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期的李怀德,在轧钢厂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连厂长都给他赶下去扫地了。
凭李学武的关系,一个副科长那不是挥挥手的事。
级别?年限?那是什么玩意。
对李怀德那叫事?
许大茂、刘海中都能当小组长,李学武怎么的也得弄个科长主任啥的。
李学武都怕李怀德把他一下子提的太高,到时候被人秋后算账。
李怀德有人罩着,他可就不一定了。
不过,现在能加点工资也算是好事,至少明面上他工资又高了点。
“成,我知道了,谢谢二位替我操心。”
“感激不尽,二位领导明年过年再看我的表现。”
李学武拱手道谢。
对李学武这么表态,两位领导满意的点点头。
别说,这源头就是过年引发的后续。
李学武送礼的手笔可不小,在他看来不值钱的玩意。
但老赵两人是识货的。
都是些稀罕东西,算是重礼。
这不,年后回来上班,就想着怎么回报李学武一把。
发福利,李学武好像不缺啥。
也许吃的用的比他们还好呢。
那只有涨工资了。
所以才提议让李学武努努力。
本来按道理来讲,李学武进厂还没满一年,提级是不够格的。
但特事特办,李学武上面有人。
李怀德难道还会卡着李学武不成。
所以他们也顺水推舟,让李学武在科里表现表现,时间一到就可以加加担子。
老赵也是顺便给自家晚辈留一点人脉。
至于推自家侄子上位,他没想过。
没那个能力,上去了反而容易出问题。
还不如到时候在李学武手下混饭吃。
“行了,出去吧。”
“你这小子,太过疲懒。”
两位也没再说什么,反正以李学武的本事,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
等时候一到,往上报就成。
李学武出了办公室,几位同事还找李学武打听什么事。
和两位科长聊天,有好事关照一下他们。
李学武哪会当出头鸟,肯定不会显摆了。
打个哈哈就揭了过去。
虽然采购科比较和谐,但人性可说不准。
有些人就是看不得别人好。
李学武也确实容易引起人嫉妒。
业务就不说了,几乎他来之后,次次第一。
和两位领导关系也好,都没怎么管他。
在加上王美丽这玫瑰也和李学武亲近。
一些人心里咋想的,猜都能猜到。
年轻、活好、长得帅,有关系,好处都一个人占了。
怎么会没有心里不平衡的家伙。
只是没闹出来罢了。
所以,在采购科,李学武也就和其他人是面上的交情。
真谈上朋友的也就王美丽。
喝茶打屁聊天,混到下班的点。
下了班,李学武就和许大茂一起骑车回到四合院。
“你们俩怎么今天一起回了?”
娄晓娥接过许大茂的手套帽子挂好。
“嫂子没听说?”
“听说啥?”
娄晓娥一脸疑惑,有发生了什么事她不知道的吗。
院里这两天挺安静的,也没啥事。
“来来,我和你说,这贾家”
许大茂一脸兴奋的和自家媳妇又说了一遍。
“什么,进厂上班?你没开玩笑?”
娄晓娥错愕的张着小嘴。
贾张氏进厂上班?
“那可不,我骗你干嘛,不信咱们一起去中院瞧瞧。”
许大茂搓了搓手,一副等着看好戏的模样。
好一会,娄晓娥才接受了这个消息。
笑了笑,感觉一言难尽。
要知道轧钢厂最初可以算是她们家的产业之一。
现在的变化她都已经看不懂了。
要是以前,这么大年纪,谁要啊。
招进来不也是浪费工钱。
娄晓娥以前去过轧钢厂,那时候她家还算明面上的股东。
她看过那些工作,说实话她这么年轻都不一定干的来。
贾张氏这好吃懒做的主,能受得了那个?
娄晓娥不信。
不过现在厂子属于国家的,她也管不着,反正也是国家开工资。
想到这,娄晓娥也来了一些兴致。
“走走,一起去瞧瞧。”
三人放好东西,都往中院汇聚。
三人一边闲扯着家常,一边时不时地将目光投向贾家那扇紧闭的屋门。
似乎想要透过门板,想看看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好戏上演。
屋内,秦淮茹正耐着性子,苦口婆心地给贾张氏做思想工作。
没别的,贾张氏现在又后悔了。
当初,贾张氏之所以点头答应去厂里上班。
李学武在其中可是起到了不小的催化作用。
自从李学武进了厂,那日子就跟开了挂似的,蒸蒸日上。
家里的变化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他不像许大茂,有放映技术。
也不像傻柱,有着家传的厨艺。
李学武以前啥样,贾张氏可是瞧得真真的。
完全就是个懵懂无知、干啥啥不行的愣头青。
天天就是混日子,连自己都养不活。
可谁能想到,进了厂之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
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每天吃香的喝辣的。
贾张氏瞧在眼里,心里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啊!
她就寻思,李学武这么个“废柴”都能在厂里混得风生水起。
我咋就不能试试呢?说不定我也能过上好日子。
至于采购员需要的关系,人脉,其中的蹊跷她一点也没注意。
她一个妇道人,谁和她说这事。
大多都说李学武有本事,运气好啥的。
再者,贾东旭的事儿发生之后。
贾张氏和易中海起了一番争执。
老易呢,也是病急乱投医,给贾张氏出了个歪主意。
他掰着指头,唾沫横飞地给贾张氏列举进厂的种种好处。
什么每月能拿固定工资啦,厂里还有各种福利待遇。
逢年过节发东西都能拿到手软。
最关键的是,进厂还有机会把农村户口转成城里户口,以后就能吃上商品粮了。
这一番话,可算是戳中了贾张氏的软肋。
这些年的苦日子,尤其是这三年困难时期,简直把她折腾得够呛。
虽说在四九城住了好些年,可当初统计户口的时候,她贪心不足。
想着在农村占块地,日后也能有点保障。
结果就错过了改户口的绝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