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弃徒. 作品

第307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

外界搞不清楚方唯和瑶寨的关系,所以就有人盯上了寨子。

然而方唯并不在乎。

“无妨,我相信要不了几年全国都会实行包产到户。到时候咱们采取自愿的原则,组建农业合作社,还是继续走集体经济的道路。”

方唯给王松林透了点口风,说了一下自己未来的打算。

育种工作不适合单打独斗,要想在市场上屹立不倒,惟有团结起来依靠集体的力量。

承包土地各自为政,方唯肯定能赚到钱,但其他的社员就未必了。

他在这一世对于金钱看得并不重,而且坚持集体经济也不见得就赚不到钱。

“可是,各地都实现包产到户了,咱们还是按照公社、大队的管理模式,到时候会不会受到非议”

王松林实际上想说会不会受到打压,但话到嘴边又改了一下说辞。

大道理他不懂,但有一点却很清楚,那就是胳膊拗不过大腿。

要是所有的地方都实行了包产到户,公社和大队如何能存在下去

“农业合作社与公社和大队的管理还是有区别的,是单纯的经济组织,不承担其他的社会责任。

如果可以,我当然还是希望能保留公社和大队架构,也就是一切都不改变,闷头发展就是了。

但到底能不能如我所愿,现在需要打个问号。但不管怎么样,集体经济的模式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方唯不得不给王松林解释了一下农业合作社的概念。

当然,他还是希望能保留现有的架构,真要是分田到户,把队里所有的东西一分,下塘大队的实力瞬间归零。

本来集体的积累已经到了相当的规模,现在拆分掉,就等于是放弃了最大的优势。

所以他认为,包产到户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处理,并非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这么做。

看问题要辩证的看,而不是一概而论。

“我搞不明白,反正到时候全寨子的人都会听三哥你的,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王松林听不懂这些,反正对方是寨子的头人,跟着对方走就是了。

方唯不禁摇头笑了笑,随即转移了话题。

现在还没有到那一步,谁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社员们同意不同意政策法规允许不允许

他也回答不了。

方唯在寨里住了一周的时间,然后返回了家里。

之前的热度渐渐冷却,方唯还是懒得呆在办公室,随后又在二队的试验田呆了一阵子。

方涛和他的同事跟打了鸡血似的,也不肯回省城,恨不能整天睡在试验田里。单位很贴心的把文小雅也派了过来,来的时候还带着孩子,正好一家人整整齐齐的。

田桂赶紧从公社搬回来住,她要帮着照顾孙子,还要给儿子一家做饭,整天忙得团团转也开心。方平时不时的抽空回来,一家人都围着小家伙转。

方唯看到侄子在育种方面的进步很大,就不再管他们,去队里的鱼塘看了看。

从现在到秋收前,各大队都不太忙,除了日常的田间管理,主要的劳动任务来自于副业。种植经济作物、养鸡养鸭养猪养鱼,还有就是植树造林种植药材。

“方支书,来转转”

鱼塘分散在各处,每一口鱼塘都有专人看管。

一方面是要注意观察塘里的鱼,及时投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全考虑,避免闲杂人等接近鱼塘,尤其是小孩子。

偷鱼不大可能,社员们不会这么做,外来的人进不了村子。

“是啊,我来看看各类鱼的生长情况。”

方唯笑呵呵的回应了一句,然后用捕捞网打了一网鱼,发现鱼塘里的草鱼、鲢等鱼类都长得很快。

截至目前并没发现死鱼或者生长过慢等问题,大家对于明年就能有产出充满了信心。

“支书,咱们的鱼苗好啊,正常的投喂就能比别人养的鱼长得快。依我看要不了两年,塘里的鱼明年就可以批量上市了。”

几个看鱼塘的人凑过来,给方唯介绍了一下相关的情况。

队里自从养鱼以来,各方面的工作都进行的很顺利,未来应该会有好的收获。

方唯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便去了下一口鱼塘。

正当他在各队转悠的时候,方婷婷提着旅行包回到了村里。

这一路上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熟悉不熟悉都和她打招呼,她也是下塘大队的名人。

这会儿只有大嫂和孩子在家,姑嫂一见面倒是聊得很开心。于是婷婷帮着小雅做好了午饭,然后去托儿所找田桂。

田桂高兴坏了,正好她也忙完了工作,便和闺女一起返回了家中。

晚上。

婷婷跑到小叔这边吃晚饭,顺便向小叔汇报了一下自己在学校里的生活学习情况。

她对小叔崇拜的很,很多事情都愿意和小叔、婶婶分享。

方唯只是静静的倾听,没有提出任何建议。孩子这么大了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别人说多了反而不好,人生的路毕竟要靠她自己走下去。

吃完饭,方唯把关老爷子和孙道人送了回去。

盘莲拉着侄女进了屋,问她有没有在学校里谈对象

“遇到合适的可一定要抓紧,咱们女人最美好的一面就那么些年,可不能等到老了再来后悔。成家立业,成家才是排在第一位的。”

“晓得了,婶婶。你放心,真要是遇到合适的,我是不会错过的。不过,对方要想当老方家的女婿,首先得过小叔和婶婶这一关。”

婷婷不是那种害羞的性格,和盘莲聊得很高兴。

她有自己的判断,也愿意在大学里找个对象,前提是家人这一关能通过。

“行啊,遇到合适的就带回来让我们把把关,你也不小了,等毕业了最好能早点结婚。”

两个人聊了很久,方唯也没有回来,婷婷便回家睡觉去了。

方唯和孙道人在关崇阳这边坐了挺长时间,三人商量有关孙道人重回三清观的事情。

“到了现在,我实际上并不着急回去,晚个一两年都不要紧。”

