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仔 作品

第199章 聊斋故事之鬼母

青阳县地处群山环抱之中,云雾缭绕的山间,藏着一个名为青石村的村落。村后有座古老的宅院,院墙爬满青苔,朱漆斑驳的大门常年紧闭,唯有一阵风掠过,门轴发出“吱呀”声响,似在诉说着无人知晓的往事。村民们传言,这宅院里住着一位鬼母,每到月圆之夜,便能听见孩童的啼哭与女人的啜泣交织,让人不寒而栗,久而久之,宅院周围便成了村民们避之不及的禁地。

村中有个名叫阿宁的少年,年方十六,生得眉清目秀,心地善良,只是自幼父母双亡,靠村里乡亲们接济长大。阿宁常听老人们讲起那座宅院的传说,心中虽有些害怕,却也充满好奇。

一日,阿宁在山中砍柴,不觉间天色渐晚。归途中,他竟迷失了方向。山林间暮色渐浓,雾气弥漫,四周寂静得可怕,唯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猫头鹰的叫声,更添几分阴森。阿宁心中慌乱,四处寻找出路,却越走越迷茫。

不知过了多久,阿宁眼前突然出现一抹微弱的光亮。他心中一喜,急忙朝着光亮的方向奔去。待走近,才发现竟是那座传说中的宅院,此时大门虚掩,昏黄的灯光从门缝中透出,仿佛在召唤着他。

阿宁站在门前,犹豫片刻。此时山间冷风呼啸,寒意刺骨,他一咬牙,轻轻推开了门。“吱呀——”门缓缓打开,发出刺耳的声响。阿宁小心翼翼地迈入门内,穿过幽暗的庭院,来到一间亮着灯的屋子前。

屋内,一位身着素白衣裙的妇人正背对着他,怀中抱着一个襁褓。妇人的长发如瀑,遮住了她的面容。阿宁见状,心中一惊,刚欲开口,却见妇人缓缓转过头来。只见她面色苍白如纸,毫无血色,眼神空洞而哀伤,嘴角却挂着一抹诡异的微笑。阿宁吓得后退几步,险些跌倒。

“别怕,孩子。”妇人的声音轻柔却透着一股寒意,“这么晚了,你怎么会来到这里?”阿宁定了定神,结结巴巴地说出自己迷路的经过。妇人听后,微微点头,道:“既然如此,今夜便在这住下吧。明日一早,我便送你出去。”

阿宁心中虽害怕,可此时外面漆黑一片,实在无处可去,只好点头答应。妇人让阿宁在隔壁房间休息,随后抱着孩子离开了。阿宁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妇人那张阴森的脸,久久无法入睡。

夜半时分,阿宁被一阵婴儿的啼哭惊醒。他屏住呼吸,仔细聆听,哭声是从妇人的房间传来的。紧接着,他又听见妇人轻声哼唱的催眠曲,声音悠扬却透着无尽的凄凉。阿宁好奇心作祟,悄悄起身,蹑手蹑脚地走到妇人房间门口,透过门缝往里看去。

昏暗的灯光下,妇人正坐在床边,怀中的孩子啼哭不止。突然,诡异的一幕发生了,妇人的脸开始扭曲变形,原本苍白的皮肤变得青紫,双眼凸出,指甲变得又长又尖。她一边哄着孩子,一边用尖利的指甲轻抚孩子的脸庞,那模样仿佛随时都会将孩子撕碎。阿宁吓得魂飞魄散,差点叫出声来,他强忍着恐惧,悄悄退回自己的房间,用被子紧紧蒙住头,浑身颤抖不已。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阿宁睁开眼睛,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驱散了些许黑暗。他鼓起勇气,走出房间,却发现整个宅院安静得可怕。他四处寻找妇人,却不见踪影,唯有庭院中飘落的几片枯叶,在微风中打着旋儿。阿宁不敢多做停留,急忙朝着大门跑去,推开大门,头也不回地朝着村里奔去。

