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195日后定当重谢

老者向曹昂行了一礼,说道:“曹公,老朽听闻您为百姓减轻赋税之事烦恼,特来相助。”

曹昂疑惑地看着老者,问道:“道长有何良策?但说无妨。”

老者微笑着说道:“曹公,在这都城之外,有一座神秘山脉,山中藏有丰富的金矿。若能找到这些金矿,朝廷的财政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曹昂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随即又冷静了下来,问道:“道长,这山脉如此神秘,金矿又岂是那么容易找到的?而且,若此事传扬出去,恐会引起各方觊觎。”

老者点了点头,说道:“曹公所言极是。不过,老朽愿为曹公指引方向,只是此事需秘密进行,不可走漏风声。”

曹昂思索片刻后,说道:“好,就依道长所言。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挑选可靠之人前往探寻。”

于是,曹昂秘密挑选了一支精锐小队,由他的心腹将领张辽率领,按照老者所指的方向,前往那神秘山脉探寻金矿。

然而,张辽等人出发后不久,朝堂上便有人得知了此事。原来,那名反对减轻赋税的大臣心怀不满,暗中勾结了一些势力,想要破坏曹昂的计划。他们派人跟踪张辽等人,企图在他们找到金矿之前将其截杀。

张辽等人在山林中艰难前行,突然,四周涌出了一群黑衣人。这些黑衣人个个武艺高强,出手狠辣。张辽等人立刻陷入了苦战之中。

“将军,我们中计了!这些人明显是冲着我们来的。”一名士兵焦急地说道。

张辽咬了咬牙,说道:“大家不要慌,我们拼死也要保护好这次的任务。大家随我杀出一条血路!”

在激烈的战斗中,张辽等人虽然奋勇抵抗,但黑衣人越来越多,他们渐渐有些招架不住。就在这时,一名神秘高手出现了。这高手武艺超群,三两下便将周围的黑衣人击退。

“你们快走,这里交给我!”神秘高手说道。

张辽感激地看了神秘高手一眼,说道:“多谢大侠相助,日后定当重谢!”说罢,张辽带着剩余的士兵继续朝着山脉深处进发。

经过一番艰难的探寻,张辽等人终于找到了那座金矿。然而,就在他们准备返回都城向曹昂复命时,却发现回去的路已经被另一股势力封锁。这股势力正是那反对派大臣背后所勾结的。

“张辽,你们今日插翅难逃!识相的话,就乖乖交出金矿的线索,或许还能留你们一条性命。”为首的一名将领嚣张地说道。

张辽怒目而视,说道:“休想!我等奉主公之命探寻金矿,为的是天下百姓。你们这些奸佞小人,休要得逞!”

双方再次展开了一场恶战。张辽等人虽然人少势孤,但他们心中怀着对曹昂的忠诚和对百姓的责任感,拼死抵抗。

就在张辽等人陷入绝境之时,曹昂得知了消息。他心急如焚,立刻点齐大军,亲自率领着前往救援。

当曹昂的大军赶到时,张辽等人已经岌岌可危。曹昂大喝一声:“众将士,随我杀!救出张辽将军!”

在曹昂的带领下,大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阵。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终于击退了那股势力,救出了张辽等人。

“主公,幸不辱命,我们找到了金矿。”张辽虚弱地说道。

曹昂看着张辽,眼中满是欣慰和感激,说道:“子廉,你们辛苦了。此次多亏了你们,天下百姓有救了。”

回到都城后,曹昂利用金矿的收入,不仅减轻了百姓的赋税,还大力发展农业、商业,使得天下逐渐繁荣昌盛。

然而,曹昂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深知,在这繁华的背后,仍隐藏着无数的危机。他时常想起与曹彰一起守护天下的日子,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天下永远太平,让百姓永远过上幸福的生活。

多年后,曹昂已至暮年。他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即将完成,但他相信,曹彰的精神将会永远传承下去,激励着后人为了正义、为了和平,不断前行。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曹昂缓缓闭上了眼睛,他的灵魂仿佛与这天下融为一体。而曹昂和曹彰的故事,也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永远被人们铭记和传颂……曹昂安详离世后,天下并未如他所愿那般长久太平。几年光景,边疆烽火再起,北方的乌桓、鲜卑等部落联合南下,意图趁中原新帝登基、朝局未稳之际,劫掠一番。新帝虽是曹昂之子,却年幼且缺乏治国经验,朝堂之上,主战派与主和派争执不下,局势一时陷入僵局。

此时,一位身着素衣、面容坚毅的将军站了出来,正是当年与曹昂并肩作战的张辽之子张虎。他手持父辈留下的青龙偃月刀,目光如炬,大声说道:“陛下,臣愿领兵出征,效仿先帝与先父,保我大魏疆土!”

新帝犹豫不决,目光转向了朝堂一侧的老臣司马懿。司马懿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缓缓说道:“陛下,张将军虽勇猛,但乌桓、鲜卑联军势大,不宜轻举妄动。臣以为,可先遣使者议和,再图后计。”

张虎闻言,怒目而视,斥道:“司马大人,先帝在世时,何曾向异族屈服过?如今您却主张议和,岂不是让天下人寒心?”

司马懿冷笑一声,回应道:“张将军,你年轻气盛,不知世事艰难。议和乃是为了暂避锋芒,待我军养精蓄锐,再图反击,方为上策。”

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新帝左右为难,最终决定暂且搁置争议,命张虎整军备战,同时派出使者前往乌桓、鲜卑议和。

然而,议和使者尚未出发,边疆急报已至:乌桓、鲜卑联军已突破防线,直逼都城而来。新帝大惊失色,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张虎再次挺身而出,请求领兵出征。新帝虽心存疑虑,但见朝中无人敢应,只得答应。临行前,张虎特意前往司马懿府邸,欲探其口风。

司马懿府中,灯火通明,他正与几位心腹密谈。见张虎来访,司马懿假意热情接待,实则暗藏心机。张虎直言来意,询问司马懿对出征的看法。

司马懿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张将军,出征之事,非同小可。你需牢记,兵者,诡道也。战场之上,需随机应变,不可拘泥于常理。”

张虎闻言,心中虽有疑虑,但见司马懿说得头头是道,便信以为真。他拜别司马懿,率军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