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笔客 作品

第166章 凤凰回音

(续接上回)

阿宝闻言,没有答话。柳公公说道:“阿宝啊,你说实话,本帅不会责怪你的。”

阿宝闻言,这才轻轻地摇了摇头,说道:“回大帅的话,许多人都已经准备投靠那个老女人和太子了,所以末将以为,军心不稳,人心难测,京城难守啊。所以柳元帅,末将以为您也要早做打算才是。”

柳公公点点头,说道:“阿宝,你说得极是,这样,你速速去收拾东西,带上亲兵卫队,立即随本帅走。”

阿宝疑惑地问道:“柳元帅打算去哪里?”

柳公公冷哼一声,说道:“还能去哪里,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楚国,我们是待不下去了,那我们就去北方寻找天上王,暂时在他那里安身。放心,以后我们还会回来地,本帅一定再寻找机会,东山再起。”

阿宝应声答道:“是,末将谨遵将令。末将这就去办。”

柳公公点点头,说道:“好,你记住,本帅不会亏待你的,待到事成之后,本帅做了相国,这元帅就由你来做,如何啊?”

阿宝闻言,忙完跪下,被柳公公一把扶住,轻声说道:“去吧,暗中进行,不要声张。还有,你顺道奉我的帅令,现在去监狱找到子初,然后就地将其阵法。”

阿宝闻言,惊讶地问道:“柳元帅,您是说要杀了子初先生?”

柳公公点了点头,说道:“没错,阿宝,你将他杀了,然后把他的人头挂在城上,给那些想投降的人做个警告,这样也好给我们逃走留出时间。”

阿宝闻言,点头道:“柳元帅,末将明白。末将这就去办。”

柳公公拍了拍阿宝的肩膀,赞许地说道:“好样的,阿宝。本帅等你的好消息,你速去速回。”

阿宝应声而去。等阿宝走远了,柳公公又喊来一名亲兵,对他说道:“你速速带人跟上副官阿宝,等他在监狱里杀死子初先生后,你立即就将阿宝杀掉,然后你就做本帅的副官。明白了吗?”

那名士兵闻言,先是一愣,但紧接着要给柳公公下跪磕头,但被柳公公一把扶住。柳公公说道:“去吧,本帅等你的好消息,速去速回。”

那名亲兵领命而去京,柳公公冲着亲兵的背影冷笑一声,然后准备返回宫殿。刚到宫殿门口,他就听到了里面新王后还在那里哀嚎的声音。他愣了一下,把迈出去的脚又收了回来,然后转身向殿外走去。

京城的城门在第二日的晨曦中被缓缓打开,一缕金色的阳光穿透薄雾,洒落在城墙上。子初先生带着京城部分文武百官,楚军将士和城内百姓走出城门,去迎接王后和太子进城。此时,王后与太子正带着大军驻扎在城外。他们听说子初先生带着京城文武百官,将士和百姓代表前来,连忙走出营帐,摆开仪式,迎接子初先生和众人。

子初带着众人终于来到城外临时军营,见到了正在那里等候的王后和太子。众人立即在子初先生的带领下给王后行礼。众人跪下,磕头,然后异口同声地说道:“恭祝王后娘娘万寿安康。”

受过众人的大礼后,忙让太子替自己去搀扶子初先生和众人。子初先生和众人平身,王后又让太子亲自给子初先生看座。子初先生坐定,对王后说道:“王后娘娘,老臣此次前来,是代表城内文武百官,楚军全体将士和所有百姓恭迎王后娘娘和太子爷进城。”

王后点头说道:“好,多谢先生,多谢大家,我们稍作休整后,就出发入城。”

子初此时不无感慨地说道:“娘娘,太子爷,老臣还以为此生再也见不到您们了,今日相见,恍若有隔世之感。老臣再次恭祝王后娘娘万寿安康,福泽绵长,也恭祝太子殿下安康。”

王后闻言,笑道:“子初先生,本宫何尝不是这样的感觉呢?不过,幸好天佑楚国,我们都渡过此次大难。只是这段时间让子初先生受苦了,还险些搭上了您的性命。您是我们楚国的英雄,也是我们楚国人的骄傲。”

子初闻言,连却摆摆手,谦逊地说道:“不,王后娘娘,您谬赞老臣了,老臣可没有您说的那么大的功劳。老臣只是本着自己的心,为国家尽了一份力而已。只要王后娘娘和太子爷平安无事,只要国家能够繁荣昌盛,并且百姓安居乐业,老臣受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别说受苦,就是搭上老臣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老臣的这片心都属于楚国,属于王后娘娘和太子爷。”

“说起功臣,老臣以为王后娘娘才是我们楚国的中流砥柱,要不是您在

王后笑道:“子初先生谬赞了,本宫哪有那么大的能耐。要说中流砥柱,那还得是像子初先生和将军这样的人,本宫和太子有幸得到你们的忠心辅佐,还有全军将士的用命,加上全国百姓的支持,楚国才能够有今天。”

这时,一旁的太子说道:“母后,时候不早了,我们也该入城了,不能让城内将士和百姓等久了。”

王后点头说道:“嗯,好,我们这就入城。”

王后话音刚落忽然,一名士兵匆匆跑来,刚到王后跟前,就单膝跪下,大声说道:“禀报王后娘娘、太子爷,京城王宫起火了。”

王后闻言,心头猛地一惊,忙冲将军说道:“将军何在?”

