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汁糖丸 作品

第51章 兄弟!等着!我来了!

那名国子监的学生看着他满脸的坚决,想到了朱肃临别时的交代,还有那张硬塞给他的百两银票,他狠了狠心,站起来对李祺说道:

“李公子,凶手行凶后态度非常嚣张,他让我转告你,叫你多带些人手,说不够杀!”

国子监学生的话刚落音,他就觉得后悔不已。

李祺闻言,像是被激怒的狮子,瞬间狂暴起来,他死死地盯着那名学生,眼神凶狠:

“不够杀?”

“不够杀?!”

李祺猛地转身,大步走向后院,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功夫,他才重新出现。

只是这一次,他的手中多了一把弓弩。

这把弓弩小巧,长度不过一尺半,一个成年男子单手就能轻松提起。

然而,在大厅里等待的国子监学生,还有护卫统领和管家,看到李祺手中的弓弩,都不由自主地吞了吞口水。

“看什么看?管叔,去武库把强弓和羽箭都分发给大家,一人一副,五十支箭!”

“今天,我要让那个狂妄的家伙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不够杀’!”

胡掌柜的信送到城外的花家庄园时,花铭正在庄园里进行秋狩,接到消息后,他微微皱了皱眉。

过了一会儿,花铭从胡掌柜所说的“总是变换姓名的公子”中,猜出了那个人是谁。

朱肃,朱小五!

这家伙也真是有趣,每次出宫无论是吃饭还是听曲,都要用他兄弟们的名字,这成了他的一个小癖好。

杀了李善长的侄孙?还把尸体扔在楼外,不允许别人收敛?

五哥何时变得如此残忍?

花铭脸色凝重,不用多想也知道,这个叫李佟的家伙肯定是触及了五哥的底线。

就在他发愣的时候,远处又有几人骑马过来:“花铭,搞什么飞机。这才出来多久,你就跟不上队伍了?是你的马不行,还是你不行啊?”

郭震嘲讽起花铭来,仿佛是天生就擅长此事。

“你们看看这个。”

花铭没有回应郭震,他把纸条递给了郭震,纸条随后在其他人手中传阅。

“五哥把韩国公的侄孙给杀了?”

说话的是靖海侯吴祯的儿子吴忠。

他的大伯,就是江阴侯吴良。

“应该是小五干的。”

吴寿安接过纸条,看了一眼就给出了结论:

“李佟那个混账东西彻底把五哥激怒了。”

“哎,五哥这次为了红颜冲冠一怒,看来又要被陛下责罚了。”

陈墉叹了口气,开始替朱肃感到不幸。

他们都清楚,现在的陛下身体康健,毕竟“朱式家法,势大力沉,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准狠。”

而此时,徐妙云也回到了府上。

她把刚刚的遭遇原原本本地学给了她的父亲徐达,包括事后朱肃的分析。

徐达揉了揉太阳穴,忽然想到老常家那个一门心思要嫁给朱肃的小女儿……

不得不佩服,朱肃在讨女人欢心方面,确实有两下子。

然而,李佟此举,是否有人在背后操控,这中间的弯弯绕绕,还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徐达暗自揣摩,就算李佟胆子再肥,决策再果断,也不大可能没跟李善长通气。

徐妙云又说出了她自己的分析,这让徐达心头一震。

不管这主意出自谁手,徐达都得承认,这招确实把人心拿捏得死死的。

这样一来……

徐达把徐辉祖和徐增寿两兄弟召唤过来,交给了他们一个让人意外的差事。

“带着全部家将去醉仙楼帮小五一把,记住,别弄出人命,其他的随你们便。”

徐达的话音刚落,大儿子眉头紧蹙,而旁边的弟弟却兴奋得两眼放光。

最后,两兄弟接下了任务。

“等等,”正当徐家两兄弟即将跨出大堂时,徐达叫住了他们,补充道:

“别忘了把老常家的那两个小子也叫上。”

看着儿子们的身影消失在影壁之后,徐达给自己泡了杯茶,轻嘬了一口,然后将手搭在黄檀木椅子的扶手上,嘴角不自主地勾起了一抹狞笑。

他不禁冷笑,李善长那老狐狸一旦开罪了朱肃和徐家,不知他最后将如何收拾这残局。

徐辉祖和徐增寿两兄弟,严格执行父亲的命令,决定全力以赴支持朱肃。

他们不仅穿上了坚固的明光铠甲,腰挂长刀,手持连枷,背上还斜挎着强弓硬弩,小腿处更是各绑了一把锋利的匕首。

当他们带着一群全副武装的家将抵达常遇春将军的府邸时,正巧遇到了同样前来召集人手的邓镇。

邓镇看到徐家兄弟这副武装到极致的模样,不由得心中一震。

即便是话多如徐增寿今日也罕见地沉默,但那沉默中,却仿佛在无声地向邓镇展示着什么是真正的武装到牙齿的“专业”。

而此时,邓镇的父亲,金陵兵马司的长官——卫国公邓愈,却在官衙内一边品尝美酒,一边沉迷于春宫图的研究。

那些春宫图上的小人儿动作让他不时露出猥琐的笑意。

尽管同事间有过玩笑,他仍旧坚持说这只是为儿子提前准备的一些洞房启蒙之物。

这个准备的过程,的确有些漫长,或许从邓镇出生的十年前,他的老父亲就已经开始精心筹备了……

哪怕是在战火连天的年月,这些“宝贝”也从未离手。

当然,此刻享受着舒适生活的金陵邓先生,做梦也想不到。

自大明建国以来,首次权贵间的剧烈冲突即将展开。

“朱肃,你何时能成为天下纨绔之首?”

“就在今日,就在今日……”

常遇春一听说要为朱肃助阵,连对方是谁都顾不上细看,便把正在后院练武的两个儿子喊到前厅……

指着眼神有些愣神的徐增寿,“灌甲,跟他们去吧。”

简单直接,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常大将军向来只做果断之事。

而最能证明这一点的,就是常大将军府中的家将们,原本都是些受伤的老兵,他觉得让这些老兄弟去凑热闹,两边都可能不尽兴。

于是,他召来了自己的亲兵。

常遇春的亲兵,除了是北伐军中的精英,还都对朱肃的恩情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