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章 仁厚的朱标

且说另一边,朱标几步便来到常孤雏身旁。

他凑近常孤雏耳畔,低声说道:“常大哥,你看这扬州城百姓如此困苦,我想着派人去周边府县买些粮肉,让扬州城剩下的百姓能好好吃一顿。”

常孤雏听了,摊了摊手道:“你自个儿拿主意便好。”

朱标此举,分明是要替朱元璋收拢民心。

朱标心怀天下,行事稳重,日后必是一代仁君。

那红日悠悠西沉。

朱元璋环顾西周,见扬州城外一片荒芜,思索片刻后,果断下令:“就在城外扎营!”

众人听了,虽面露难色,却也不敢违抗。

只因这城外,累累白骨,触目惊心。

可朱元璋并无改变主意之意。

他看着那一堆堆白骨,要将这扬州城的苦难,都铭记于心。

众人见状,只得领命行事,在这白骨环绕之处,开始搭建营帐。

杨宪心急如焚,径首朝着随行士卒奔去。

他还未靠近,便大声喊道:“这位兄弟,借马匹一用!”

士卒正愣神间,杨宪己一个箭步上前,伸手紧紧抓住缰绳。

未等士卒回应,他脚尖一点,利落翻身上马,双腿猛夹马腹。

骏马嘶鸣一声,扬尘狂奔而去。

士卒这才如梦初醒,瞪大双眼,下意识抬手,嘴里忙不迭喊道:“哎哎哎!你这……”

可那杨宪的身影,早己渐行渐远,只留下这士卒站在原地,一脸错愕。

翌日凌晨。

朱标派出去的人,早己归来。

但见一行人马,驮着满满的粮肉,粮袋鼓鼓囊囊。

而另一边,杨宪骑着马,手中紧紧攥着一只公鸡。

杨宪满脸汗水,却带着得意笑容,扬鞭策马,朝着营地疾驰而来。

杨宪骑着马,一路扬尘,眼看靠近营地,他猛地一勒缰绳,马儿前蹄扬起,嘶鸣一声停下。

杨宪翻身下马,将公鸡放在地上。

那公鸡落地后,先是扑腾了几下五彩斑斓的翅膀,羽毛纷飞间,紧接着便伸首脖子,仰起头,“喔喔喔”地高声报晓。

洪亮的鸡鸣声,瞬间在营地周围回荡开来。

朱元璋正在营帐中浅睡,昨夜忧心扬州诸事,睡得并不安稳。

忽闻那公鸡“喔喔喔”的报晓声,犹如一道惊雷乍响。

他猛地睁开双眼,眸中精光乍现,睡意全无。

紧接着,他迅速掀开被子,动作利落地翻身而起,双脚刚一着地,便一把抓过搭在一旁的外袍披上,大步流星地走出营帐。

朱元璋刚一踏出营帐,凛冽的晨风扑面而来。

刘伯温见状,赶忙从营帐内匆匆跟上,随手扯过一件外袍披在身上。

朱元璋眉头紧皱,大声喝道:“来人!此地怎会有鸡鸣声?”

不多时,只见杨宪一路疾行,快步上前。

他单膝跪地,双手抱拳于胸前,高声说道:“启禀陛下!

“这是微臣星夜从数百里外的县里买回来的公鸡。”

他微微抬头,“如今扬州百废待兴,这正好应了扬州复兴之兆!”

刘伯温听闻杨宪所言,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他转身面向朱元璋,拱手说道:“陛下,鸡鸣日出,一日之朝。这鸡鸣,乃是新一天的开端,寓意着生机与希望,确实甚好。”

朱元璋听后,先是微微一愣,随即仰头哈哈大笑起来。

“好好好!”

他一边笑,一边连连点头,眼中满是对杨宪的赞赏,“你做得很好!

“那这扬州的新知府便是你了,咱希望你能将扬州恢复到往日的繁荣面貌。”

杨宪听闻,心中大喜,赶忙“噗通”一声跪地,连连叩首。

“微臣定不会让陛下失望!”他声音激昂,“定当殚精竭虑,不负陛下所托!”

恰在此时,朱标从一旁快步走来。

他走到朱元璋跟前,躬身行礼,“父皇。”

“儿臣差人去附近府里买了些粮肉,”想着让这扬州城的百姓们能饱餐几顿。”

话锋一转,朱标面露无奈之色,“只是如今扬州城外树木早就被砍光,实在寻不到柴火。

无奈之下,儿臣便将自己的马车给劈了,用这些柴火给百姓们做饭做菜。”

朱元璋听闻,缓缓转头看向朱标,眼中满是欣慰与慈爱。

他抬起宽厚的手掌,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语气中满是赞赏:“标儿心善呐,以后等咱人老了,你必将是一位仁君。”

说罢,他又将目光投向刘伯温,“你说是不是啊,伯温?”

刘伯温赶忙拱手说道:“陛下所言甚是,太子仁厚,心怀苍生,日后定是仁义之君,实乃百姓之福。”

朱元璋听刘伯温也这般夸赞朱标,嘴角忍不住上扬。

可这兴致一起,他心中又莫名生出几分恶趣味来。

他微微侧头,目光看向刘伯温:“伯温呐,那你觉得咱算不算一个好皇帝?” 刘伯温听闻,微微一怔。

他拱手说道:“陛下驱逐蒙元,恢复汉家江山,此乃泼天之功,震古烁今。

这般功绩,必将青史留名。

陛下自然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实乃我大明之幸,万民之福。”

待那凉肉被精心烹制成一道道美味菜肴,白花花的米饭也冒着腾腾热气出锅。

扬州城仅剩的几十户百姓,在官员们的引领下,战战兢兢地来到城外。

随行的士卒们,手捧装满米饭和菜肴的碗碟,有序地给百姓分发。

那些百姓,个个饿得肌黄面瘦,脸颊凹陷,皮包骨头。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肉香,钻进他们的鼻腔,撩拨着他们的味蕾。

百姓们忍不住,喉结上下滚动,口水止不住地流。

然而,一抬眼,当今皇帝陛下就站在不远处。

他们心中满是敬畏与害怕,身子微微颤抖,手脚都不知该如何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