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不闹事就行

第九十章 不闹事就行

舒静娴毫不退让,希望对方能相信他们的能力。

“那好,我把一批内容先发布在头条,观察舆论反应,再决定是否做更大规模的跟踪。”

中年男人一旦下定决心,动作也相当利落,他敲击键盘,上传稿件和音频。

几分钟后,他给他们看预览的页面,一篇简洁明了的独家曝光稿件即将上线。

只等后台技术一声令下,稿件立刻会推送到数万个订阅用户的手机上。

“成了,接下来就看网友反馈,我这里也会拉一些同行来关注。”

中年男人起身离开电脑,让三人可以在旁等待,若有问题还能及时补救。

大约过了十来分钟,他的手机响起,连带办公室里的固定电话也亮起。

这说明稿件已经引发不少反应,很多记者同行或读者涌来咨询。

“你们先走吧,别留在这里,容易被别人发现,我会尽量保护你们信息。”

中年男人边接电话边挥手,让他们赶紧离开。

女子也很干脆,带着三人下楼,穿过狭窄巷道,回到老面馆后门。

此刻面馆生意依旧冷清,街上人员稍多,雨后天气显得闷热。

“我先去别处办事,你们小心,这次曝光也许会让对方狗急跳墙,但有媒体介入,你们多少安全点。”

女子匆忙离开,只剩三人站在面馆后巷。

他们彼此看了看,不知该去哪儿。

镇上住宿条件并不比村里好到哪里去,而且人杂眼多,稍不留神就可能撞上对方探子。

“要不还是回诊所,这边毕竟陌生。”

傅星河脚踝又有点疼,走路不太利索。

“先回去吧,看后续发展,不要节外生枝。”

舒静娴也赞同,觉得徐大夫那里至少相对稳定。

三人拦不着出租,只能再找一辆愿意拼车的乡镇货车。

司机一听在那村里停,不怎么想去,但在加价后还是勉强答应。

他们挤进副驾,抱着背包电脑,一路摇晃着驶回原地。

抵达诊所门口时,天已经擦黑,周围一片静谧,只有路灯显得暗黄。

徐大夫坐在前屋没人,收拾着今天的药单。

“一天不见,你们倒是神出鬼没。”

徐大夫说完,就翻出一个温水瓶,告诉他们可以用来冲泡面或泡脚。

“我们去镇上办了点事,回来继续借你这里住一晚,应该再住两天。”

舒静娴拿出一些额外诊金,放在桌上,算是补偿。

“随意,你们不闹事就行。”

徐大夫对钱并不贪,只是希望相安无事。

后院小屋还是保持原状,床褥凌乱,物品堆放在角落。

疲惫不堪之余,三人只能匆匆收拾,把门关死,上锁,再把桌椅顶上。

“你们说,那篇爆料现在会产生什么效果,会不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傅星河对着手机刷新,但诊所网络太慢,根本看不全。

“应该已经引起热议,我们不必急着看,当务之急是自保,等局势发酵,然后接到消息再下一步。”

傅衍礼捻着笔记,分析局面,并不盲目乐观。

“我们都累了,先睡吧,有什么明早再说。”

舒静娴检查窗户,确认没人偷看,随后折回房内。

朦胧夜色下,后院灯光时亮时暗,安静到能听见虫鸣。

三人放平内心,不再多言,沉进短暂的梦乡。

清晨,诊所就来了个陌生男人。

模样像镇上的小工头,询问是不是有个外科医生在这儿做临时门诊。

舒静娴照例接待,对方说自己腰肌劳损,想请她帮忙复位。

“可以,你跟我来。”

她带那工头到后院,让他趴在简易诊疗床上,做基础检查。

工头说了许多自己和包工老板的纠纷,往往干活过量。

拿不到足额报酬,如今腰酸背痛,又会影响收入。

强烈抱怨和不满在言语间流露,让舒静娴产生同理。

她也回忆起自己过去在医院遭受不公。

通过对方身上的苦衷,她再度感到现实残酷。

不仅自己正经历危机,这世道上还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不公平。

她用专业手法为他推拿,工头在咬牙忍痛,却也能明显缓解症状。

“谢谢,大夫果然在行,我给你一点辛苦费。”

工头收拾起衣裳,从口袋里掏出几张钞票,急着回工地。

“没事,你够买点药就行,多的我也不收,你留着养伤。”

舒静娴并不贪,拿了个普通价钱,剩下那部分还给对方。

工头离开时连连点头,说以后有工友需要也可以介绍过来。

她心中的柔软再次被触动,一瞬间似乎心底生出更多力量。

回到后屋,傅星河正盯着破旧手机,似乎接到一些震撼来电。

原来那篇报道已经快速发酵,不少自媒体纷纷转发。

对遥远的城市里那场风波产生极高关注度。

“这是好消息,对手应该已经被网上的质疑砸蒙,估计忙着公关,说不定要出来辟谣。”

傅星河兴奋地讲述,他在简单网页上看到各种评论,和揣测。

“让他们折腾去,我们还有后手更猛,先稳住现在这局面。”

傅衍礼打开电脑,继续研究别的证据点,思考如何给舆论再加把火。

舒静娴则拿着医疗夹板,把常用工具摆在桌面。

她打算给有需要的村民做进一步护理,也许凭借这种姿态,还能让徐大夫更放心。

时间近中午,多名村民三三两两来求医,小到小孩感冒。

大到老人颈椎不适,都在这临时门诊里得到小小帮助。

徐大夫看到这种景象,没有阻拦,任凭他们操作。

也不收诊所使用费,似乎将这当作某种合作模式。

“我多看几个人,能存点钱,咱们再去租一辆相对体面的车,以备随时转移。”

舒静娴边忙边思考,一刻也不敢放松。

晌午时分,一阵熟悉的提示音来自唐睿的聊天窗口。

他说检方那边有人有兴趣和他们对话,最好能准备好一份更详细的档案清单。

若能顺利对接,就可能正式立案调查,那将成为对手的终极噩梦。

“机会来了,但我们得赶过去一趟吗,还是继续通过线上?”

傅星河有疑惑,这种关键局面,光线上往来似乎不够稳妥。

“如果有正式约见,说明他们愿意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