反而是孙道人并不急于返回道观,一方面是他在红尘中找到了修行的真谛,另一方面现在的政策遮遮掩掩,道观少有进项,多一个人就一份负担。

他在队里受人尊敬,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甚至还有余力接济自己的两个徒弟。

事情就这么神奇。

“那就过来年再回道观吧,孙老,最近我抽空去一趟山上,给道观送一些粮食和生活用品过去。”

方唯也不再劝对方,随后等盘莲休息的时候,两人带着几个壮劳力去了三清观。他们这一趟带了稻谷、食盐、调味品、一些粗布以及一些日用品,走了大半天才抵达了目的地。

“三哥,这边重新修缮之后,看起来是不一样了。不过观里的神像是不是也该修了”

夫妻两人在道观里转了转,两名道长将三清观打理的很不错,唯一感觉不协调的就是破损的神像。

但是修缮的时候方唯不让休,主要担心惹来麻烦。

盘莲提议找时间把神像修好,万一有人到这边烧香拜神,残破的神像看着也不大好。

“是应该修了,等回头我和他们两个商量一下。”

方唯点点头,现在已经比前些年宽松了一些,虽然不提倡但也不至于上纲上线。

吃晚饭的时候,方唯和两个道人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孙道人的这两个徒弟当场落泪,这件事都快变成他俩的执念了,一直都在等机会。现在机会来了,他俩不禁喜极而泣。

其他人先回去了,方唯和盘莲在道观里多住了一晚,然后从后山返回了队里。

这一路上又有很多的收获,采摘了二十多种以前没有的草药,顺便还打了两只麂子。如今山林里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好,动物的数量明显增多,当然危险性也同步提高。

随便打猎的日子不多了,趁着现在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方唯只要进山总想着练练手。

两人特意绕路去了一趟草药培育基地,将路上找到一些稀缺草药移栽在了这边。随后,他们还采摘了一些枞树菌,这才回到了家里。

第二天。

方唯去了一趟公社,找大哥商量修复三清观神像的事情。

方平二话不说,就派出了几名手艺精湛的木工,其他的事情孙道人的两个徒弟就能搞定,倒不需要他操心。

这几个木工的手工钱自然是方唯掏了,不光是看在孙道人的面子上,他也是希望能把一座历史悠久的道观一直保存下去。

这点活儿就不用方唯亲自出马,这几个木工之前就修缮难过三清观,他们找得到地方。

至于需要的木材,三清观的后山就有,其他材料下山也能买得到。所需的现金都是方唯出的,难怪孙道人开玩笑说,以后三清观的话事人就是方唯。

“老赵,山里的野果快要成熟了,你回头通知大家,愿意进山采摘的社员可以自行行动,但一定要成群结队,注意安全。”

采摘季即将到来,方唯第二天和赵金生说了此事,让对方通知一下各队。

如今林业局的护林员也不来了,但他不想落人口实,所以队里不会组织集体采摘。至于个人采摘谁也管不着,队里也不会管。

等了一段时间,方唯和盘莲带着方涛、方婷婷进山采摘野果。文小雅就算了,她不去还好一些,去了反而是拖累。

大城市长大的姑娘,走山路都费劲,还能指望她进行采摘

方唯的主要目的是采摘野生枇杷果,顺便采摘一些油茶籽和野生板栗。现在食用油这一块有定量供应,不像以前看得那么重。

野生板栗就是尝个鲜,他哪有闲工夫采回来去卖钱真想赚钱还不如去山里采药呢,那个收益要高得多。

匆匆数日。

方唯开始在队里炼制【枇杷膏】,很多社员都把采摘的枇杷果贡献了出来,等方唯炼制好之后他们会得到一些成品。

忙完这件事,婷婷也快开学了。

方唯抽空带着侄子侄女进山采摘了一些珍稀草药,卖给中医院卖了4000多块钱。他给两人一人分了1000元,方涛这边是当做孩子的奶粉钱,婷婷那边自然是一个学期生活费了。

方婷婷高兴坏了,她在学校还有补贴,加上这笔钱她的大学生活能过得很滋润。

她回学校上课,方涛一家三口依然留在了下塘大队。等到秋收的时候就会收获大量的【南光三号】稻种,课题研究也就告一段落。

上午。

方唯在办公室里给大东北那边打了电话,高产玉米种子的培育很顺利,从目前的生产情况看,各种抗性就有明显的提高。

产量暂时还不好说,增产增收是一定的,但具体数据还得等秋收之后才能确定。

有属性的加成作用,高产玉米种子肯定能培育成功。

他随后结束了通话,正好郑先发和郑虎来到了队里,检查秋收前的准备工作。

这个时候的公社和未来的乡镇并不完全一样,首先是整个公社有编制、吃财政的干部也是20来个人,公社干部大部分的时候都在各队巡查甚至是参加集体劳动。

其次,公社干部和社员们的关系一般都很好,也很熟悉各队甚至是各家各户的情况。

郑先发和郑虎都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干部,深知广大社员的疾苦,所以根本不会摆架子或者刁难人。

只不过,公社经历这么多年之后,再有几年就会消亡从而被乡镇建制取代。

“郑主任,我们大队的稻种生产绝对没有问题,产量和品质都能保证,请你放心。”

方唯陪着二人在队里转了一圈,然后就打了包票。

再转下去也没啥意义还浪费时间,于是他就委婉的下了“逐客令”。

“我没啥不放心的,我相信你说的话。”

郑先发和郑虎随后便去了其他的大队,只要下塘大队能稳住,那么公社今年的生产任务就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匆匆忙忙来一趟,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

不过他们也饿不着,去了其他大队可以去社员家里吃饭,不过钱和粮票是一定要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