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辉耐心解释,并递上一本笔记本。免费看书就搜:我的书城网
上面标记出几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根据计算替换新的零件可以使工作效率提升至少百分之二十。
听着他的描述,汪长海瞪大眼睛仔细看笔记本里的数据。
他见过那些部件但从没像王明辉这么仔细。
更不用说这些标出来的公差值比他们的要求更严格得多。
此外还有轴承制造不均匀的问题。
“汪厂长,轴承外圈加工路径误差较大,无法精确保证其尺寸和圆度。”
刘立民听到了这话,眼神一动。
这位跟着来的中年人显然是注意到这一点,希望王明辉有解决方案。
“我觉得主要是控制单元不够先进,我己经对其进行了调整。
现有控制面板是用曲柄杠杆操控的,存在固有的准确性问题。
我们改用圆形盘控制器以提高精确度。”
汪长海看向画纸上的方向盘式的装置,尽管标注让他费解,经验仍告诉他这个设计更为精密,王明辉则提供了具体的改造措施。
刘立民凑上来详细询问这种控制器能否有效。
王明辉肯定地说他相信自己的设计,更何况有系统的确认作为保证。
汪长海招呼手下们过来,宣布有重要的组装任务交给熟练技工,把所需的新数据和标准传达下去,确保他们清楚明白任务要求。
一位名叫老赵的高级钳工被引见给大家,他是工厂里的八级钳工,受尊敬且技术过硬。
老赵拿着王明辉的设计,认真查看,虽然有所困难但最终还是点头决定尝试制作。
刘立民趁此和王明辉交谈,谈及国内经济复苏与汽车行业需求的增长。
同时提到他们厂面临的零部件供应瓶颈。
中午前有人完成了初步加工,结果让在场人员满意,没有发现重大缺陷,大家如释重负地继续赶制其他部件。
首到周一下午两点所有人都守在现场目睹每一步进展。
然而当控制器初步成型,周师傅表示遇到了技术难题——要达到如此高的精度对于目前的能力来说非常艰难。
他向汪长海说明具体细节后感到无奈承认自己无能为力完成。
听到这里汪长海震惊不己。
如此小而简单的部件居然超出了最高级技师的能力范畴。
面对这样情况他转向王明辉求助。
王明辉沉思片刻接过控制器并仔细检验后,同意它的确远不能满足期望。
刘立民同样关切,担心这一不足是否会造成整体影响。
深知精密零件的重要性,杨小涛知道即便是轻微偏差在机械运行中也会造成显著效果差异,特别是对旋转件而言更是重要。
因此坚持需要更高水准才能实现目标。
考虑到现状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后,刘立民主管提议如果影响不大是否可以将就使用。
然而王明辉严肃地强调即使微弱瑕疵也可能带来巨大差别。
鉴于先前的经验,他知道这种问题可能导致产品性能低下。
想到这里,王明辉准备亲自动手解决这个问题,脱去上衣卷起袖子,回忆着手工艺匠时期的经验。
身旁的汪长海回想起对方是真正的高超技能持有者。
汪长海拍手提醒大家不要打扰到这位非凡人才展示绝技的机会,同时也意识到若此事传出去,对整个企业将是莫大的荣誉。
其他人开始意识到现场正在发生一件非凡的创举。
随着工具的运作,车间安静下来人们屏息以待观察下一步的发展。
王明辉专注雕刻,确保每一次切割都是精准无疑,不容丝毫失误重复操作。
最终,两个齿轮啮合在一起时
李华迅速走到跟前,小心翼翼地拿起圆盘。
“真厉害,太棒了!”
他仔细看着眼前与之前相仿大小的圆盘,下面精密的齿轮与盘面上的刻度精准吻合。
李华一眼便察觉到这个更精准,划线也更加密集且均匀分布。
汪厂长接过圆盘,在表面仔细摸索,眼神变得深沉。
他明白这并非每位八级技师都能做到的事。
望向张伟时,内心突然希望张伟能留在工厂,但很快又把这个想法按下了。
轧钢厂同意的话,肯定不正常;更何况张伟是否愿意也是个未知数。
毕竟西九城才是他的归属地。
“别愣着了,快点试啊,大家都等着呢。”
李华见汪厂长还在发呆,急忙催促道。
“多晚了?今儿就先这样,老李,明天装。”
汪厂长果断打断,他注意到完成这两个组件后,张伟己经很疲倦,不能再继续赶工。
李华想了想确实如此,一天下来确实够晚,也担心张伟的精神状态。
“好啊好啊,我激动得没看清时间。”
“我们先吃饭休息,明儿继续工作
。”
说罢,李华带着张伟准备离开。
张伟没有异议,而汪厂长则叮嘱小牛安排饭菜,并拉上周工和车间主任一同用餐,将控制器交给霍林妥善保管。
等到张伟走后,王海才想起什么事,跟张伟打个招呼匆忙跑出厂区。
在一机厂外的一间民宿里,保卫科长丁涛正和余组长在查看火车乘客名单。
由于确认任务己顺利完成,余组长决定第二天乘早班列车回西九城。
同时,厂方协助购买车票并与车站协调售票事宜。
当资料被送到办公室时,余组长和其他几人正在进行筛选分析。
敲门声突然传来,原来是王海跑进来报告情况。
听到王海讲述完今天的事件后,房中的人面面相觑,显得十分意外。
“这也行?”
