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山竹榴莲 作品

第229章 飞龙-2地空导弹

"根据我们的消息,龙国确实击落了敌国近五十架飞机,几乎全歼一个轰炸编队,"情报负责人说,

"他们使用的是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超音速战斗机,性能似乎超过了敌国的f-86,甚至可能超过我们的米格-15。"

"这不可能,"军事顾问打断道,

"龙国没有研发和生产这种战机的能力。即使有图纸,他们也没有必要的工业基础。"

"可事实就是如此,"情报负责人坚持,

"不仅如此,这种战机还装备了某种红外制导的空对空导弹,这是连我们都还在实验室阶段的技术。"

"我们怀疑他可能获得了某种外部技术支持,"情报负责人小心地说,

"但不是我们提供的,那么...可能是某个我们不知道的来源。"

"龙国人隐藏了什么,"首座沉思道,"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这打乱了我们的计划。"

他站起身,走到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前:

"原本我们希望敌国和龙国在太阳国互相消耗,我们则从中渔利。但现在,龙国展现出了足以改变战局的实力。这不符合我们的利益。"

他转向在场的高级官员:"加强对龙国的情报搜集,他们的技术从何而来。同时,重新评估我们的军事援助政策。我们不能让龙国变得太强大,那将打破我们设想的平衡。"

一位军方代表咳嗽了一声:

"或许...我们应该考虑增加对龙国的技术转让?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他们的新技术,或许对我们更有利。"

首座思考片刻,摇头道:

"不,至少现在不要。让我们先观察局势发展。如果龙国真的掌握了超越我们的军事技术,我们需要更谨慎地对待这个问题。"

他的目光重新落在地图上的太阳国:

"这场战争的性质可能已经改变。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策略,一个能够确保我们利益的策略。"

……

另一边,李明远已经开始组织技术团队,准备研发s-75地空导弹系统。

"老刘,给我拿个放大镜过来。"李明远盯着图纸上的某个细节,皱着眉头喊道。

"就来!"老刘手忙脚乱地翻箱倒柜,"总工,您这一晚上画了多少张图纸啊?我看得头都大了!"

李明远伸了个懒腰,骨头咔咔作响。

熬夜画图的后遗症就是浑身酸痛,但他的眼神却异常明亮。

"嘿,这玩意儿要是真能造出来,咱们的防空问题就全解决了。"李明远拍着桌上堆积如山的图纸,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前线总指挥和几位军方高层走进会议室,看到桌上密密麻麻的图纸,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李总工,听说你又有新发明了?"前线总指挥迫不及待地问道。

李明远站起身,指着墙上挂的一张巨大三视图:

"这是我设计的新型防空武器系统,代号飞龙-2。它的正式名称是地空导弹系统,能够有效拦截高空目标,包括敌国的轰炸机和侦察机。"

"地空导弹?"老刘挠挠头,"这和咱们的防空炮有什么区别?"

李明远微微一笑,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

"传统防空炮的有效射高约为8000米,而现代轰炸机的飞行高度往往在米以上,这就造成了防空盲区。"

他快速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而地空导弹系统通过火箭推进,可以达到米以上的高度,速度高达3.5马赫,几乎是音速的3.5倍。搭配半主动雷达制导系统,对高空目标的命中率可达80%以上。"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李明远。

"三点五马赫?"一位军方专家难以置信地问道,"这种速度,人类根本无法反应..."

"正因如此,它才是防空的终极武器。"李明远继续解释,

"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搜索雷达、跟踪雷达和导弹发射装置。搜索雷达负责发现目标,跟踪雷达锁定目标并引导导弹,导弹则追踪并摧毁目标。"

前线总指挥眉头紧锁:"这么复杂的系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研发出来?"

"如果利用我们之前开发空空导弹的经验,可以大大缩短研发周期。"李明远自信地说,

"我估计一周内可以完成原型机组装,再用一周进行测试,半个月后就能小批量生产。"

"半个月?"老刘差点跳起来,"总工,您不是在开玩笑吧?这种复杂系统,就算北极熊都得研发几年吧?"

李明远敲了敲黑板:"关键在于简化。我们没必要追求极限性能,而是要确保基本功能可靠实用。比如,我们可以简化电子系统,加强机械可靠性,优先保证能够击落目标的基本需求。"

他又拿出另一张图纸:"此外,我还有个想法,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防空预警能力。"

众人好奇地凑上前。

"我们可以将简化版雷达安装在轻型履带车上,形成机动雷达哨,分散部署在前线各个要点。这些雷达哨能够提前发现敌机,并将信息实时传回指挥中心,形成一张防空预警网。"

前线总指挥眼前一亮:"这样我们就能提前得知敌机动向,有充分时间组织防御!"

