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径首对朱元璋司职尽责。
此决断,朱标看在眼中。朱元璋此举,无疑乃分常孤雏之兵权。
蓝玉麾下之兵,乃辽东军。虽驻军供给,高丽司之,然兵员实需辽东出焉。
胡惟庸闻蓝玉获任,以为朱元璋亦始惮常孤雏,此于彼而言,诚为喜讯。
朝会之上,胡惟庸趋前一步,拱手朗声道:“陛下,辽东之地广袤,事务繁杂,常将军独力支撑,实乃劳苦。臣以为,可遣得力将领,往辽东各地卫所任指挥使,一则替常将军分忧,二则可襄助辽东防务,使其更为稳固。”
其心实则欲借此分常孤雏之兵权。
刘伯温闻之,当即出列,拱手奏道:“陛下,此事还望三思。辽东防务,常将军经营己久,上下一心,防务井然。
今骤然遣将分任指挥使,恐生变数,士卒之心难测,防务亦或生乱。
再者,所遣将领能否适应当地情势,亦未可知,贸然为之,恐损辽东安稳。”
胡惟庸面色一肃,旋即反驳道:“刘公此言差矣!常将军虽劳苦功高,然辽东诸事繁多,非一人可尽揽。
今选派将领分任指挥使,乃为助力辽东,非生乱也。_如\文+徃¢ /追\蕞,鑫?璋!劫\
且诸将皆经朝廷遴选,武艺韬略兼备,何愁不能适应?此举于辽东防务,实乃有益,望陛下明察。”
杨宪亦出列,躬身启奏:“陛下,辽东新政异于他处,自有成法章程。若贸然遣人赴彼,诚恐政令军令龃龉难通,贻误军机,坏辽东大局,还望陛下详审。”
朱元璋颔首而言:“杨宪所言有理。辽东新政行之有效,己见成效,实不可半途生乱,致前功尽弃。”
朱元璋心下明了,知胡惟庸此举,实欲摘取辽东之功,未免贪心过甚,行事大胆。
以常孤雏之脾性,若惹其盛怒,恐行先斩后奏之举。
常孤雏之能与忠,本无可疑,然事有万变,亦当观时察势。
若容胡惟庸染指辽东诸事,届时局势如何,纵朱元璋亦难有定数。
胡惟庸闻此,方无奈作罢。
高丽之地,蓝玉需长驻于此,时日既久,颇感无聊。虽于高丽威风有加,然其素不喜此般生涯。
高丽王辛禑为傀儡,未被清算,亲明者得势,事大明唯谨。蓝玉驻军其国,而民无大忤。
辽东与高丽,于建州辟互市之地。
辽东之商品,赖诸般工坊鼎力,输于高丽。0~0,晓+税·蛧. -追!蕞\歆~璋~洁,
辽东商品,赖诸般工坊鼎力,输于高丽。
其间贸易,辽东货丰且美,高丽求购者众,遂致贸易之差,辽东盈余颇巨,财货汇聚,渐兴商贸之盛景;而高丽所出,于辽东需求未若彼之切,故市易之间,呈此消长之态。
未几,辽东弛边关之策,许高丽人入辽,参与基建。然其工资较辽民略薄,然于高丽之民,此亦厚利,故皆无异议。
高丽人至辽东,见辽民之生,乃梦中未敢期者。
觉辽民方为人也,己于高丽,不过为贵族之奴与生产之具耳。
真乃人比人,气煞人也。
于辽东募工之策,高丽王辛禑,未敢有异议。高丽诸贵族虽怨劳力之流失,然蓝玉镇于高丽,亦唯有忍气吞声,如碎齿而咽之。
且辽东水师第一舰队常经高丽沿海,击剿海寇倭寇,为高丽解部分倭患之扰。由是,高丽沿海之民渐复生产。
常谷楚毕下乡视察之务,归返盖州,即往谒马皇后。
常孤雏毕下乡视察之务,返于盖州,即往拜马皇后。
马皇后视眼前青年,肤色微黝,然剑眉星目,体魄雄健,尽显英雄之气。
常孤雏行礼于马皇后,曰:“儿臣拜见母后。”
常孤雏今为驸马,呼马皇后为“母后”,诚属应当。
马皇后扶起常孤雏,执其双臂,上下端详,目盈慈爱,曰:“小孤雏,汝之变甚巨,今己为顶天立地之男儿。来来,落座叙话。”
临安公主与赵敏侍于马皇后之后,目常顾常孤雏,媚眼含情。
然常孤雏目不旁视,唯与马皇后对视而谈。
马皇后与常孤雏,既叙家常,复询辽东民生诸事,常孤雏皆详明以对。
马皇后笑曰:“小孤雏,人皆云‘上马能安邦,下马能定国’,常人得其一,即为大才,而汝二者兼备,真乃天才也。”
常孤雏为马皇后所赞,赧然笑曰:“母后过誉矣,儿臣不过较他人思之稍多。天下百姓疾苦,难尽知也。然遇困而多思,必有解法。”
马皇后曰:“小孤雏,前时吾观彼工坊,其中女工众多。汝岂无惧儒学士林借此攻讦于汝乎?”
纲常伦理,以三纲五常为基。三纲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也。
于朝堂之上,臣子恪守忠君之道,以君命为上,鞠躬尽瘁,不得有丝毫僭越,此为忠之体现,维系君臣之序。
于家族内,父权至上,子女需尽孝悌,承欢膝下,听从父命,以敬养为务,守家族之规。
夫妇之间,夫主外以谋家计,妻主内而理家务,相夫教子,从一而终,以正人伦。
五常贯穿于社会诸事。
仁人爱物,重义轻利,行礼守节,处世以智,待人以信。
乡闾之间,以礼相待,长幼有序,老者尊而少者敬。
常孤雏却以为,“时代变迁,民生为要。
女子外出务工,非破纲常,实乃顺势之举。
古之纲常虽立,亦当以民本为源,今时世易,家贫者众,女子务工,可补家用,解困厄之境,此正合“仁”道,为恤民之举。
至于男女大防,可于务工处设规立矩,明其界限,既保女子之贞洁,又使劳作有序。
且女子聪慧勤劳,务工能展其才,于家国经济亦有裨益,非可一概以旧规斥之。
纲常伦理意在导人向善,促社会和谐,今女子务工之举,若善加引导,与纲常之根本精神亦不相悖,实乃应时之变,可开新局也。”
马皇后闻常孤雏所言,甚感满意。
彼时天下女子,多附于男子。
马皇后虽未能尽解其中深意,然于常孤雏之见解,心甚喜之。
且平日间,临安公主与赵敏常与马皇后言及与常孤雏相处之状,称常孤雏素恶繁文缛节,于家中行事随性。
临安公主与赵敏未受诸多拘囿,于辽东生活得自在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