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铺路,时代在召唤
“有希望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的同志,现在可要努力了。我虽然没有确切的消息,但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高考制度迟早会恢复,而你们也会无条件的全面返城。”
现在说太多没有意义,于是方唯就捡一些他们爱听的说。
考大学改变命运,无条件返城,这都是大家关心的话题。不过他每次说这些的时候都会先发表免责声明,免得以后把自己装进去了。
但知青们就爱听这些,他们信任方支书,一些有志上大学的人,就会默默的努力。
不爱学习的人也很多,他们更在意回城的希望,听了这些话最起码可以舒缓心情,觉得生活又有了奔头。
连续多天,方唯去了各个生产队的知青小组,和大家谈心开导大家,效果很不错。
知青宿舍游离于新民居之外,之所以没有重建就是因为方唯知道他们很快就会离开,浪费资源没有意义。
但安全保卫工作一直都没有松懈,民兵巡逻从不间断,大家还是很有安全感的。
这天。
设计院的设计图纸新鲜出炉,寄到了方唯的手上之后,他便召集协调小组会议,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方案(草案)的可行性。
17个大队的当家人齐聚一堂,对方案当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方唯也帮他们出谋划策,等所有的意见搜集完毕,他便将这些问题汇总反馈给了设计院。设计院会根据反馈意见修改方案,直至最终定稿。
这次,16个大队共同建设【新民居】工程,工程量可不小。
方唯找来了施工方,开始和对方进行了初步的商谈。大家绑在一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增强了议价能力,其次可以降低工程成本。
现在国内的钢才和水泥的产量比前些年有了大幅提高,建筑材料的获取相对要容易一些,价格也在低位运行。
也就是说,现在搞这个工程,时机其实挺不错的。
方唯帮他们协调好了设计和施工的问题,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协调小组的专人负责,他就不再继续跟进。
这转眼就到了年底,他觉得自己也该歇息歇息了。
刘会计等人开始进行年终结算工作,方唯陪着孙道人去了一趟三清观,顺便带人送了一些物资过去。
物资是他和孙道人个人筹集的,东西不多,毕竟道观里只有两个人在留守。
和知青的返城问题一样,孙道人回归道观的问题也还没有解决。不过比前些年总算好了一些,他偶尔回来看看倒不用像做贼似的。
两个徒弟见了师父都高兴坏了,想留孙道人在山上多住几天。
“我没有意见,道长,那你就多住一个星期吧,我明儿自己先回去。”
方唯在山上住了两天,然后就自行返回了队里。
过了三天孙道人就回来了,他不想给方唯惹麻烦,等回头有空了还可以再去道观看徒弟。
随着天气渐渐寒冷,各家各户也都开始使用蜂窝煤取暖。以往传统的地炉已经取消,铁皮炉子成了主流。
房屋的窗户都有玻璃,室内的保温性也大为增强,屋里屋外有了明显的温度差异。
晚上。
方唯把家里的铜火锅拿了出来,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吃着热气腾腾的涮菜,好不惬意。
阿公看着眼前的一幕,很有感慨:“现在的生活就很好,老三,你带着大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也该歇歇了。”
“阿公,我整天又没多少事,哪天不是在休息啊?”
方唯其实听出了阿公的潜台词,但他怎么可能在过渡期停下来呢?
