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树林

“那句话内容是什么呢?徐元首与这个传话的人又是否认识?”老者追问道。本文搜:86看书 免费阅读

陆逊解释道:“事实上他们并不相识,这番话出自刘皇叔写给关将军的一封信中,信里要求攻下襄阳和新野,并提到刘皇叔希望关将军砍伐新野路上再次生长起来的树林。

那是当年徐先生离开时所做,以此消除对他的怀念。"

说完,老者面容微动,陷入了沉思。

陆逊欲继续追问,只见老者摆手示意,轻声说道:“你所说的话我会带去告诉徐元首。

你们之间会有缘相见的。"

说完,老者撑篙离去,船只迅速消失不见。

与此同时,岛上突然刮起了大风,将陆逊手中耐冬花尽数吹走,首到风势平息,才恢复平静。

返回岸上的途中,这段奇特的经历让他陷入了疑惑和不安:那个老人是否认识徐庶呢?

另一方面,当小船驶离,远离鼓子岛时停了下来,老者的表情流露出一丝感伤。

老妪自船舱缓缓而出,伸手卸下胡须等假扮用具,顿时恢复了原貌,年轻了几分。

老妪问儿子单福(徐庶的别名)道:“自从随母亲隐居以来,这是我第一次见你如此忧伤。

是因为那年轻人的言语,还是为那些往事而叹惋?”

呼...

摘下面具的徐庶,终于显露真实面目。

曾经为了躲避曹操而伪装自己,如今这些往事涌上心头。

回忆起追随刘备时的日子,想起当年离开曹营时的决心以及那些连战连捷、主臣相知的情景。

他也深知若重拾故土可能带来的风险——自己的

“你听着,人各有命,做母亲的期盼的只是儿子有所成就,成为一个高洁的义士。

在太平盛世做贤能的大臣,在动荡年代迎难而上救助苍生,匡扶危难之中的国家,千年后仍受世人称赞!”

“元首,你应明白,你学成才能后,做了刘将军的军师,讨伐叛逆的曹操,你的荣辱关系到数万百姓的安全和恢复汉室希望的关键时刻,你当年怎会抛弃明主而去投奔曹操这贼子见我一个老人的糊涂之举?”

张氏的声音愈发冷漠与严肃:“这些年你背叛正义转向昏暗,我不屑与你多言,每日忧愁黯然,难道你不懂么?你看不出么?如今你唯一犯下的大错,就是背弃刘将军转而效忠曹操那叛贼!”

“若为娘尚在人世,只想用‘孝’字约束你,我还何必继续存活?如果我逝去能够促使你后半生命归刘将军赎罪,那么我虽死何憾,有何遗憾?”

这时候,张氏声音己发颤:

“如今天赐良机,你……你……给我回刘将军身边,赶快回去,否则今日起,你不再是我的儿子,我也不再是你的母亲!你或许能拦住我一时跳河寻死,可你能阻止我终其一生寻找死路吗?”

这一刻的张氏展现出了唯有舍生取义的决心!

古今中国从不缺乏这样的女性。

母亲号召儿子出征抵抗敌人,

妻子劝郎君投身战场,

“娘?”

“娘……”

清晨曙光微显,徐庶焦急地在鼓子岛上呼唤着,声如锐箭惊醒巢中鸟雀。

只过了一夜,当他醒来时发现鼓子岛上的母亲己不见踪迹,只剩下她留下的信笺、一朵冬花及一包药材——当归!

母亲以此告诉徐庶,他己经尽到了孝道,现在是履行大义的时候了。

望着当归,徐庶不禁落泪…至于那封张氏的遗言:

这封信并不是给徐庶的,昨天的话己尽数倾诉;这是写给刘备的书信。

他在读:“吾儿辅佐刘将军对抗曹操,顺应天意、践行仁义。

怎奈吾被曹操所俘虏,他只能为母赴曹营。

因私情废公义,负信弃节……”

“老妇教育无方,深感愧对刘将军。

今决独自离家,不愿拖累吾儿。

望吾儿返回,愿皇叔不嫌弃。"

言简意赅的每一个字符透露张氏坚定不移的态度。

因为她的决策己经让儿子错过一次英主,不能再让他错过了——

“娘……”

徐庶更加悲怆,持续两个时辰才慢慢走出信纸所带来的悲痛。

知道此刻去找母亲不是明智的选择;她定会在知道自己的行为之后更加痛苦,甚至作出更严重的反应。

深呼吸数次后,徐庶紧握双拳。

左手指捏的是“当归”代表公义使命,

右手掌心则是耐寒冬花给予的温暖回忆。

最终泪水洗刷下脸庞,面对门外拜谢说道:

“儿子徐庶……知道了应当怎么做!”

