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锦鲤 作品

第181章 中秋

转天就是八月中秋,因为这天过节,梨月起身穿了件撒花绸夹袄。

众人早就把院里洒扫干净,锦鑫堂的雕廊彩楼,也都粉饰一新。

厨房里服侍过早膳,柳家的做了好些新巧小月饼。

有酥皮果仁馅的,有玫瑰糖霜馅的,还有桂花豆蓉馅的。

一色都是两寸半大小,印着蟾宫玉兔月桂纹样子。

另有许多时令鲜果,如石榴、葡萄、香柚、蜜瓜、苹菠、蜜桃种种。

堆在青瓷大冰盘里,摆做果山模样,预备着晚间祭月。

待到晚间天色黄昏,院里将彩灯张挂起来。

都是彩色纱绢绘制,如四方纱灯,六角宫灯,绣球流苏灯,各式各样的。

还有好些应景儿的样式花灯:兔儿灯、美人灯、莲花瓣儿灯,种种不同。

最漂亮的要数荷花池里放的水灯,一点红小羊皮制作,浮水荷叶样式。

中间点着盏小小油灯,百十个小灯,浮在水面如同繁星,煞是好看。

梨月这些小丫鬟,没什么差事,吃过晚饭就可提着灯笼玩耍。

她从锦鑫堂大丫鬟那儿,讨了盏兔儿灯提在手里。

就跟着一群小丫鬟,跑到鹤寿堂花园,等着吃宴席上的果点月饼。

晚间一轮圆月初上,如同玉盘悬空似得,赏月家宴已经开始了。

依着宁老太君心意,酒席摆在鹤寿堂花园里头。

小花园内松墙两边,堆了好些精致宫样澄浆盆,种着各色名菊。

都是大红袍、紫袍金带、醉杨妃、鹅毛菊类,高有数尺姹紫嫣红。

花团锦簇中,家乐排练了两出小戏,在花厅里铺红毡丝竹弹唱。

府中小国公宁元竣未曾归家,宁二爷宁三爷都出门应酬去了。

这里只有宁老太君与太太们,大奶奶沈氏,四位小姐,还有两位公子。

中秋是团圆家宴,老太太吩咐不必分席,在院中摆了大圆桌围坐。

传膳的媳妇们提着食盒鱼贯而入,有上菜的有筛酒的,在桌边簇拥服侍。

梨月挑着小兔儿灯,在花园月洞门外,跟着人探头探脑往里看。

她们都等着里头撤看盘,散果子点心出来,大伙儿好一起吃。

阖家聚会的酒席,都会摆设很多看盘,不用来吃只用来看。

往年的中秋家宴,都要用一张大插桌、两张靠山桌摆看盘。

插桌上堆放各色酥点、月饼、鲜果、蜜饯做成的簇盘,为的是华丽好看。

家宴所用的看盘点心的样式,大多是五老定胜、方糖树果几样。

中秋佳节是团圆之日,若在要豪奢些,还可摆三汤五割看碗。

那就要烧鸡鸭鹅猪羊五牲大菜,还要金盘银碗盛八宝攒汤了。

等到宴席上正菜,这些看盘的点心、糖果、肉食,便给底下人分吃了。

梨月这些小丫鬟在这里等着,就是等散点心和鲜果出来。

论起中秋节的时新点心可不少,除月饼之外,团圆饼、桂花酥、定胜糕、栗子糕、蟹黄酥这几样是必不可少的。

“这么快就上正菜了?都没见撤看盘呀?”

小丫鬟们不敢大声,只是私下嘀嘀咕咕。

这明明就没有看盘,你指望它撤到哪里去呀。

梨月眼睛很尖,早已看清这圆桌是平头酒席,根本没做看盘。

没有看盘的酒席,就唤作平头桌席,盘碗盏碟平放不堆叠。

“连正菜都好少,仿佛只有八个荤菜,四个素菜……”

大伙儿的眼神都飘了过去,立刻就有人抱怨开了。

今日中秋家宴的菜肴,是大奶奶凤澜院小厨房做的。

别的厨娘手艺如何,梨月不一定知晓,可凤澜院范婆子,她太熟悉了。

都不用上席面上去看,光是提着鼻子闻,梨月已经知道她会上什么菜。

荔枝腰子、羊舌签、花炊鹌鹑,酱鹅脯、白玉蹄花、水晶肘儿,这是范婆子最拿手的,外加了煎鹿筋、红丝水晶脍,共凑了八个正菜。

今日十五宁夫人吃素,范婆子的赶着做了四样素菜:清炒黄芽菜,茼蒿炒面筋,凉拌茭白与香珠豆。

踮着脚尖往酒席上看去,梨月就知自己猜的八九不离十。

正菜上齐不久,又有传膳媳妇走来,提着两盒子汤饭过去。

汤饭共三样,荤的是蛤蜊米脯羹和清鸡汤虾肉馄饨,素的是红枣粳米粥。

正菜加汤饭就这么多,另外还有四碟酥皮点心。

大圆桌上的碗、碟、盘子总共二十个,不免有些空空荡荡的。

案酒小菜果子蜜饯,总共只有八种,都用白瓷小茶碟盛着,围在桌沿上。

这桌菜肴摆出来,不知宁老太君与太太们怎么想,梨月反正是看呆了。

作为家宴酒席来说,菜肴量少还不必多说,怎么会所有菜一起上来了呢?

酒宴上菜总要有个先后,花拼案酒果点先上,然后上佐酒冷菜。

上正菜要先炒后烧,先上咸鲜清淡,后上甜厚浓郁。

点心面食,羹水汤饭,应该最后才上桌,以免冷掉失味。

今日倒是好了,小菜、正菜、汤羹点心全在桌上,满满一桌还真齐全!

平时三餐这般吃饭自是可以,可今天是中秋宴会,还好没客人来。

花厅上唱了两三出戏,酒席上服侍的丫鬟,已有出院抱怨的了。

“中秋节正日子,连一道酿螃蟹都没有?四小姐想吃蟹粉酥呢。”

“整桌酒席也没见半条螃蟹腿,上哪里寻蟹粉酥呀!”

“这省简的太过了吧?好歹也做个鱼鲜呢?”

“大过节的只做这几个菜,是打样子给谁看!”

这一桌酒席上,人人心里含怨,个个都觉不满意。

丫鬟们是出了院门抱怨,几位小姐公子们只能摆脸色,干脆不动筷子。

只有宁老太君微笑点头,这桌酒席特意简约不铺张,颇得她的心意。

“自家人吃酒过节,不必要讲没用的虚礼。赶着弄些个插桌看盘,三汤五割摆样子,终究吃不下什么。这几样菜做的很得味,元竣媳妇安排的极好。”

沈氏忙笑着起身,含笑握着梅花银执壶,下席斟了一巡酒。

“前些日子祖母就说过,遵照祖训府里家务应以省简为主。孙媳妇就自作主张,将中秋家宴上,那些堆砌的东西去掉了。终究是自家人团圆,只要吃的合口味就好,不必太过靡费奢侈。”

“祖母不知,媳妇粗粗算过,以往中秋节家宴,戏酒一日花费,总在百两以上。而今日中秋佳节的安排,只用了二十几两银子。”

若是提别的沈氏可都不擅长,但提起省俭用度来,她可是深有体会。

毕竟她娘家沈宅里,那可是有无数省俭的法子,这一席酒算什么!

宁老太君越发欢喜,睨了一眼宁夫人,将沈氏揽在了身畔。

“我年纪大了,你婆婆着三不着两,咱府里中馈大事,你要多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