他手里还有更先进的稻种,大家也只不过是刚刚度过了温饱阶段,连小康阶段还没达到,他不甘心就此躺平。
“三哥,你故意的是吧?我就知道你闲不住,你上次被抓,阿公嘴上不说心里可急坏了。他呀,是怕你重蹈覆辙,再出什么事情。”
盘莲花一下子乐了,干脆把话挑明。
上一次她也一样吓坏了,扔下两个孩子到处寻找方唯的下落,还好最终的结局是好的,要不然她都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下去。
她也不指望男人有什么雄心壮志,只希望一家人能平安快乐。
“现在的政策基本上稳了,以后只会越来越宽松,绝不可能重蹈覆辙。来来来,莫讲这些不开心的事情,大家多吃菜。”
方唯笑着摇了摇头,让阿公和婆娘不要多虑。
接下来他还会给大家大笔的分红,队里有钱可不光是用来下崽的,还得继续改善大家的生活。
“老三,我老了也没什么文化,你心里有数就成。”
阿公被他的乐观情绪所感染,觉得自己可能真的是多虑了。
过了几天。
下塘大队便决定分红,这一次的标准是平均每人分1000元现金,整个大队也不过才分出去200
万元。
社员们和知青们可乐坏了,这次分红的标准是历年来最高的,大家突然发现自己貌似富裕了不少。
分了钱又刚好刚赶上新年元旦,方唯趁机给大家分了猪肉、鸡鸭以及鸡蛋。
年底,队里的养猪场增添了一批小猪崽,一共有3248头。队里的生猪存栏数再次逼近5000头,达到了4818头猪。
队里杀了120头猪,并给大家按人头分了一只鸡一只鸭以及5斤鸡蛋。
【产出生猪,点数+33960】
【产出肉鸡,点数+8000】
【产出麻鸭,点数+9000】
【产出鸡蛋,点事+10000】
【总点数:118661700点。】
养猪场还剩下4698头猪,其中有小猪崽3248头、怀孕母猪300头,成年猪1150头。
刚分了钱,紧接着又分了肉,大家异常高兴。
这个元旦过得有滋有味,所有人都念着方支书的好,谁家做了好吃的第一个必定会给方唯那边送一些过去。
阿姐王竹韵好几天都不用做菜,因为各种吃食都吃不完。
这天。
方唯正在家里休息,方涛突然走了进来。
“满满,我回来了。”
“咦?你则怎么跑回来了呢?小雅呢?没跟你一起回来啊。”
方唯站了起来,特意朝着侄子的身后看了看,并没有看到文小雅。“我这次回来是为了你的研究项目,小雅也跟着一起来了,不过她有点累,这会儿正在屋里睡觉。”
方涛赶紧解释了一下,他这次回来是公私兼顾。
不久前,院里成立了一个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杂交水稻育种。
小雅和他在一个组,于是课题组的组长就让他们两口子回来和方唯接洽,争取在春播的时候能和下塘大队一起推进这个课题。
“没问题,到时候在培育新稻种的时候,把你们课题组加进来,让你挂个名。”
方唯答应了侄子的请求,加个名字而已,对他没什么损害但对于方涛却大有裨益。
“谢谢满满!说实话,杂交水稻育种真的太难了,院里这几年都没有出成绩,我就更不用说了。这次领导让我来,其实就是想搭你的顺风车。”
方涛摸了摸鼻子,显得有点不好意思。
他自己占小叔的便宜也就算了,结果捎上了整个课题组,他必须要说清楚。
“无所谓,还是那句话,加个名字的事儿。不过涛涛,你可得全程跟着进行试验啊,小雅如今有身孕,你方便吗?”
