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云 作品

第二百一十九章 同意选队长

灶房里,几个妯娌正忙着择菜收拾。

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照在案板上的青菜上,折射出晶莹的水珠。

林三妹走进去,故作亲热地说:“你们几个感情真好,跟亲姐妹似的。”

韩巧英客气地给她搬了张凳子,木凳上还沾着些许面粉。

林三妹坐下,指着簸箕里的朱菇说:“这就是爹说的朱菇吧?刚才爹还夸老幺两口子孝顺,给他买那么贵的收音机。”她的语气里带着几分试探。

刘秋莲淡淡一笑,手上择菜的动作没停,“三姑,爹没给您看大哥买的手表啊?”

林三妹神色一僵,赶紧转移话题:“黄菌子不是有毒吗?巧英,教教我怎么分辨。”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

“我只会认,不会教,还是让秋莲教您吧。”韩巧英看向刘秋莲,眼神里带着几分歉意。

刘秋莲放下手中的活计,拿起一朵朱菇,仔细讲解:“无毒的黄菌子菌帽深红,中心暗红,有香味。有毒的闻着呛鼻子。能吃的蘑菇冒着大脑袋,菌柄粗实心,致命的蘑菇帽儿不大,菌柄细空心。”她的声音温和,带着几分耐心。

“我们只收这种没开伞的新鲜菇,”刘秋莲又叮嘱道,眼神认真,“一定要小心分辨,别采到毒菌。”

“放心,我在山里摸爬滚打找蘑菇几十年,这点分寸还是有的。”林三妹信心满满地说,语气里带着几分自得。

灶房里的温度渐渐升高,几个人的额头上都渗出了汗珠。

院子里传来鸡鸣声,远处的山坡上,一群山羊正悠闲地吃着草。

饭菜的香气在院子里弥漫,夹杂着泥土和草木的清新,勾勒出一幅温馨的乡村晚餐图。

林三妹站在桌前,目光在一道道菜肴上流连。

红烧肥肠油光发亮,肉质紧实中带着几分韧性;大骨冬瓜汤乳白浓郁,汤汁中漂浮着点点油珠;一盘凉拌茄子紫中透亮,散发着蒜香。

她下意识舔了舔发干的嘴唇,喉结轻轻滚动。

“二嫂,你们家伙食见长啊!”林三妹忍不住感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沿。

林母正忙着摆碗筷,闻言抬头笑道:“都是便宜货,肥肠大骨的。这阵子家里活计多,地里的活一茬接一茬,不吃点油水怕累垮了。”

“可不是嘛,现在肥肠确实划算。”林三妹深以为然地点头,“一斤肉钱能买好几斤了,还解馋。”

老爷子坐在主位上,目光威严地扫过众人:“少说话,开饭。”

“是,爹!”林三妹应声坐下,动作利索地给老爷子盛了碗汤。

林家福已经迫不及待地夹了块肥肠放入口中,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还是幺婶做的肥肠香,昨天那个猪蹄都比不上。”

这话一出,林母的筷子顿在半空,脸上有些尴尬。

她低头看着碗里的饭,仿佛那里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东西。

刘秋莲等人纷纷低头扒饭,饭桌上一时只剩下筷子碰触碗边的清脆声响。

几个小孩子倒是浑然不觉气氛的微妙变化,继续专心对付着自己碗里的饭菜。

老爷子看了眼林三妹,眼神里掺杂着复杂的情绪:“快吃吧,待会还要去你大哥四哥家走一趟。”

“哦。”林三妹轻声应着,埋头扒饭。

她能感觉到饭桌上弥漫的微妙气氛,但此刻也只能装作没看见。

饭后,院子里的气氛渐渐活络起来。

刘秋莲几个在阶檐下忙着收拾朱菇,手指灵活地将朱菇分类,动作熟练而自然。

林守平则坐在甜黍堆旁,专心致志地撕着甜黍叶,偶尔抬头看看玩闹的孩子们。

林小芳像只欢快的小兔子,在甜黍堆里爬来爬去

。林家福突发奇想,把甜黍须贴在嘴上,得意洋洋地宣布:“看,我长胡子啦!”

“四哥,我也要胡子!”林小芳眼睛一亮,立刻扑了过去,小手不由分说地就要去抓林家福的裤子。

“别拽别拽,裤子要掉啦!”林家福手忙脚乱地护住裤子,甜黍须随着他的动作飘落在地。

林小芳捡起掉落的甜黍须,努力往自己嘴上贴,可惜怎么贴都贴不住。她急得直跺脚,声音带着几分委屈:“四哥,帮帮我!”

“四婶,你看小芳!”林家福无可奈何地向张冬梅求助。

张冬梅正在收拾碗筷,头也不抬地应道:“让她自己玩。”语气里带着几分漫不经心。

林守平看着这一幕,忍俊不禁:“家福,要不打个鸡蛋,用蛋清粘?”

林家福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真的假的?这法子行得通?”

“比珍珠还真!”林守平一本正经地说。

“谁敢打鸡蛋,今天非挨揍不可!”林母说着在林守平头上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尽教坏孩子。”

林守平讪笑着摸了摸后脑勺:“逗你玩呢,可别当真。”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张冬梅见林小芳开始打哈欠,便把她抱了起来:“该睡觉了。”

等孩子们都散去后,林守平把林大福来访的事告诉了林守富。他压低声音说:“大哥,大福伯说你在村里口碑好,选小队长有把握。他愿意帮你拉票,就看你的意思了。”

林守富站在院子里,目光飘忽不定:“我哪行啊这种事还是让别人来吧。”

“我都答应大福伯了,”林守平说,“只要他帮忙,我给村里送粮食不收工钱。这事稳妥得很。”

韩巧英在一旁帮腔:“守富,你就试试呗。反正又不吃亏,万一成了呢?”

在众人轮番劝说下,林守富的态度终于松动了:“那我试试看吧。”语气里依然带着几分犹豫。

“这才对嘛!”林守平拍拍大哥肩膀,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走,咱们这就去找大福伯。”

夜幕悄然降临,老爷子坐在院子里的躺椅上,看着和睦的儿女们。

月光洒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映出一抹欣慰的笑意:“家和万事兴啊,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晚风轻轻吹过,带来远处地里的泥土气息。

院子里的煤油灯在风中摇曳,将众人的影子投射在墙上,拉得长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