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用不着给他留太多,就随便意思下就好。
这小子在工厂肯定没少吃。”
两人聊了一会儿,晚饭备好了,棒儿跟以往一样,端着一个满满当当的碗往李柱家走去。
“小叔叔,该吃晚饭了!”
棒儿进了李柱家的门,朝床上的李柱喊了一声,随后把碗放在桌上,忍不住抓了一块肉,跑开吃了。
“嘿,你这个小家伙,连我的肉都不放过!”
李柱笑着追了几步,但很快就坐下来拿了一个馒头,慢慢地吃了起来。
吃完之后,他数着碗里的肉片:“原来才这么点儿啊……看来还是找个疼自己的媳妇比较好啊……”
第二天,杨小涛背着包准备离开西合院时显得有点紧张。
走到轧钢厂,门口被赵科长拦了下来。
“杨工,厂里安排小李同志与您一起去任务地点工作。”
旁边的李文博背好背包和水壶正笑着打招呼:“一起上路真是太好了!还有伴能聊天。”
赵科长接着说:“路上一切以安全为主,希望能平安归来。”
“放心吧,我知道。”
接着厂里为他们申请的一辆车到门口接上了他们,首驶火车站。
来到站台上,两位告别司机,王皓掏出了车票,一人一张递给对方。
车票样式有些不同,限乘两次并且有效时间2天,引起杨小涛的兴趣。
王皓解释称如果途中停站也可以重新登车,但是不超过三次限制。
检票时,队伍不太长,很快他们便顺利通过并上了车厢。
坐在木头座椅上,杨小涛感到一种怀旧的兴奋感。
这趟旅程中他还遇到了南苑技术学院的大学生李磊等人。
一路上,三人相谈甚欢,并且偶有其他学生过来交谈。
李磊分享了一些造船厂的见闻和对未来工业的期望。
杨小涛突然想到关于蒸汽机的重要性。
他激动地记录下来几个字,陷入深思当中。
中午十二点多的时候,火车停在德州站。
看到站外熟悉的场景——尤其是那些销售扒鸡的摊贩——唤起了他的回忆与现实感。
他相信,不论是在哪个时空,当下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也是值得用心体验的经历。
李文博也买过类似的,但吃起来味道和超市里买的几乎没什么区别。
后来听德州的朋友说,要想吃到正宗的德州扒鸡,一定得吃新鲜现做的,那些真空包装的是不能吃的。
陈晓峰思考着什么,眼神看向窗外,人们忙着上下车,却不见有人卖扒鸡的身影。
他觉得也在理,这年代谁敢在车站随便卖这种特产呢?
火车又启动了。
张辉看着逐渐远去的德州站,“这德州站虽说是德州的名字,但却是天津方面管理。”
“这是为什么?”
“不清楚原因,不过过了这里就归山东省管辖了。”
陈晓峰点点头,旁边的张辉看了看表,将近中午,“要不我们吃点东西吧?”
提到这个,陈晓峰确实有点饿。
刚好列车员路过,两人于是又添了些水,拿出事先准备的干粮开吃。
张辉带的是玉米饼,陈晓峰带的是馅饼。
两人都没打算张扬,在路上就吃简单实惠的食物。
不一会儿,对面的年轻人也开始吃饭,只是拿了个馒头。
吃完后,陈晓峰将外套领子拉高护住头靠在窗边打起了盹。
熟悉的铁轨声传来。
这次他想着用蒸汽动力替代内燃机的方案。
虽然动力不如现代,但仍强于纯人力建设。
关键是现有蒸汽技术己经相当成熟,火车仍在使用这种古老的能源。
想要改进必须有实际设计图和参考资料支持。
突然一阵喧哗将他从思索中唤醒。
“黄河!”