“没什么不方便的,小雅在省城有我岳父岳母照顾,不会有问题的。我会跟着队里的相关人员进行试验,等她的预产期快到了我再请假回去。”
方涛一想到家里的鸽子笼,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要是小叔的新稻种能试验成功,那么课题组的第一功臣就是方涛自己,其他人也能跟着沾光。
在科研单位没有研究成果寸步难行,分房调薪都轮不到。所以他这次一定要全程参与,哪怕婆娘怀孕了也不能偷懒。
“你让小雅住在村里就行,她不是和你一个课题组的吗?到时候也能混几分功劳。生孩子不用怕,县医院能处理好的。”
方唯给侄子出了个主意,让他和小雅以做试验的名义都呆在队里。
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让方涛全程参与,另一方面也可以就近照顾文小雅。
“这个主意倒不错,我回头和小雅商量一下。”
方涛没有马上答复,稍后他就回家去了,准备和文小雅好好的聊一聊。
晚上。
方平喊三弟一家过来吃饭,吃完饭,涛涛说小雅同意了之前的建议。
方唯让涛涛过两天给单位上打个电话,汇报一下跟下塘大队合作的方案。当然,这个方案是方唯提出来的,他料定农科院一定会答应的。
等试验成功之后,农科院有面子,方唯拿到了实惠,倒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盘莲花拉着小雅去屋里说话,作为过来人她可以给对方传授一些经验。毕竟小雅是头一次怀孕,有很多事情不是那么清楚。
方平在一旁倒是听懂了,不过他也没有吱声,知道老三都是为了涛涛好,作为父亲他还能说啥?
过了几天。
单位上同意了双方的合作意向,方涛在家里住了一个星期,便带着小雅返回了省城。
“三哥,实际上涛涛没必要成长期驻扎在队上吧?除了播种、育秧、插秧以及收割阶段,其他的阶段他在与不在应该都不要紧,反正有种植记录可查。”
等侄子和侄媳妇走了之后,盘莲花才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我是想帮他多争取一些自由的时间,到时候怎么安排可以随他自己。”
方唯笑着回应了一句,盘莲花就懂了。
这
些人一个个都有八百个心眼子,相比较而言,她就显得过于单纯了。
时间匆匆。
转眼到了年跟前。
队里决定杀年猪,这次和往年一样,杀160头猪然后每人再分配2只鸡、2只鸭以及10斤鸡蛋。
今年过年的市场供应就丰富了很多,像郭永清、蒋玉芬等人也就没有过来麻烦方唯,毕竟猪肉和鸡鸭在市面上也能买到。
养殖业的发展首先要依托粮食的丰收,只有粮食产量上去了养殖业才能蓬勃发展。
不过,下塘大队会延续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虽然现在还都是土猪、土鸡和土鸭,等再过几年,工业化大规模养殖场遍地开花,各种肉类的口感都会大幅下降。
【产出生猪,点数+45280】
【产出肉鸡,点数+16000】
【产出麻鸭,点数+18000】
【产出鸡蛋,点数+20000】
【总点数:118760980点。】
养猪场还剩下4538头猪。
今年过年就很热闹,圩上人山人海,就连消失了多年的庙会也重新出现了。
方唯和盘莲花带着两个孩子去赶庙会,一些手艺人也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倒是让两个孩子大开了眼界。
小家伙尤其喜欢各种杂耍,看起来就没够。
不过马上就要过年了,方唯和盘莲花带着孩子玩了半天,然后买齐了东西就返回了家里。
整个春节都呈现了热闹的气氛,鞭炮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都一直响个不停。这是大家对幸福生活的期盼,更是人心思定的表现。
现在队里的【新民居】工程早已完工,慰问孤寡老人和五保户都很方便。
方唯年初二才去了瑶寨,还是做同样的事情,带了一些生活物资去慰问一些困难户。
“三哥,寨里的修缮改造工程进度过半,施工方说,今年秋收之前肯定能完工。如果顺利的话,在夏收前后完工也是有可能的。”
古老的瑶寨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王松林心情畅快,和方唯走访完困难户之后,就拉着对方回家喝酒。
一口酒一口菜,两人推杯换盏,顺便聊了一下寨里的事情。
“这个不急,一定要他们把工程做好。接下来还有一个大工程在等着呢,有什么问题你只管要求他们整改,他们不会说什么的。”
方唯也很开心,他见证了瑶寨从困境中走出来,一点一点积累起了现在的实力。
吃过饭,他非要回去。
王松林不放心,便派了拖拉机连人带自行车一起送回了下塘大队。
实际上现如今很少有具体事务需要方唯操心,但每年的慰问活动,基本上都是他亲力亲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