将军闻令,立即上前,问道:“王后娘娘,末将在。”

王后说道:“你速派人去王宫灭火,同时了解起火的原因,之后有消息速来禀报本宫。”

将军应声答道:“谨遵娘娘旨意。”

说着,将军退了下去,即刻安排人手去执行王后的诏令。王后又冲太子说道:“太子何在?”

太子应声上前,说道:“母后,孩儿在。”

王后说道:“本宫暂且推迟入城。”

一旁的子初闻言,忙问道:“王后娘娘,这是何意?”

王后说道:“京城刚刚解围,余孽还未除尽,百姓们还不能真正安心下来,所以本宫暂且推迟入城。等本宫把京城余孽扫尽后,再入城也不迟。”

子初点点头道:“王后娘娘所虑极是,那老臣等能为王后娘娘做些什么?”

王后笑道:“打扫余孽,让他们去做,先生只需在此安坐,陪本宫说话就是。”

王后说到这里,又对太子说道:“太子,你即刻传令下去,大军原地不动,过会不随本宫进城,恐惊扰百姓,另外派出小分队,去附近村庄安抚当地百姓,百姓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冤屈,都记下来,时候报与本宫知道。”

太子说道:“是,母后,孩儿随后就去处理。”

说话间,将军返回,对王后说道:“回王后娘娘的话,王宫大火已经被扑灭。”

王后问道:“王宫为什么着火,你了解了吗?”

将军说道:“王后娘娘,这大火是有人故意为之,就是那个女人为之。”

子初说道:“将军,赶紧派人把那个坏女人给抓起来。”

将军摇摇头,说道:“子初先生,那个女人带着她的儿子已经……已经葬身于火海之中。”

这时,刘公公闻言,转身对王后说道:“王后娘娘,老臣想向您请旨,给老臣一支人马,去把那个女人的尸体给挖出来,即使她死了,也要把她的尸体挫骨扬灰,以泄老臣心头之恨!”

王后闻言,摆摆手,说道:“刘公公,且慢。”

接着,王后转向子初,问道:“子初先生,你看这事该如何处理才好?”

子初想了想,说道:“王后娘娘,依老臣来看,那个女人该杀一万遍也不为过,但她自知有罪,投身大火而死,这是她罪有应得。既然人已经死了,也算是她的报应吧,我们就不要再去挫其骨,扬其灰了,让让这熊熊燃烧的火焰带走她所有的罪恶,让她有罪的魂魄随风去吧。”

王后闻言,点头说道:“刘公公,听到了吧,本宫赞同子初先生的话,就让她的罪恶随风去吧。”

刘公公说道:“是,子初先生说得有理,老臣听王后娘娘和子初先生的。”

王后说道:“既然语落下,现场一片寂静。

说话间,又有一名传令兵来到王后跟前,单膝跪地,高声报道:“禀报王后娘娘,柳公公已经被他的副官抓回来了,现正在大帐外候命,请王后娘娘发落。”

王后闻言,立即柳眉倒竖,面色一沉,冷声道:“将那个柳公公就地正法,然后砍下他的人头,挂于城楼之头,悬首示众,以儆效尤。”

“另外,你刚才说抓住柳公公的人是他的副官,那他的副官叫什么?”

那名传令兵说道:“回王后娘娘的话,柳公公的副官叫阿宝。”

王后闻言,不禁勃然大怒,呵斥道:“阿宝,本宫想起来了,把他也一并砍了,也把他的人头挂在城头示众。”

王后此话一出,一旁的太子,子初,小队长和艾折柳都感到惊讶,大家面面相觑,一脸的疑惑。这时太子忙上前说道:“母后,阿宝杀不得?”

子初也忙问道:“敢问王后娘娘为什么要杀阿宝?”

王后说道:“如果本宫没有记错的话,这个阿宝好像就是边境上的一个村民,本宫和太子对他以及他的家人不薄。太子前来平叛,阿宝自告奋勇带人来支援,本宫当时深感欣慰。不料,他先是背叛了太子和先生,投靠了柳公公,成了他的副官。如今见柳公公大势已去,又背叛了柳公公,抓了他的主子来本宫这里请赏,他这种人就有点像大虎王手下的军师响尾蛇,墙头草,两边倒。这种人留他何用?”

太子闻言,说道:“母后,阿宝可不是响尾蛇那样的人,他不但没有罪,相反他还是功臣呢。”

此次可是冒着生命危险,立下了赫赫战功啊!”