有人喊道。
他睁开眼,看到火车正靠近黄河段,西周乘客都兴奋地讨论起眼前的壮阔景象。
再往前不远就要抵达目的地。
过了一会儿,列车在市区的一个小车站停下,他们跟随人群鱼贯而出,随后与迎接车辆汇合。
“这边。”
等人群分散些后,才走向停着的吉普车旁,守候在那里的是两位穿着军服的人。
他们与接站的人对上暗号。
接站员自我介绍:“你好陈同志,欢迎来到我们的机械厂,我是保卫科干部霍伟。”
完成见面礼节后,几人登上汽车前往机械厂。
车外可见一片繁忙工厂场景:高耸的大烟囱、运作中的重型机械及忙碌的工人们。
在一幢办公楼门口下车时,一名胖大的男子迎上前并伸出热情的手。
经介绍,陈小锋才知道此人正是这家大型机械设备厂的总经理李明德。
双手相握之际,李经理表达了诚挚感谢,并且赞扬了几位来访者所做贡献。
“欢迎你来这里学习,杨厂长提到你会为我们带来宝贵知识与技能。”
李说道,“我听说你们那边的新发明己经应用到了生产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陈晓峰会意地笑了笑回答道:"李总过奖了。”
然而当他了解到具体的问题——即解决卡车发动机轴承质量不高问题的时候感到一丝压力。
他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任务。
“我们为泉城重卡制造提供了不少配件。
这款车型虽然在国内表现优秀,但发动机性能还有待提高,”
李说明情况。
他还特别提到,当前生产的黄河牌重型货车使用的引擎是从旧式船舶引擎改造而来。
李还补充说:“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轴承的质量不够稳定,这对我们卡车整体性能影响很大”
。
会议结束后,李安排人带领参观厂区和住宿。
简陋但整洁的临时住所让人心情平静,陈小烽整理心情准备接受即将来临的任务。
他知道这不仅是一个挑战,更是一次深入工业一线锻炼自己才能的机遇。
尽管心里清楚事情的重要性, 陈小峯仍旧保持冷静。
“李先生,请您理解,修理轧钢机和改良轴承机器是完全不同的领域。”
他耐心解释道。
“不急, 事半功倍嘛,”
李继续鼓励道。
“不管是什么设备都需要细心维护。
我对你有信心。”
内心深处陈小烽有些疑虑。
轧钢机的成功修复依靠的是详细的图纸资料,而现在对于这打磨机,一切都是未知数。
如果不能成功改善这打磨机将会显得自己很失败。
念至此,他暗暗担心起这胖子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但实际上李找来的背景并不简单。
在一家大型工厂中,面对棘手的机械故障问题,领导们束手无策,唯有寄希望于一位年轻的技术人才。
张主任虽然表面不在意,但内心十分焦虑。
工厂己经请来了所有能请到的专业技师,甚至八级技工大师傅也来试过了几次,依然未能解决问题。
若这次还无法修复,他将不得不为此承担责任,黯然离开。
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尤其是像这样的大厂。
张主任深知一厂之长与副职间的关系常常紧张,彼此各有立场和权力争夺。
最近从上级调来的新任副职正是风华正茂、渴望政绩的人选,原本张主任依靠自身优势还能稳住局面,但这次却因一个失误而陷入被动境地。
张主任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这位年轻人身上,期待着他能扭转乾坤。
“你对我们有信心有什么用?”
杨技术员心想,“我连机器都没见到。”
就在这时,办公室涌进一群人,几乎将空间填满,场面一度混乱。
人们围绕着年轻的杨工程师欢迎他的到来。
其中一个人叫马国强,人高马大的他特别大声讲话,“你要是不来,我们就要加班加点干活了。”
张主任见状急忙安抚大家,并正式介绍了这位来自轧钢厂的技术顾问,众人纷纷表示欢迎和支持。
“我相信在杨工程师的带领下我们能够战胜困难。”
张主任鼓舞士气说。
“你们有没有信心?”
人群立即齐声响应,“有信心!”
这种激情让杨技术员感到头痛不己。
尽管如此,他知道此时需要团结一致、鼓舞士气。
为了响应大家的热情,他也以激昂的声音喊道:“让我们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这一呼得到了更热烈的回应。
之后,杨技术员跟随当地负责人霍干事前往安排好的住处,并被告知明日将共同解决设备的问题。
路上遇到的职工对北京来的客人充满好奇,七嘴八舌地提问,而两位外来者则尽力解答这些问题。
晚饭时间,一机厂的同志们特地准备了打卤面,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味道。
与此同时,负责保卫工作的余组长也在与厂内的安保人员商讨接下来的工作方案,确保整个过程中的一切顺利进行。
夜幕降临时,陈坡村的一个广场上举行着电影放映会。
人们裹紧棉袄围坐观看银幕上演绎的故事。
一位年轻的放映员李川正专心操作着电影播放装置,回忆起自己获得这份工作背后的曲折经历。
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改善生活和建立个人未来的宝贵机会。
李大海凑近小声说,同时伸手拍拍椅子,“这次办好后,我一定给你换个新的!”
他一边说着,一边手上的动作却没有停下。
只见他左手一甩,一把扳手出现在手中。
迅速扫视西周之后,他弯腰开始在后轮上忙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