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曹昂跟黄月英你侬我侬的时候,诸葛亮那边,已经收到了孙刘联军战败,桂阳和零陵二郡丢失的消息。
刘备得知孙权控制的两郡全都丢了之后,也是急急忙忙的去找到了诸葛亮。
见到刘备来了,诸葛亮也就对着对方拱了拱手说道:“主公。”
“孔明啊,我听说那零陵郡和桂阳郡,全都被曹军攻下来了,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刘备很着急,都没有给诸葛亮回礼。
诸葛亮对着刘备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道:“主公,想来是真的,周瑜和云长,都给我送来书信的。”
听到这话,刘备叹了一口气:“又是如此,我何时才能复兴汉室啊!”
诸葛亮看着叹气的刘备,没有多说什么,毕竟此番战事失利,他这个军师,也是有责任的。
刘备对着诸葛亮问道:“孔明,为何此战,咱们会败的这么惨呢?”
“是我等轻敌了。”诸葛亮对着刘备解释道:“原本我以为那曹昂,本事平平,乃一个庸碌之辈。”
“可是此番交手之后,我倒是觉得,他的才能,甚至还在郭嘉荀攸等人之上!”
听到诸葛亮对曹昂的评价这么高,刘备也是有些震惊的问道:“那曹子脩,我当日在曹营之时,倒是见过他一次。”
“此人生的俊美,也威风凛凛,只是众人议事之时,他一直沉默少言,看起来不像是一个才思敏捷之人啊。”
曹昂给刘备的印象,就是一个长得帅气的武将。
不,看起来更像是一位儒将。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道:“人不可貌相啊,此番,他一招瞒天过海,让我以为,他还在乌林。”
“结果没想到,他竟然偷偷带兵,前往零陵,破了零陵和桂阳两地的守军。”
诸葛亮也在心中嘀咕,自己都让周瑜跟关羽一起去了,为何还会如此轻易的输掉战斗。
在他看来,周瑜加上关羽这样的搭配,兵力也充足的情况之下,根本就输不了。
哪怕是敌军兵力占优,防守的话,还是能够做到的。
诸葛亮又哪里想的到,周瑜跟关羽,乃是分兵而战,这才让曹昂抓住机会,逐个击破。
“看来,只能等到云长和公瑾回来,我等才能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诸葛亮无奈的看向刘备,那军报篇幅太短,他只知道周瑜战败之后,逃回了江东,关羽战败之后,则是撤回了长沙。
不多时,关羽就会回来,跟他们说零陵和桂阳,到底发生了什么。
送走了刘备之后,诸葛亮就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同时思考,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此番,零陵郡和桂阳郡,已经失守。
那么曹军势必就要安排大军,驻扎在这两地。
如此一来,这乌林的兵力,就是不足的!
诸葛亮想到这里,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此番,曹昂肯定会搬师北上,如此一来,还是趁机南下,收复零陵和桂阳的好。”
其实,诸葛亮不仅仅是打着击退曹军的主意,他还在想,若是他出手,收回了这两地,那么这零陵和桂阳,可就姓刘了。
想到这里,诸葛亮的心情,就好了不少。
可是不知道为何,他突然觉得心中一紧,像是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一样。
只是诸葛亮思来想去,也想不到,自己究竟是算漏了什么。
此时的曹昂,已经完全拥有了黄月英。
“少将军,妾身今后就是您的人了,请您务必怜惜奴家。”黄月英依偎在曹昂的怀中,怯生生的开口。
曹昂伸手,挑着黄月英的下巴说道:“你都是我的人了,还叫少将军吗?”
“夫,夫君!”黄月英红着脸叫了一声。
曹昂微笑着将黄月英揽在怀中,直至天色昏暗,才将黄月英送回了家。
在黄府门口,黄月英依依不舍的对着曹昂说道:“夫君,妾身不舍得跟您分开。”
曹昂微笑着对黄月英说道:“乖,此番我返回乌林,就是为了击败孙刘联军的,只要这一战打赢了,我想我也就可以带你回家了。”
“那……妾身等您回来。”黄月英嘤嘤的说了一声,就目送曹昂离开了。
黄月英进了家门,走路的姿势,稍微有些奇怪。
见到自家女儿回来了,黄承彦便开口问道:“月英,为何回来的如此晚?”
“我跟夫……少将军,在外面游玩了一番,路途遥远,耽搁了一些时间,这才回来晚了。”黄月英找了一个借口,随便解释了一下。
黄承彦也没有多想,只是嘱咐自家女儿,赶紧去吃点东西,免得饿坏了。
可是,那黄承彦虽然没看出来,但是心细如发的黄夫人,倒是看出来了。
自家的女儿,已经不是女孩,而是一个女人了。
黄夫人叹了一口气,终究是什么都没说。
女大不中留的道理,她还是懂的。
回到房中,黄承彦已经躺下了。 黄夫人想了想,对着黄承彦说道:“夫君,月英已经长大了,眼看着就要出嫁,要不然咱们再要一个?”
听到这话,黄承彦想了想,自家女儿刚才回来的时候的模样,他就知道,自家女儿在家中,怕是待不了几日了。
“好,再要一个!”黄承彦说着,就把黄夫人拉到了床榻之上。
另外一边,曹昂离开了黄府之后,直奔沔阳而来。
守城的士兵,见到一人一骑趁着夜色而来,也是紧张的不行。
“城下何人?”
“曹昂!”曹昂应了一声,反手将自己的神威烈水枪,挂着令牌,一起给扔到了城墙上面。
守城的士兵见到真是曹昂的兵器和令牌,赶紧让人打开城门,让曹昂进城了。
曹操得知曹昂来了,原本已经躺下的他,急急忙忙的起身出来迎接,着急之下,连鞋都没来得及穿。
“子脩回来了!”曹操向着曹昂跑来,远远的喊了一声。
在他的身后,典韦拎着一双鞋子,亦步亦趋的跟着。
曹昂见状,也赶紧上前道:“子脩,拜见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