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君. 作品

第一百六十三章 黄金台上三千客

......

未几,忽听人报!

“乐进降袁,为黄金台上三千客,袁术称其为乐毅之才,上表其为平东将军!

夏侯霸被夏侯惇劝降投敌,为袁公路第四义子,深受信重!

颍川兵败,典韦惨败于袁术第二义子陈到,第三义子徐盛。_鸿.特!暁\税·旺· ¢冕,废·阅?黩*

夏侯惇坐镇袁术北境,守颍川大捷,袁术表其为征北将军,请旨封忠义侯。

夏侯惇连战连捷,袁军强横,不可力敌!”

曹操惊闻此讯只觉一阵头疼欲裂,连连以手扶额,咬牙切齿。

“夏侯惇,欺我太甚,我誓杀汝!”

他不明白究竟是怎么了?

乐进率三万大军攻伐颍川,颍川又没有袁术主力,只不过三万兵马由夏侯惇镇守罢了。

论夏侯惇打仗的能力,他曹操还不清楚吗?

即便夏侯元让能守住,也绝不可能让乐进惨败,甚至连乐进本人都降了。

这仗到底是怎么打的,才能打成这样?

总不能夏侯惇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就故意藏拙,一去袁术那就百战百胜?不待这么坑发小的!

而且继夏侯惇投降之后,夏侯霸也投降了?夏侯霸是谁?夏侯渊次子,曹家和夏侯家后辈之中难得的青年才俊。

连他也背义降袁,代表着什么意思?

难道我曹孟德就这么不被你们看好,一个个都打算分散投资了?

就因为他袁公路一改常态,在南边打了几场胜仗,现在就连跟他亲如一家的夏侯家都要人心思变,更何况是朝中其他人?

还有乐文谦!

我如此信重你,将颍川战事尽数交付你,可你是怎么回报我的呢?

黄金台上座上客?

好好好!袁公路之心,路人皆知!

这才多会,就都图谋着跟他混个开国从龙之功是吧?

我大汉难道就没有铁骨铮铮,宁死不降的仁人志士了吗?

篡逆贼子!

本相绝不容尔等冒犯大汉天威!

......

荀彧见曹操捂着额头,面目狰狞,脸色阴晴变化不定,心知不好,赶忙出言相劝。!薪+顽*夲′神′戦~ !追,醉*新′蟑.洁^

“主公莫要着急,此事或有蹊跷,不可光听军报一面之词。

既然典将军已经回来了,何不召他一见,询问详情,在做定论?”

曹操只黑着脸,捂着疼痛欲裂的额头,一言不发,可以说典韦没有降袁,多少让他缓了下心。

若果真派去打袁术的,去一个降一个,莫说旁人,连他都要怀疑那番【传国玉玺,天命择主】的言论是真的了。!q\d?h~b_s¢.!c?o,m\

.....

荀彧见他默许,赶忙命人唤典韦进来回禀大事。

及至典韦进来,只见他赤裸着上身,背负荆条,深深低下了头。

“败军之将,特来请罪。”

曹操强忍着头疼,靠在躺椅上扶额而卧,勉力抬眸看他。

“休做这幅姿态,究竟怎么回事?乐文谦果真投袁?详情速速说来。”

“乐将军他......”

典韦欲言又止,似乎不知如何措辞,好半晌才道。

“他...看上去好像是投降了。”

曹操/荀彧:“......”

二人皆感无语,荀彧又好气又好笑,斥之。

“降就是降!没降就是没降!

什么叫看上去好像降了?

乐进究竟降没降,主公面前你只拿实话说来,休要遮遮掩掩,模棱两可。”

典韦背着荆条,跪在地上,仰起脸来,满是无辜。

“军师,典某一介粗人,哪懂什么模棱两可?

说的便是实话!那乐将军他就是看上去投降了,具体降没降典某也拿不准。

反正当晚典某正死命率军去救,不想那乐将军麾下小将夏侯霸就自袁军中出来,高呼乐将军降了!

我自不信,可谁想到他竟唤来了乐将军讲话,我观随侍乐将军身侧的,都是原本乐将军麾下将士。

他们复述乐将军的喊话,高呼投降之语,我军军心大溃,典某只得撤军。”

荀彧闻言眼神一亮,“这么说劝降之语,皆是那些将士所喊,你并未亲耳听闻乐将军高呼之语?”

“当时乱军之中,距离又远,如何听闻?

是以典某才道,乐将军他是看上去像投降了。”

荀彧微微颔首,向曹操分析曰:

“这么看来乐进是否投降,犹未可知!

以彧看来,许是穷途末路之际,夏侯霸为夏侯惇所劝服,领乐进麾下士卒投降。

其后更是裹挟乐进,其等一齐高呼劝降之语,乐进一人之声,怎及众人之高呼。”

曹操

闻言只皱眉扶这疼痛的额头,对乐进之事不置可否。

先前夏侯惇,其次又是毛玠、夏侯霸、乃至乐进,此时此刻,他只觉眉心绞痛,实在无心分辨到底谁是真降,谁是假降,只勉力安慰典韦。

“将荆条摘了,乐进兵败落入敌手,军心溃散之下,你尚且能保全士卒回来,已是大功一件。

此战之败,罪在乐进,他忝为主帅,辜负我之信重,你始终受制于他,何罪之有?”

闻听此言,典韦怎不动容?

“主公!典某有罪,只觉无颜见你。”

一旁荀彧见此一幕,心底不由叹了口气,心知主公这是要放弃乐进,以保全典韦,收服其心了。

虽则荀彧也知道此时目下最佳决断,落入袁术手中的乐进,不管真降假降,其价值都远不及近在眼前的典韦。

可一想到那或许宁死不屈,身在袁营心在曹,仍思拨乱反正的乐进,他就不由在心底幽幽一叹。

又简单商议几句,曹操只觉头疼愈发难耐,忙命人传太医。

太医吉平为之医治也无甚良方,只开了些止疼药剂,谓之曰:“少思,静养,勿动怒。”

曹操对此苦笑,当此乱世,身在他这样的位置,树欲静而风不止,看似简单的【少思,静养,勿动怒。】七字,却是他怎么也做不到的奢望。

......

果不其然,是日也,曹操正在家中用药,便见董昭来传天子诏,言说天子开朝会召见曹丞相之事。

董昭是自己人,曹操也便放下药碗,开门见山。

“天子召见,不知所为何事?”

董昭见四下无人,这才讳莫如深。

“徐晃兵败回来了,天子偏心,怕是要问责丞相,以担罪责。”

曹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