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物资去幽州,又不像赵云只十几骑,掩人耳目一些,还能偷偷溜过来。¢看\书^屋?暁.说′王? ·追~醉¨新+璋^踕,
浩浩荡荡的物资队伍,想横穿数位诸侯的领土,安稳抵达幽州,走陆路,根本不可能。
唯有自江东发大船,沿海岸线走海运,自吴郡直抵北平。
历史上,公元230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名官兵“浮海求夷洲及亶洲”,抵达了台湾。
说明那些江东世家造出来的大船,还是具备一定航海能力的。
虽说眼下的时间线早了三十多年,但袁术也不是真要他们去远洋航海。
沿着海岸线贴边走,一来,不会遇到什么大的风浪,二来,哪怕真出了意外,也能沿岸休整补给。
顺便也当是操练自家水军了,直接让蒋钦把家里光训练没仗打的一万水军带上。
沿途没补给了,随机挑选一家沿岸诸侯。
乌泱泱一万水军上岸,神兵天降一般杀向只有几百县兵守卫的县城,抢了毫无防备的县衙府库,搬上船就跑。
这玩意简直跟天灾一样防不胜防!
关键是当诸侯反应过来,调集大军来剿,只能眼睁睁看着大船逍遥而去,望洋兴叹。
至于出海来追?
全天下诸侯加起来,在海上也别想打得过江东水师啊!
袁术仔细这么一思谋,只觉得此计甚妙,这样看来连给公孙瓒送的物资都不用自己出,沿途多抢几家诸侯就是了。,墈\书_屋¢小_税/枉· .嶵?歆?彰.结¨哽`鑫?筷?
这小玩意简直跟海盗一样,不过绝不能打起自家旗号。
想来蒋钦水贼出身干这事他是专业的,应当精通此道。
但说起干海盗,袁术心底不由又浮现一位义子人选。
不过此子常在巴蜀、荆州水域流窜作案,也不知眼下又在哪里犯事,只能一面发人寻访,一面等待良机。
眼下倒是不急,此番有赵云加蒋钦为首,足以纵横海岸,无县不破。
收回心头思绪,袁术遂令赵云携自己手书,往寿春征发大船,事后随物资补给一道坐船回返幽州。
暗中袁术自然另有一道手书加急发往阎象,里面才是他对此事所做安排的真正意图。
......
“云儿,此去幽幽千里迢迢,又横跨多位诸侯领地,实在凶险非常。
我心中已有计较,届时你便同物资军需一道自吴郡坐船沿海回北平。
于沿海之上,一无诸侯劫掠之忧,二无旅途劳顿之厄。
便有些许风浪,也只需多备小船,如此即便大船出了意外,也可乘小船靠岸休整,定保你平安无虞。”
“义...义父?”
赵云这一声义父喊得情真意切,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位新认义父居然为他考虑的如此周全。*看~书?君` .嶵′鑫¢璋\节_更\辛?筷?
此前对于如何将粮草物资运往幽州,他心底也着实犯难无有头绪,但彼时能先把支援替公孙将军要来,才最为紧要。
旁得也得等先拿到东西,看具体都是些什么,有多大的量,才能容后计较。
可面前这位刚喊了一声的义父,竟然已经为他做好了长远打算,甚至为了他的安全着想,已经替他都思谋周详?
自个只要拿着书信跑一趟寿春,然后等着大船、物资准备齐全,就可以往幽州满载而归了?
他赵云出门办事从没干过这么轻松的活!
此前他为了公孙瓒九死一生,率百骑横跨幽州、冀州、兖州,这才抵达豫州梁国。
沿路穿行袁绍、曹操地界,百骑仅剩一十八人,这才得以面见袁术。
对比这趟往寿春坐船回幽州的旅途,来路与回程之间,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呢?
是他的身份有所改变了!
这就是袁公义子的待遇吗?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义父!此间关心爱护之情,却教云何以报答?
赵云拱手,长施一礼。
“义父厚恩,无以为报!
听闻义父于梁国征讨朝......”
征讨朝廷?这话怎么说起来怪怪的?总觉得哪里不对。
“嗯...近闻黑山贼劫掠梁国,义父在此征讨贼寇,云愿尽绵薄之力,为义父斗阵斩将!”
“好!有云儿出马,我无忧矣。”
......
未几,便见赵云提枪纵马,来至蒙县搦战。
“吾乃袁公义子,常山赵子龙也,贼将谁敢与我一战?”
......
蒙县之中,自从杨奉巧计哄了曹纯、徐晃出城立寨,城中主事便只剩了他与孙轻二人。
虽则他们两人,眼下都觉袁军势大,不可力敌,已然都不愿再同袁军死战,然而政见图谋,却各有
不同。
杨奉自诩匡扶汉室,于天子东归一路保驾有功,料定袁术为了天下大义人心,也不会亏待自己。
是以有心一睹那所谓建在寿春的黄金台,好奇里面究竟是怎样一番光景。
孙轻则自知自己一介黑山贼寇,泥腿子出身,上没有什么才能功绩,下也只剩万余乌合之众,根本没办法同此前投降的毛玠相提并论。
不说投降之后能否有资格入住黄金台,哪怕真去了黄金台,只怕也难以融入那些世家老爷,达官显贵们的圈子。
因此比起投降袁术,他更想带着人马撤回太行山,继续做他的黑山大渠帅逍遥快活。
杨奉无奈自家麾下只六七百人,想要投降还得仰仗孙轻。
孙轻也无奈北上归途被兖州隔断,想要回去也得仰仗杨奉在洛阳朝廷的影响力放开路途。
二人因此才在蒙县里僵持住,佯作与袁军对峙之态。
袁术则等着他的平东将军乐文谦,来给这些苟延残喘之辈,压上最后一根稻草。
况且此前一战,袁军伤亡也颇为惨重,正在修养生息,是以也没有轻举妄动。
倒是城外营寨之中的曹纯、徐晃,他们之所以听从杨奉的计策,于城外立下营寨,倒不是全然信了他的鬼话。
而是自从毛玠之事传开,城中人心各异,万一有人图谋不轨,里应外合,也恐酿成大祸。
反倒不如就此撤出城中,进退自如,再不济还能撤回兖州。
不想他们出城立寨之后,却见自家都出来这么多天了,城里的杨奉、孙轻也没出什么意外,既没有背义投敌,也没有溃败跑路。
徐晃、曹纯也便放下心来,只当他二人居然对朝廷也有如此忠义之心?
徐晃喟然长叹,曰:
“杨公忠义,诚不欺我,看来我又误会他了。
出城立寨,以成掎角之势,果令袁军不敢轻举妄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