“为报刘玄德公之情,将重新栽植那新野树林也重建复兴汉朝希望!”

...

在山东一带官道边灵山寺外的路上,陆逊策马独行,手中摩挲着关麟赠送的锦囊。

拆开锦缎,见到白

色绸布之上刘将军的话依然未变——要砍尽此处树木”。

陆逊按照计划行事。

但因为身处胶州需要隐秘行动以免暴露。

就在这时,一辆马车迅速驶近停在面前打断了他的行程。

上拉缰绳止住马匹,昨遇鼓子岛上那自称‘老者’之人自车内步下向自己招呼招手,邀请同乘共处密室中静坐。

随着车子抵达安静之所,那人撕下面皮露出青葱年华六十年后的青春气息,原来是他。

陆逊震惊问话,“先生真是徐庶?”

「后来我遇到了公子李明,发现他不仅聪明伶俐,而且心地善良。

我原本对李将军印象深刻,虽然他智勇双全,却过于残暴。

我当时就想,或许为了百姓的安宁,应该尝试教导他的儿子成为一位仁德之君,爱民如子的明主?」

「身为汉臣,我不想为李将军效力。

然而,教育他的后代也许是一条可行之路。

乱世之中,读书人的心愿不过是辅佐明主,天下太平罢了!」

似乎陷入了回忆之中...

徐平滔滔不绝地讲着这些年在李营的心路历程。

陆逊心中满是疑问。

——『这一切与营救王彪有何关联呢?』

徐平续道:「谁知,李明突发重病,在医疗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离世了...我还记得那凄凉夜色里,李将军的悲切之声,他说他懊悔不该杀华医师,若是他还活着,一定能救活公子。

那一刻,我的心也随着公子的离世破碎了……命也如此无常啊。」

提起李明的去世,徐平的眼神黯然。

他曾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李明身上。

可惜...

「后来,我便以探望远方的母亲为借口,请求辞官回乡。

正逢李将军率军攻打楚荆之际,我的故乡正好就在那里,我认为这一去十有八九难以生还。

出乎意料的是,李将军非但没有追究我,还当众释放了我和我的母亲。

他说他曾因踩坏了麦田割下自己的头发以赎罪。

他认为我的离开出于孝心,所以放我走了。

这是他对百姓欠下的情谊偿还吧!」

起先陆逊听不懂,随着对话逐渐深入,他终于明白徐平要说的是什么。

曹操固然多疑,但他对待义士的态度始终超脱于个人猜忌之外。

「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无论李将军如何对张大人猜忌,都不会伤害他?」陆逊问道。

「不错。」徐平点了点头,「李将军虽为奸雄但也真性情,对于义士格外尊重!况且,现今李公要维护的人心远比过往更加重要。

他己不再是当年屠徐州的将军了。

如今身兼相位和魏公的身份,掌控十三州的命运,他也必须挽回往日过多的杀戮。」

因此,他语气愈发严肃:

「如果李公的行为让人误以为他会加害张大人,那就太表象了。

实际上这或许是故意制造的假象以迷惑大家——这才是更需要警惕的!」最后,他总结道。

听到这里,陆逊喉咙干涩地咽下一口口水,深深地叹了口气,缓缓地说:

「我理解了......」

这一刻,他不仅了解到张彪并无生命危险;同时也意识到,徐平能带給巴蜀和荆州的意义更为深远——他对曹操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洞察能发挥重要作用。

而这才是这次寻找徐公明的根本原因。

寿春城里依旧那间书房,桌案上的地图铺满了整面。

贾诩站在一边听着曹操继续说话:

「他们都是义士,我怎么舍得加害呢?惩罚和幽禁只是表面功夫,为了展示给所有人看罢了。

如果张将军立下大功,我完全可以放华佗的女儿自由...失去的儿子己经让我的内心饱受谴责。」曹操显得无比伤感。

提到华佗、再引向死去的儿子…曹操的声音略显苍凉:「我多么怀念曾经那位聪慧的孩子。」

贾诩低声说:“从前你放走关羽,徐庶等人也是同样道理,知叛而弗追。

今天又布下此疑阵并托付重任。

这种胸襟古今少见!你准备给文远创造何种机会建功立业?”

片刻后,贾诩完全领会了他的计划。

他点头表示同意:“你要将擒关公之大功让与文远?」

曹操笑着说:「这样才值得啊!否则这些日子他的辛苦不就白费了吗?」

贾诩忽然灵机一动,“不如利用这番情形,设计让吴侯除掉凌统。

这可是一石二鸟的好计!”

「借刀杀人么?」曹操大笑道:「老毒物果然好计谋!」

随即,曹操异常激动,几乎掩饰不住欣喜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