"没错,"李明远点头,"更重要的是,这些雷达车制造相对简单,可以在一周内批量生产。先把预警网铺开,为地空导弹系统赢得研发时间。"

"妙啊!"前线总指挥拍案而起,"这次一定要给敌国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

会议结束后,李明远立刻组建了两个研发团队,一个负责地空导弹系统,一个负责机动雷达车。

他亲自担任总设计师,日夜不休地推进项目进度。

"李总工,您已经三天没合眼了,身体扛得住吗?"老刘担忧地问道。

李明远揉了揉发红的眼睛,咧嘴一笑:

"没事,我这身体好着呢。再说了,咱们的国家跟敌国拼的就是时间。他们有世界一流的工业体系,如果给他们足够时间研发对策,我们就麻烦了。"

老刘点点头:"话是这么说,但您也得注意身体啊。"

"放心吧,我好着呢。"李明远拍拍老刘的肩膀,"对了,第一批机动雷达车什么时候能下线?"

"按照目前进度,三天后就能完成10辆,然后每天可以生产5辆。"赵刚回答。

"太好了,"李明远满意地点头,"第一批下线后立即送往前线部署,越快越好。"

与此同时,地空导弹研发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李明远利用之前研发空空导弹积累的经验,大胆简化了导弹的电子系统,增强了机械可靠性。

"火箭发动机测试成功!"技术员兴奋地报告,"推力达到设计值的97%,足以将导弹推到2万米高度!"

"制导系统也调试完毕,"另一位工程师补充道,"模拟测试显示,命中率可达85%。"

李明远满意地点点头:"好,按照这个进度,再有十天我们就能进行首次实弹测试。"

就在这时,老刘匆匆跑来:"总工,好消息!第一批机动雷达车已经下线了,比计划提前了一天!"

"太好了,"李明远眼前一亮,"立即安排技术人员培训操作手,然后连夜送往前线。"

三天后,十辆轻型履带雷达车抵达前线,分别部署在各个关键区域。

这些雷达车虽然简陋,但性能却出奇地可靠,探测距离可达100公里,完全能够提前发现敌机编队。

雷达操作员们经过短期培训后,很快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

他们二十四小时轮流值守,时刻监视着天空中的动静。

"这些小家伙真灵啊,"一位操作员惊叹道,"100公里外的飞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是啊,听说是李明远设计的,那家伙简直是个天才!"另一位操作员附和道。

第二批、第三批雷达车也陆续下线,送往前线。

很快,一张覆盖整个前线的预警网络逐渐成形,大大提升了龙国军队的防空预警能力。

指挥部内,通讯兵们忙碌地接收各雷达站传来的情报,将敌机动向标注在大型沙盘上。

"太神奇了,"前线总指挥惊叹道,"现在我们能够实时掌握敌机的一举一动,再也不用担心突袭了。"

李云龙哈哈大笑:"这就叫明者见于未萌,智者见于未发!敌国佬想偷袭我们,门都没有!"

……

与此同时,李明远带领团队日夜奋战,终于完成了第一批地空导弹的组装工作。

"总工,全部零部件检查完毕,一切正常。"检测主管报告道。

李明远点点头:"好,明天进行首次静态测试,后天如果一切顺利,就进行实弹发射测试。"

他走到导弹前,轻轻抚摸着这具银灰色的庞然大物,心中充满了期待。

这枚代号为"飞龙-2"的地空导弹,全长10.8米,直径70厘米,装药195公斤,最大射程34公里,最大射高米,最大速度3.5马赫。

如果测试成功,它将成为龙国军队防空体系中的压箱底武器,彻底改变战场态势。

静态测试非常成功,所有系统都表现出色。

李明远决定次日进行首次实弹测试,目标是一架无人驾驶的靶机。

就在测试前夕,前线雷达站突然传来紧急报告。

"指挥部,这里是雷达站三号!发现大批敌机编队,距离200公里,正在高速接近我方阵地!"

"指挥部,雷达站七号报告,西北方向发现敌机编队,数量约60架,高度8000米!"

"指挥部,雷达站五号确认大批敌机接近,至少有80架f-86战斗机,可能还有轰炸机护航!"

前线指挥部内,警报声大作,所有人都紧张地盯着沙盘,看着那些代表敌机的红色标记逐渐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