回到村里,阿宁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了乡亲们。村民们听后,脸色大变,纷纷摇头叹息。原来,多年前,这宅院里住着一户人家,男主人是个商人,常年在外经商,家中只留下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商人的妻子温柔善良,对孩子更是疼爱有加。

一日,商人从外地归来,带回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原来,商人在外面早已另有所爱,此次回来便是要休妻。妻子悲痛欲绝,苦苦哀求,却无济于事。商人不顾往日情分,强行将妻子赶出家门,还将孩子留在了家中。妻子在雨中痛哭流涕,绝望之下,竟投井自尽。

自那以后,宅院里便时常传出怪异的声响。有人说,商人的妻子死后化为厉鬼,她心中牵挂孩子,不愿离去,每到夜晚便会回到宅院,寻找自己的孩子。而那个孩子,在母亲死后不久,也因病夭折。从此,这座宅院便成了鬼宅,那哀怨的鬼母,也成了青石村村民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阿宁听后,心中充满同情与恐惧。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自那夜之后,阿宁常常在梦中见到那位鬼母,她依旧抱着孩子,眼神哀伤地看着他,嘴里喃喃自语,却听不清在说些什么。阿宁被噩梦折磨得日渐消瘦,精神恍惚。

村里的一位老道士听闻此事,来到阿宁家中。老道士看了阿宁的面相,又听他讲述了事情的经过,沉思片刻后说道:“那鬼母心中执念太深,她见你心地善良,定是将你当作了倾诉之人。若想摆脱,需得去那宅院,了却她的心愿。”

阿宁心中害怕,可想到整日被噩梦纠缠,实在无法忍受,只好咬牙答应。次日傍晚,阿宁在老道士的陪同下,再次来到那座宅院。此时的宅院,在夕阳的映照下,更显阴森。

他们走进宅院,四处寻找鬼母的踪迹。忽然,一阵阴风吹过,鬼母出现在他们面前。她依旧抱着孩子,眼神中多了一丝期盼。老道士走上前去,双手合十,说道:“这位女施主,冤有头债有主,你既已逝去,何苦执念太深,困于此地,还连累这无辜的孩子。”

鬼母听后,眼中流下泪水,声音哽咽道:“道长,我并非有意害人。只是我放心不下我的孩子,我想带他走,可我找不到他的魂魄。”原来,当年孩子夭折后,商人将孩子草草埋葬,后来商人一家搬离此地,孩子的坟墓也渐渐无人知晓。鬼母死后,四处寻找孩子的魂魄,却始终一无所获。

老道士听后,叹了口气道:“你放心,我们定会帮你找到孩子的魂魄,让你们母子团聚。”随后,老道士让阿宁和他一起在宅院里四处寻找线索。他们找遍了整个宅院,终于在庭院的角落里发现一块残破的墓碑,上面的字迹早已模糊不清。

老道士仔细查看,凭借多年的经验,判断出这便是鬼母孩子的墓碑。他们在墓碑附近挖掘,果然找到了一具小小的骸骨。鬼母见状,扑了过去,将骸骨紧紧抱在怀中,痛哭失声。

老道士开始做法,口中念念有词。只见一道金光闪过,骸骨渐渐化作一缕青烟,融入鬼母怀中孩子的身体。孩子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鬼母的面容也逐渐恢复了生前的模样,不再阴森可怖,而是充满了温柔与慈爱。

鬼母看着老道士和阿宁,感激地说道:“多谢二位相助,让我们母子得以团聚。我心愿已了,这便去投胎转世,不再逗留人间。”说完,鬼母抱着孩子,身影渐渐消散在夜色中。

自那以后,那座宅院恢复了平静,再也没有传出过怪异的声响。阿宁也不再被噩梦困扰,他时常想起那位鬼母,心中感慨万千。在这世间,最伟大的莫过于母爱,即便身死魂消,那份牵挂与思念,也永远不会消散。而青石村的村民们,也渐渐淡忘了曾经的恐惧,那座宅院,也在岁月的流逝中,慢慢被杂草覆盖,成为了一段尘封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