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鸟先森 作品

第362章 青藤记

青石村西头的老张家有片菜园,占地不过半亩,种着黄瓜、番茄和几垄丝瓜。张德发蹲在篱笆墙边抽烟时,总爱数黄瓜藤上结的瓜纽——那藤蔓粗如拇指,叶片肥厚得能掐出水来,倒像是老树盘根似的往竹架上缠。

"发哥,你这黄瓜怕是要成精。"隔壁王寡妇挎着竹篮经过,瞥见藤蔓上鼓起的青疙瘩,笑得露出豁牙,"上回我瞅见个瓜纽子裂开道缝,里头隐约透出红瓤子。"

张德发啐了口烟沫,手里的竹剪子咔嚓绞断根歪瓜藤:"净说胡话!昨儿镇上农科所的小刘还说,这品种是改良过的青玉脆......"

话音未落,篱笆外传来刺耳的刹车声。一辆黑色越野车横在土路上,下来个穿冲锋衣的男人,胸前挂着"生态考察"的徽章。张德发眯起眼,认出是省农科院的周教授——上个月来测土壤酸碱度时,曾夸他家黄瓜"微量元素超标"。

"张师傅,能看看您的瓜架吗?"周教授递过名片,镜片后的目光扫过藤蔓间垂落的瓜纽。张德发心里咯噔一下,那几枚本该是青瓜的果实,此刻竟泛着西瓜似的墨绿纹路。

当晚村委开会,村长毕远山把搪瓷缸子往桌上一墩:"镇里刚通知,后天有农业考察团来参观生态种植。老张家那棚瓜,必须清出三筐优质样本。"

会计李秀芹推了推老花镜:"可那瓜还没熟透啊......"

"熟透个屁!"毕远山突然拍桌子,震得墙角的招财猫直晃,"上回县电视台来拍大棚,你记不记得镜头扫到西墙根那排野蔷薇?开得跟血葫芦似的,第二天全蔫了!"

众人面面相觑。张德发缩在角落,后脖颈渗出冷汗——白天的瓜纽裂痕里,分明渗出过几滴暗红色汁液。

凌晨三点,张德发被滴水声惊醒。月光透过塑料棚顶的破洞,在瓜藤上投下蛛网似的碎影。他抄起手电筒凑近,突然僵在原地:那枚本该是黄瓜的果实,此刻裹着层细密的白霜,表面浮现出血管般的暗纹。

"老张!"王寡妇的尖叫刺破夜空。张德发冲出棚子时,正看见她瘫坐在菜畦旁,竹篮里的番茄全变成了拳头大的青石卵。

次日清晨,周教授带着五六个穿白大褂的人闯进瓜棚。领头的女研究员举着仪器扫过藤蔓,突然脸色煞白:"叶绿素含量超标四百倍,但光合作用效率为零。"

张德发听着这些术语,眼前却浮现昨夜奇景:月光下的瓜纽像活物般蠕动,暗纹中隐约显出人脸轮廓。他刚要开口,周教授突然拽着他往后退——

"轰!"

塑料棚顶炸开蛛网般的裂口,狂风卷着碎塑料呼啸而入。众人定睛看去,那枚异变的瓜已膨胀到西瓜大小,表面纹路扭曲成密密麻麻的眼睛。女研究员突然尖叫着后退,她的白大褂下摆竟渗出黑色黏液。

当天下午,县电视台的采访车堵在村口。毕远山站在临时搭建的展台前,背后横幅写着"科技兴农示范基地"。张德发蹲在角落,攥着把沾泥的扳手——农科所的人撤走前,硬说那瓜是"新型生物武器",连夜用防爆箱运走了。

"各位观众,这是我省首个超级蔬菜实验田......"主持人的声音突然卡住。镜头剧烈晃动,展台后方传来藤蔓破土的闷响。所有人转头望去,只见老张家的瓜棚废墟上,上百条墨绿藤蔓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疯长,每根藤上都结着拳头大的"西瓜",表面布满跳动的血丝状纹路。

当晚暴雨倾盆。张德发举着手电筒往瓜棚废墟挪,胶鞋陷在泥水里发出咕叽声。白天的藤蔓已爬满整个菜园,此刻在雨幕中扭曲成无数鬼手,瓜纽裂开的声响混着雷声此起彼伏。

"发哥!"王寡妇的破锣嗓子在身后炸响,"村口老槐树开花了!开得跟那西瓜纹路一模一样!"

张德发浑身发冷。他想起周教授撤走前塞给他的牛皮纸袋,里面装着片风干的瓜皮,显微镜下能看到密密麻麻的菌丝状结构。当时专家说这是"未知真菌感染",但此刻他分明看见,那些菌丝正在雨水中舒展,如同苏醒的血管。

凌晨两点零七分,张德发摸到瓜棚废墟边缘。手电筒光束扫过满地狼藉,突然照见个佝偻人影——是村东的孙瘸子!老头正用铁锹疯狂刨土,脚边散落着沾血的瓜瓤。

"都跑不了......"孙瘸子喉咙里挤出嘶吼,"它们要报仇......"

话音未落,藤蔓如毒蛇般窜起。张德发抄起铁锹劈过去,木柄却应声而断。藤蔓裂口处喷出腥臭黏液,瞬间将他裹成茧蛹。黑暗中,无数细小的吸盘贴上脸颊,耳边响起千万个声音的呢喃:"种子......要发芽......"

暴雨下了整整三天。当救援队挖开老张家菜园时,发现所有农具都长满菌丝,井水泛着诡异的墨绿色。张德发失踪了,只在藤蔓纠缠处找到半截胶鞋,鞋底粘着片风干的瓜皮——显微镜下,菌丝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吞噬橡胶。

三个月后,省农科院发布通告:青石村土壤样本检测出未知真菌,建议全村迁移。但村民们发现,那些迁徙户家中的绿植,叶片背面都浮现出细密的西瓜纹。

而在省城某栋别墅里,周教授对着培养皿轻笑。暗红液体中漂浮的菌丝,正悄然结成微型瓜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