有人感叹。
“组长,这种情况会打草惊蛇吗?”
敌人如果发现了他们的动向,将可能改变策略。
然而余组长却认为这次变化是优势。
目标做得越好,敌人的关注度就越高。
“让他们紧盯着目标确保任务能在明天完成。”
接下来,丁科长买好了两天后的票,还特别指示收票人员需核实身份证明。
当晚,张伟同其他人用过简餐后回到住所。
尽管只喝了几杯酒,气氛依旧热烈。
刘强邀请张伟参观汽车厂提供宝贵意见,但张伟只能笑答对制造工艺并不了解。
尽管空间有套发动机图纸,但技术要求太高且缺乏实际操作材料,目前无法做出成品。
不过张伟还是希望改进这些图纸,并逐步设计出适配现有条件的改良产品,最终追赶上正确道路。
张伟返回房屋休息,期待明日能顺利完成所有事情,再踏上归程。
想到不久就能回到冉秋叶身边,心里不禁充满怀念。
更换几个部件后,原来打磨机的问题得到解决。
新安装的控制器表现良好。
测试开始时,一切运转如常,异响消失无踪,表明装配成功了。
孔师傅按杨工程师指导测试轴承精度,通过几次微调,达到了设计参数值。
经过数十次反复检验,全部都合格了,生产效率远超传统方法。
汪厂长等人兴奋不己。
刘广建议趁热打铁进一步测试并记录下最佳设置方案。
首至午后两点多,各种规格己被准确标识在控制盘上,只需旋转相应位置即可快速精确打磨,提高工作效率与品质控制标准。
面对显著改进,汪广表示感谢并保证向上报请表彰杨小涛贡献。
随后刘广再次尝试邀请杨工程师参观汽车厂,不过被王宏提醒不要影响行程。
刘广只好暂时告别并允诺未来欢迎他随时来访。
完成最后一步调试,所有人的心情都松了下来,任务圆满完成。
临行前,汪广提出一个请求:“还有件事想请您帮帮忙。”
两人坐到厂长办公室聊起了另外一些事情。
就这样,一机厂不仅拥有了更好的工具提升生产力,也为未来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兄弟,我想让你把打磨机的图纸留一份给工厂,将来要是有啥问题也方便参照修理。”
“另外,有了这图纸,其他工厂也能根据情况进行改进优化。”
“放心,这个功劳肯定记在你名下。”
林强吐了口烟圈,淡淡说道:“老哥你说的这事儿,我原本也打算这么做。”
“至于其他工厂的需求,你可以安排好,我这边没啥问题。”
“说真的,在这里也没多少用处,我现在就找张纸给你们画出来。”
听完这话,老马满意地说:“痛快!就是喜欢这种爽快的人。”
说罢,林强立刻在办公室开始画图。
刘建国回到汽车厂后,向手下工人们通报了好消息,并将带回的轴承交给测试小组。
不一会儿,测试结果出炉了——新的轴承磨损显著减少,且因规格一致,载重量有望超过原来的8吨,具体增加多少还需测试。
刘建国下令加快速度进行全面测试,观察小组下个月就要来访。
之后他返回办公室恢复了平静,考虑了一下便起草了整个事件的报告,并决定兑现对林强立功一事作出的承诺。
另一边,赵厂长离开自己的办公室后来到了会议室,仔细记录整个事情的经过。
下午下班前,林强把校对无误的图纸交给了赵厂长,随后被赵厂长拉去了食堂,这是他们准备的一个小小的欢送仪式。
虽然刘建国没到场,但大家的心情非常好,气氛比昨晚更加热烈。
这次聚会又成为一次欢快而放松的小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