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某的坚持 作品

第418章 青蛇、白蛇

心境破碎的法海大叫着钻入竹林之中,突然间思绪繁乱的他抬起头,看向竹林深处。

“又有妖怪?!”

此刻斩妖除魔的念头,成为他逃避现实的理由,首接快速飞向竹林深处。

很快。

“般若诸佛,地藏法眼,般若叭嘛空,显法!”

一道金光从法海的额头上升起,开启法眼的法海立刻便找到了那浮在竹林上空的青蛇白蛇。

“原来是两条蛇妖,准备捉妖!”

祥云上,唐僧也看到了那两条蛇妖,只不过他听到法海的话眉头微皱。

“这法师执念太深,根本不分青红皂白,要不咱们回去,让悟空过来和他谈谈?”

杨波闻言吃惊的看了一眼唐僧说道:“不是,法师,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腹黑了?你这是打算一上来就要他小命啊。”

法海大蟒蛇神转世,甚至还有可能是地藏菩萨的徒弟,但是这也不可能打得过猴哥啊。

你滴良心大大的坏了。

“不,贫僧只是想让这法师知道妖也是有好妖,只要一心向佛也能修成正果。”

唐僧说的一本正经,但是杨波一个字也不信,猴哥修成正果那也是斗战圣佛。

说敲你一棍子就敲你一棍子。

就在这时候,法海己经挥动手中的佛尘大喊道:“大威天龙金刚火焰!”

只见那佛尘瞬间延长向着竹林上的那两条蛇妖飞去,那白色的佛尘上燃烧起熊熊火焰,瓢泼大雨根本没办法浇灭这淡金色的火焰。

或者说根本没有任何的影响。

就在这时候。

一道痛苦的呻吟声在竹林中响起,一时间法海、唐僧的注意力全都被吸引过去。

提前知道剧情的杨波其实早就看到那孕妇,甚至还悄摸的给那孕妇加了个「生命再生」Buff用来恢复她的体力。

法海看到那村妇这才反应过来,那两条蛇精是在给这正在生产的村妇遮风避雨。

“回来!”

手上微微用力将拂尘收回。

法海向前两步,但是看着那赤身裸体的村妇又重新退了回来。

“阿弥陀佛,佛门以守色戒为重…”

祥云之上,唐僧同样闭目诵经,他面对这情况也是有些无措。

杨波看着唐僧如此脸上露出玩味的笑容说道:“这法海的话你也听到了,你觉得如何?”

“阿弥陀佛,法师说的没错…”

唐僧睁开眼睛看着杨波,他这一刻也明白了杨波口中所说的考验。

“请少保解惑…”

“虽然我不是佛门之人,但是我觉得佛门最忌讳的是见死不救,其他戒律在这件事面前,都微不足道。”

说着杨波首接拿出一条薄被递到唐僧手中。

“大乘佛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法师,你悟了吗?”

唐僧听到杨波的话后,眼神变得纯净,原本内心之中的那一丝杂念彻底消失不见。

“阿弥陀佛,贫僧受教了。”

说罢,首接接过杨波递过来的薄被,从祥云上一跃而下,身上散发着柔和的佛光,从法海身旁走过,一步步的走向那虚弱无比的村妇。

“阿弥陀佛,此处寒风阵阵,贫僧愿为施主遮风挡雨。”

说着将薄被还在那村妇身上,转身背对村妇盘膝坐在地上。

一时间佛光大盛,周围的风雨全都被阻挡在外。

“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

伴随着静心咒响起,原本还哭闹不安的孩童,也逐渐安静下来,那村妇伸出手拉了一下身上覆盖的薄被,看着唐僧的背影脸色微红说道:

“多谢高僧。”

那青蛇、白蛇己经离开。

杨波此刻也从空中落在法海身旁,看着那诵经安慰婴孩和村妇的唐僧说道:

“法海,你着相了!”

法海看着那心无旁骛的唐僧,只感觉自己好像错了…但是他一时间不知道自己哪错了。

他静静的望着唐僧,想要看清对方,但是他发现他做不到。

杨波抬起手一枚红色的「烈焰宝珠」飞上天空,瓢泼大雨瞬间停下,乌云消散,温暖的阳光重新洒落下来。

走到村妇身旁,摸出一套干净的衣服放在她身旁。

随后摸出「祛疫符」和「强体符」折成两道护身符,递给村妇说道:“这两道符可保你和孩子百日无病无灾,至于贴身放好便可。”

村妇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下意识的伸出手将两道护身符接了过去。

“谢谢。”

“不用客气。”

杨波当年可没少看,现在也算是还了两张票钱。

“法师,咱们该走了。”

唐僧睁开眼和杨波一同向那法海走去,走着走着,突然间唐僧想起了一个问题。

“少保,你知道大乘佛法?”

“呃,知道一些,我给你的平板电脑上就有…”

唐僧:“……”

他现在总感觉世界对他的恶意很大。

“法师,这取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路上的经历和磨难,那《西游记》之中的你,显然没有悟空经历的觉悟深刻。”

谁让孙悟空是主角呢…

青蛇白蛇在雨停之后便首接离开,法海得知这两只蛇妖在行善事,便己经打算放过她们,所以并没有追杀。

他将目光放在唐僧身上双手合十恭敬的问道:“大师,贫僧有一事不解…”

唐僧回了一礼回应道:“法师,但说无妨,贫僧与你探讨一番。”

身为水陆大会的优胜者,加上取经和《黑神话》这一路上的感悟。

唐僧很有自信。

另外,不同的理念之间的碰撞,能让他有更深的感悟。

“善哉,善哉,敢问大师,如何看待人与妖…”

听到法海的问题,唐僧脸上露出一抹笑容,从一开始看到法海对待妖怪的态度时,他便预料到这法海内心之中的疑问。

“人以‘凡胎’和‘道德’为界,妖以‘异类’和‘心性’定善恶,二者并非绝对对立,妖可向善成人成仙,人若行恶亦近于妖。”

随后,唐僧口若悬河的从不同角度阐述着人与妖之间的区分。

以及善、凡、恶、妖的不同的应对方式。

别说法海就连杨波听的都是津津有味,然后内心感慨道:

‘卧槽,我竟然是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