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章 大战倒计时(一)
无论外界的人如何仰望星空,对于第聂伯河两岸布尔什维克和第三帝国超过400万的大军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永远都只有一件事情。
那就是如何杀死对岸的敌人。
双方部队将在这里展开一场史无前例的大会战,这基本上已是事实。
大会战不可避免,无尽的伤亡也不可避免,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春天的风从宽阔的第聂伯河向两岸吹拂,带来的没有温暖,没有一丝生气,有的只是无尽的肃杀之气。
白天的时候,第聂伯河两岸的双方军队还较为克制,没有大打出手,只是偶尔有狙击手对射。
在天空中,双方的空军部队开始围绕着这片战场绞杀。
喷气式飞机和螺旋桨战斗机接连登场,每当有飞行员跳伞的时候,地面上的人总会不顾一切地扑上去,不管是己方的还是对方的。
一旦到了晚上,宽阔的河面便会被双方发射的照明弹照得一片通亮,奔腾向南的河水见证了无数小股侦察部队彼此之间疯狂的厮杀,河水同时也吞噬了鲜血和尸骸。
大战的氛围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沉重而压抑。
东岸的第聂伯河各部队因为休息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时间,部队官兵士气维持得较好。
尤其是基层的政治军官,几乎不遗余力地鼓动,始终将作战部队的士气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但是西岸的纳粹军队却有不同,虽然他们没有众多的政治军官鼓动,但是第三帝国的官兵们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清楚,一旦东岸守不住,敌人势必会穿过宽阔的平原地区,进入他们的家园,届时这些年发生在第聂伯河两岸的惨剧也会出现在家乡,那是难以想象和接受的。
尽管他们绝大多数时候保持沉默,脸色凝重,但是心中并没有多少怯战和畏战的情绪。
至少身为防守的一方,他们比布尔什维克方面稍稍占据心理优势。
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帝国陆军元帅曼斯坦因站在阴影中看着远方第聂伯河上空升起的一枚枚照明弹。
从他所在的角度看过去,第聂伯河就像是一条大地之上的银河,流光闪闪。
他盯着前方看了片刻之后,又不由自主地仰头眺望星空。
他试图在漫天的繁星中找到那个东方人发射的卫星,但是一无所获。
低头再次听到了一线阵地传来的剧烈的爆炸声,或许又有士兵在爆炸中死去。
仰望星空与尘埃里的浴血奋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曼斯坦因元帅有的时候甚至觉得这样的战争实在是毫无价值。
可这种情绪只有在夜晚的时候偶尔会流露出来,一旦进入了司令部,他又会变成那个睿智冷峻的陆军元帅。
参谋长舒尔茨中将对陆军元帅说道:
"总参谋部传来的情报,敌人的总攻将在接下来这一个星期中的任何一个时间点展开,要求我们务必加强防御。"
"上头的意思是我们不仅要守住东岸,更要尽可能地消灭布尔什维克的有生力量,只有歼灭其有生力量才能阻止他们跨越第聂伯河,给帝国军工恢复元气争取时间。"
曼斯坦因元帅看着前方微微颔首。
"部队的情况如何?"
"整体上都比较好。"舒尔茨参谋长说道。
"一线部队、二线部队以及预备队都在按照计划准备这场大会战。"
"目前我们唯一缺乏的就是空中优势,虽然航空兵部队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尝试夺回制空权,但是因为布尔什维克也投入了米格九喷气式飞机,空军的损失非常严重。"
"没有空军部队的保护,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后方的坦克部队以及炮兵部队没有屏障。"
"敌人的空军会肆无忌惮地深入我们的防区进行侦查。"
曼斯坦因毫不在意地挥了挥手。
"战争终究还是需要陆军来解决。""只要对方的陆军部队无法渡过第聂伯河,他们的空军再嚣张也无济于事。"
"对了,克里木半岛上的东方远征军最近还是没有动作吗?"
参谋长舒尔茨收回眺望远方战线的目光说道:
"除了上次动用导弹攻击我们的矿区以外,他们的海军和陆军部队一直都非常的安静。
似乎没有要离开半岛的打算。"
曼斯坦因元帅却不敢大意。
"还是要加强对南方的侦查,一旦发现远征军有所动作,就炸开大坝,用汹涌的河水彻底淹死他们。"
舒尔茨参谋长点头。
"党卫军的几个猎兵营都向指挥部报告,说是发现了北平特种部队的蛛丝马迹。与第五百空降猎兵营有过短暂的交手,但是对方的战斗素养极高。
我们的猎兵营不是其对手,甚至都无法追踪他们。
前线的军官猜测,北平特种部队出现在我们防区的纵深应该是想要搜寻我们坦克部队、重炮阵地以及导弹阵地的位置。"
"统帅部也提醒我们要加强总指挥部的防御,千万不能让布尔什维克和北平的特战部队钻了空子。"
元帅阁下的嘴角微微上扬,语气略带不屑地说道:
"小股部队,小打小闹而已,也成不了大事。
取得战争的胜利,只能依靠堂堂正正的决战。"
…
被曼斯坦因称作小股部队的海军蛟龙大队此时此刻正在距离第聂伯河总指挥部不到五公里的德军防线上蛰伏着。
蛟龙大队之所以来到如此近的距离上,主要是为了全面地截获曼斯坦因总指挥部的无线电通讯,测试军工部门的新装备。
同时蛟龙队员也存在刻意挑衅德军特种部队的意思。
蛟龙大队自从踏上这片土地之后,一直活跃在战线的各个地方,收集交战双方的信息。
同时配合总参情报部门测试以及检验各种稀奇古怪的装备。
这些装备有的专门针对无线电,有的专门针对双方的主战坦克,种类各种各样、五花八门。
补给通过空投获得,相关的试验设备也通过空投。
因为一直活跃在战线上,他们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大战将近。
这种氛围让这群久经沙场的特战队员兴奋了起来。
东方的军队经过多次改革,一些老兵已经退役了,现在留在部队里的老家伙,基本上都是为战争而生的专职军人。
数百万人的大会战,不仅没有让他们退却。
相反,对于特战队员来说,战争的规模越大,他们越是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