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傅员外的尸体后,傅容立刻派人去通知他母亲李氏以及兄长傅兴,同时命人报官,顺天府派人来查案,但查了许久没有结果,眼看着舆论越来越大,刑部接手了这个案件。
这件案子,最怪的地方就在于书房里只有傅员外一个人,没有密室也没有密道,但门窗紧闭,都是从里面反锁。
那么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凶手是怎么逃出去的?
根据仵作判断的死亡时间,刑部审讯了所有人,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有不在场证明,哪怕有几个人没有,但他们所在的位置离书房都很远,想要到书房就避不开其他人的视线。而且他们做不到神不知鬼不觉地到书房杀了人,然后再回到自已的位置。
如此一来,事情就陷入了僵局。
他们破解不了密室杀人的谜题,案件就不能往前推进。
高烨学看完了所有卷宗,整个人陷入沉思。
突然,他睁开了眼睛。
张骞熙一直注意着他,连忙问道:“有思绪了?”
高烨学看他:“我饿了。”
为了早到京城,高烨学连夜赶路,早饭没吃,如今正午都过去了,他饿得肚子都开始叫。
张骞熙:“......我请你吃饭。”
高烨学没有推辞:“多谢张兄。”
卷宗肯定是不能带出公主府,高烨学放下卷宗,和张骞熙离开了公主府。
张骞熙本想带高烨学去天然居用饭,高烨学却只想在公主府附近随便找个地方,只要能吃饱就成。
张骞熙最终听了高烨学的。
等菜的途中,张骞熙问道:“对那件案子,高兄可有头绪?”
高烨学道:“有些想法,但需要再多看几遍口供。”
只要刑部给的口供真实,他相信真相就藏在口供里。
张骞熙惊讶:“高兄有把握解开傅员外死的谜题?”
他想了许久,也想不到凶手是怎么在门窗紧闭的情况下,逃出去的。
第一道菜已经上来,高烨学递给张骞熙一双筷子,便吃了起来:“现在还没解开。”
但确实有把握。
张骞熙狐疑地看他,莫非真被他找到一个大才?
张骞熙决定用完饭后继续跟着高烨学,看看他到底能不能破案。
这么想着,张骞熙也饿了,两人没再说话,专心用饭。
用完饭后,两人回到公主府,高烨学继续翻看卷宗,张骞熙在一旁无聊,但还是陪着高烨学。
一个时辰后
高烨学站起身,走到值守的人面前:“在下知道凶手是谁了。”
张骞熙整个人都精神了,眼睛发亮地跟在高烨学身后。
值守的小吏问道:“是谁?”
高烨学道:“凶手有三个,分别是李氏,傅容和管家。”
张骞熙愣了:“傅员外都打算把家业传给傅容,他何必多此一举杀了傅员外?”
高烨学解释:“因为傅员外发现了一个秘密,一个足以让李氏和傅容母子一无所得,甚至身败名裂的秘密。”
“什么秘密?”
“傅容并非员外亲子,是李氏和其他人偷情生的。”
张骞熙恍然:“难道管家就是和李氏偷情之人?”
高烨学摇头:“不是!管家和李氏是同族。我翻看了卷宗,发现李氏和管家都有一个习惯,他们都喜欢在房间的窗前放一盆茉莉花,而且他们都不喜欢吃羊肉,这是休族的习俗,在他们的族志中有记载,羊是神圣的,庇护休族世代子民,茉莉花能给他们带来好运。”
张骞熙看他:“休族?这是什么?”
“休族是一支人数很少的部落,一直生活在大山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很少出山。”
“那你怎么知道他们?”
“我曾经见到过休族的人,对他们有些了解。休族人的身上都会有和羊有关的饰品,比如李氏有一块羊玉佩,管家的荷包上绣着羊。”
张骞熙一脸佩服:“高兄知道得真多。”
高烨学继续道:“李氏嫁给傅员外后,迟迟没有身孕,她不甘心分不到家产,便和管家合谋,找外人借种,这才有了傅容,但不知为何,傅员外知道了这件事,但他不敢相信这事是真的,便让管家去调查。”
“傅府上下没人知道李氏和管家认识,管家是傅员外的心腹,和李氏平日里接触不多,谁也想不到这两人会有勾结,傅员外将调查傅容身世的事交给管家,就注定了他的结局。”
张骞熙问出最好奇的问题:“那是谁杀了傅员外,又是如何在门窗紧闭的情况下逃出去的?”
高烨学道:“直接动手的是管家,但他没有逃出去,他就在书房里。”
“什么?”
张骞熙听到这话,忍不住毛骨悚然。
高烨学:“小厮发现书房不对劲,就找来了傅容,傅容让人撞开门,那时候管家就躲在门后,在众人被傅员外的尸体吸引全部心神时,他直接从门后走出来,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
“没人注意到他是从外面进来,还是一直在书房里。何况有傅容给他打掩护,更是没人注意到这一点。”
高烨学看到书房众人的口供后,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他坚信这世上没有什么真的密室杀人,所有的密室杀人不过是故弄玄虚罢了。
张骞熙没想到真相竟然是这样:“因为他们是一伙,李氏才会帮管家作伪证。”
管家的不在场证明是李氏帮他完成,所以一开始顺天府和刑部都没有怀疑管家。
这件案子能破,是因为一具被抛尸的男子,刑部调查后发现他曾见过傅员外,剥茧抽丝后得知他才是傅容的亲生父亲。
得知傅容不是傅员外亲子后,案子变得简单,也才彻底破案。
值守的小吏怎么也没想到在刻意隐瞒傅容生父尸体的情况下,高烨学也能破案。
而且还是根据休族的习俗把李氏和管家联系在一起!
狗屁休族!
一直待在山里不好吗?非要出来作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