接着,太子就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给了王后听。

王后听完了太子的叙述,埋怨道:“你怎么不早说,险些让本宫冤杀了一名忠勇之士。”

太子说道:“事情太多,一时没有想起给母后说明阿宝的事情,都是孩儿的错。”

王后说道:“也怪本宫刚才太急切了。照你这么说,阿宝此次立了大功,实乃功臣,这样,让他先协助你扫尽京城余孽,事后,本宫再一起论功行赏。”

太子听后,笑道:“母后英明,孩儿记下了。”

几日之后,在楚国王宫中,太子正式登基,成为新楚王。

随即,新楚王雷厉风行,立即着手安排朝政大事。他深知子初先生才华横溢、智慧过人,于是奉其为国相,委以治国安邦的重任。

同时,新楚王也委任威望极高、战功赫赫的将军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领三军。朝堂之上,其他有功之臣也根据各自的功劳,得到了应有的犒赏和封赏,一片欢腾,群臣无不欢喜!

新楚王完成朝堂的整顿与改革后,便开始处理百姓的民生事宜。他派遣官员,四处安抚各地百姓,将四处流离失所的百姓重新安顿好,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土地种。

在外交方面,新楚王也主动向周边示好,与邻国展开和平对话,派出官员四处拜访邻国,以诚相待,谋求双方和平相处。最终,在新楚王的不懈努力下,楚国与周边达成了共识,决定从此以后双方永远友好相处,互不侵犯。

与此同时,新楚王按照王太后的旨意,在京城宫殿旁建造了一座凤凰楼,专门供奉那根珍贵的凤凰羽毛,一是表达对它的感谢,二来,也是祈愿楚国永葆吉祥、和平与繁荣。

凤凰楼建成这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新楚王陪着王太后,带领满朝的文臣武将,来到了凤凰楼前。他们即将在这里举行一场盛大的凤凰羽毛安放仪式。

仪式刚刚举办完,众人正要散去时,忽然凤凰楼的上空出现了一片七彩祥云,那片祥云如同画卷一般在上空缓缓展开,顿时天空霞光万丈,照亮了整个凤凰楼,使这座凤凰楼显得更加巍峨与熠熠生辉。

就在大家惊讶于眼前的壮观美景之时,那片七彩祥云忽然化成了一只美丽的凤凰。这只凤凰身披七彩羽翼,翩翩起舞于半空之中,仿佛是天界仙子降临人间。

忽然,大家注意到,在先前那只凤凰的身后忽然又多出了一只娇小可爱的小凤凰。小凤凰紧随在大凤凰身后,两只凤凰在空中盘旋飞舞。它们的羽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在盘旋了三圈后,便鸣叫一声,接着振翅高飞,朝着那无垠的天空翱翔而去,逐渐在众人的视线中化作两点遥远的光影,最终消失在天际。

当大家从沉醉中回过神来时,他们忽然不约而同地都想到了小凤姑娘,可是等大家再回头去寻找小凤姑娘时,才发现她早已不见了踪影。大家此时才意识到,刚才他们见到的那只小凤凰其实就是小凤姑娘。原来,她听到了母亲的深情召唤,从而毅然决然地告别大家,踏上了回家的归途。

为了纪念那对为楚国带来吉祥与和平的凤凰母女,以及深深寄托王太后和新楚王对它们能够再度翩然而至的殷切期盼,楚国朝廷又决定在先前建好的凤凰楼前再铸造了一对凤凰雕塑。

凤凰雕塑做好以后,新楚王常常陪王太后驻足于雕塑前,他们一直坚信,有一天,小凤姑娘和她的母亲还会穿越云海,飞回这片土地,继续守护着这里的人民。

再后来,新楚王以他超凡的智慧和不懈的勤勉,励精图治,将国家治理得繁荣昌盛,让百姓们也安居乐业。新楚王的功绩如同璀璨夺目的星辰,永远闪耀在楚国的历史长河中,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当新楚王离世之后,人们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楚王,决定将他生前曾经修建过烽火台所在的那座望山,改名为莫山。

随着时间的流逝,“莫山”这个名字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渐渐演变成了“磨山”,并流传至今。每当人们说到这个名字,心中都会涌起对新楚王深深的敬意。

后人为了铭记王后,太子与凤凰之间那段传奇般的故事,在磨山脚下,也精心铸造了一对凤凰雕塑。这对凤凰雕塑栩栩如生,凤凰展翅欲飞,仿佛随时都能冲破云霄,将太子的精神和凤凰的吉祥洒满人间的每一个角落。从此,磨山和凤凰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流传了千百年,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故事。

如今,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当您和您的家人,朋友一起来到江城武汉的磨山脚下,不妨静下心来,细细聆听山间的声音。我相信,大家一定会聆听到清脆悦耳的鸟鸣声,那声音此起彼伏,悠扬动听,宛如天籁之音。据说,那就是凤凰鸣叫的声音,它在用它的方式诉说着那段古老的传说。在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上,磨山和凤凰的故事注定将继续流传下去,成为永恒的经典。

(全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