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君. 作品

第一百五十章 夏侯家的妙人

......

【汝剑锋利,我等之剑,难道就不锋利吗?】

这一问,于寂静的碉堡之内,震聋发聩!

有了第一个,便有第二个!

“小将军,你说的对!

来时乌泱泱三万之众,到眼下就剩我们几个了,都已穷途末路,他以为自己是那统率千军万马的乐大将军不成?

麾下只剩我等五百人,充其量算一个军侯罢了,我们尊敬您,还叫您一声将军,好言好语跟您说话,怎地无端杀人?

真就我们兄弟为你出身入死,血战至今的命,在高高在上的乐将军眼里就不值钱?”

贪生畏死,人所共情,他们两人几乎说出了当下士卒间的心声,当即众人的声音,便如泱泱大潮,席卷而来,要将乐进淹没。¨第¨一/看¨书!徃? \已?发,布.罪?薪.漳*結+

“就是,曹公待他恩遇,待我们可没有恩遇,他自己要为曹公赴死,凭什么带累我等?”

“说的对,当兵入伍以来,满饷都没有几次,一个月才几个饷,卖什么命呀。”

......

“大胆!!!”

乐进看着眼前这一幕,眼神前所未有的冰冷,“狂悖!贼子!你们怎么敢这么大胆!来人,将他们拿下!胆敢言降者,通通拿下!”

然而,回应他的,只有沉默。?比¨奇\中,蚊?王! /庚′歆*罪+全!

沉默......

沉默中的才是大多数,他们不敢像这些激进者般,直接站出来反对乐进,但无声的沉默,已经表明了态度。

乐进投降,大家同去黄金台共享富贵,同在此地血战而死之间该怎么选,众人的沉默,显然已做出了抉择。

乐进茫然惊惧的看着这一幕,他不明白人心怎么沦落至此,这些人难道不知道忠义死节,不知道何为礼义廉耻的吗?

然而对于大多数底层士卒来说,当兵吃饷,他们只想吃饱饭,只想活着。

于是乎在这片碉堡之内,以夏侯惇曾经麾下年轻小将为首的投降派,同乐进及他一众亲兵的死战派,拔剑对峙,周围是沉默的士卒冷眼旁观。

其实这些人作为夏侯惇曾经的麾下,之所以敢在此刻站出来,除了想活以外。

更重要的是方才太史慈宣读的镇北将军令里,明确说了,众人投降后可以选择继续跟着乐进,也可以重回镇北将军麾下。

是以他们眼下根本不怕得罪乐进,反而想着立此大功,投降以后必能于镇北将军处,博一场富贵。

......

此时,他们中为首那员年轻小将,望着与己方对峙的乐进亲兵,出言相劝。

“亲兵营的兄弟,我们又非是要害乐将军,送他去黄金台,我等众人共享富贵,岂不美哉?”

“于此地血战,直至乐将军力战而死,难道就是你们的忠义吗?身为亲兵,更要为了乐将军,以及自己的未来考虑才是。!搜+嗖_暁`说¢网_ ¢毋,错^内-容¢”

“你们也不想眼睁睁看着乐将军战死此地,而无能为力吧?”

......

眼看连亲兵人心都要动摇,乐进再不能忍,直接喝令亲兵动手,与这些投降派厮杀起来。

然而投降派众人,每每有人倒下,周围的沉默派中,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站起来,拿上刀剑加入他们。

毕竟在此地解决乐进的几十个亲兵,怎么也比直面袁军数千人的攻势,直至力战而死强吧?

独夫之心,怎敌人心大势?

未几,随着亲兵或倒下,或倒戈,这场因镇北将军夏侯惇现身说法,以亲身经历来劝降,招致的曹军内乱,很快以乐进被擒平息。

被自己麾下的士卒倒戈押解,乐进眼底浮现一抹深彻的绝望与悲哀,他惨然而笑。

“进,才能不足,以招此祸,愧不能上报曹公之恩遇!

如此也罢,尔等既然要降,那便拿了我的人头,去袁营之中换富贵吧。”

此言一出,众人皆有意动之色,然而恰在此时,有一人站了出来。

正是先前那名喊出【汝剑锋利,我等之剑,也未尝不利?】投降派为首的年轻小将!

别看他年纪轻轻,只十五、六岁,可投降派的夏侯系将官士卒,皆以他为首,正因此人复姓夏侯,单名一个霸字!

外间围困他们的镇北将军夏侯惇,正是他的亲伯父!

当下外有伯父劝降,内又不愿自家年纪轻轻,就陪乐进同死。

也就难免夏侯霸动了心思,刻意引导众人投降,准备献了乐进,往袁营投伯父去了。

反正对于他们这样的大家族,分散投资,各为其主的效力,也是常有之事。

相信自家老父亲夏侯渊,知晓自己没有在外边乱跑,而是跟着伯父夏侯惇一道建功立业,想来也会放心欣慰的吧?

......

此时此刻,听说众人要拿乐进的

首级出去献功,听完此前那封镇北将军劝降令,自以为领会了自家伯父意思。

是故心照不宣为之同谋,以里应外合的夏侯霸赶忙出来阻止,毕竟伯父说了:【袁公求贤若渴】,其劝降乐进的意思已昭然若揭。

“诸君,谬矣!

献上乐进人头,不过一时片刻之功劳,请乐将军往黄金台高升,大家鸡犬升天,同享富贵,才是细水长流。

今,岂可杀鸡而取卵乎?”

众人细思之下,深以为然。

乐进怒目斥之!

“竖子,要杀便杀,休要辱我!

我乐进宁死不降!”

夏侯霸笑了,谓众将曰:

“向镇北将军喊话:乐进降了!”

一时间“乐进降了”,响彻三军。

待袁军确认之后,进来接手,某镇北将军便看见自家大侄子一脸得意,朝他露出一个“伯父,快来夸我”的灿烂笑容。

而在大侄子身边的,正是被曹军押解着,“主动”来投降的乐进。

夏侯惇的脸色,当时就黑了!

他气的恨不能当场给这傻侄子一巴掌,然而事已至此,他又能怎么办呢?

杨弘笑吟吟来至他身边,话语间耐人寻味。

“未曾想镇北将军族中竟还有此等妙人,待主公闻听此间之事,想来亦会为之欣喜。

说不定不久之后又要多一位义子,与镇北将军亲上加亲。”

夏侯惇脸上勉强挤出一抹“慈爱”的笑,谓之曰:

“霸,吾之爱侄也,此番作为,着实令惇,面上‘有光’。

然,袁公义子之事,岂敢高攀,军师休言此话!

既然他也入了袁营,往后我自会代妙才好生‘管教’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