤势疼痛,很晚才睡,所以他来的时候朱棣还在睡觉。

他本想安静地在书房等一等,没想到反而把朱棣吵醒了。

朱肃赶忙跨步上前,稳稳地架住了朱棣的胳膊,轻声问道:

“你感觉如何?身上的伤势能支撑吗?”

“父亲这次出手确实重了些,我听大哥说过了,你被打得那么厉害,却一声不吭。”

朱棣还没来得及回答,太子朱标便不耐烦地插话:

“你以为谁都像你一样,一见势头不对就躲?”

“你从小就这样,因为你的逃避,几个哥哥背了多少黑锅!”

朱肃只是轻轻一笑,随口应付道: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嘛……”

他环顾四周,然后将朱棣小心翼翼地引导到朱标的书桌旁,让他斜倚着桌边,以减轻伤处的压力。

他深知朱棣此刻坐下会加重伤势,这样的姿势能让他稍微舒服些。

常希芸看着兄弟三人的互动,觉得他们似乎要商讨什么,便找个由头准备点心,带着儿子静静地退出了书房,轻手轻脚地关上了门。

朱肃看着常希芸的背影,不禁感叹:

“大嫂真是体贴入微……”

他斜眼看了看自豪的朱标,然后转向朱棣说道:

“四哥,大哥前世肯定做了不少好事,否则怎么什么好事都让他给摊上了。”

朱棣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回应朱肃的话。

朱标和朱棣的关系确实亲近,但在兄弟之间,能随意开朱标玩笑的,唯独朱肃一人而已。

朱标对某些事情或许可以不计较,但朱棣却不行。

“好了,小

五,别再拿我寻开心了。”

“气也让你出够了,现在该说说你的正事了。”

朱标边说边坐回书桌前,这是他处理事务时的习惯。

朱棣注意到后,便退到一边,以免挡住朱标的视线。

“嗯……”朱肃本想找个地方坐下,但瞥了朱棣一眼,想想还是算了,还是站着吧,做人总得有点良心。

朱标看着他犹豫不决的样子,忍不住笑道:

“除了见你四哥,你肯定还有别的事吧。”

“一起说了也无妨,难道你四哥还会因此记恨你?”

朱棣听后,露出会心的笑容。

“是这样的……父皇昨天答应我,事情结束后,就把我打发回封地自省两年。”

“所以,大哥,你得出面帮我稳住母后……”

朱肃说这话时,眼神不时瞥向朱棣,他知道要让大哥点头答应,难度不小。

果然,朱肃的话音刚落,朱棣和朱标便异口同声地表示反对:“不同意!”

尤其是朱标,他对这件事的反应异常强烈:

“你才多大?十二三岁,就想就藩?”

“你二哥三哥都是二十岁才被父皇允许就藩,你现在还是个孩子,就想着就藩?”

朱棣说话向来直接了当:

“杭州固然是个富饶之地,但沿海倭寇横行,海上的张士诚余孽也不时侵扰……”

“你此行,谁人能不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