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锦鲤 作品

第67章 为妾

沈家除了沈夫人嫡出的三儿三女,还有妾室所出的四个女儿。

沈夫人嫡庶观念极重,嫡庶两支的女儿,并不在一起教养。

沈家嫡女从小习学诗书礼乐,与男儿一般教导学问。

庶女只在内宅养活,教些针织女工纺纱织布,顶多识字而已。

沈氏未嫁时被母亲教导,女子比不得男儿,庶女更低人一等。

世家大族攀亲,均是首选嫡女,庶女再好些也是无人肯娶。

只因庶女的生母多是丫鬟、乐女,都是些供男人消遣玩乐的贱人。

她们生养出的女儿,嫁高门都怕上不得台面,更别说做世家大户的主母。

家中这些庶妹,只需安分守己,多学针织女工。

沈阁老门下学生甚多,有的是初出茅庐的寒门子弟。

不论初嫁为妻,还是续弦填房,孝顺公婆服侍丈夫,才是她们的出路。

今日宁国府赏花会,来的都是高门勋贵的官眷,正是相看女孩儿的时候。

二妹就要出阁,不带她来也罢,三妹婚事尚未议定,总还是可以来的。

沈夫人不带嫡女只带庶女,偏偏在传扬宁元竣纳妾的时候,

此时领来貌美如花的庶妹,母亲的言下之意再清楚不过。

响晴薄日的天气,桃红柳绿的盛景。

沈氏只觉得眼前发黑。

众女客堪堪到齐,荷花塘上船只已备好。

在船上摆了各色茶果,宁夫人邀请贵眷登船赏荷。

碧盈盈的池塘,映照红莲绿叶,水波潋滟凉风习习。

湖心亭里管乐笛箫唱南曲儿,宾客都不住口的赞叹。

众人玩赏过荷花,客人们去在后堂更衣。

再出来便是斗茶、投壶、制香等玩耍。

沈家母女不玩这些,沈氏陪着往凤澜院走。

母女三人刚进正房,沈氏便红了眼睛,忍不住胸中烦闷,泪水夺眶而出。

“四丫头出身微贱,通身小家子气性!母亲带着她来,是专为我打脸?”

沈夫人见她这么说,心中泛起阵阵恼怒,张口便是质问呵斥。

“我桩桩件件为你着想,你还怪起我来了?我且问你,你婆母提起过,要与姑爷立房侧室。你思量了这些日子,是如何打算的?”

当着满屋丫鬟,还有身边的庶妹,沈氏又羞又恼。

“夫君纳妾,只在丫鬟里面挑拣,要么外头人牙子家买去,哪有把庶出妹子送来的道理?四丫头若进了门,母亲让我如何自处?”

沈夫人送庶女给姑爷做妾,沈家陪房都没料到,都是大眼瞪小眼。

赵嬷嬷心疼沈氏,跪在旁边苦口婆心。

“您老人家太着急了,姑爷自家都没提起,何苦上赶着做这事儿?大奶奶身子已痊愈,过几天姑爷闲在,老奴自撇了脸皮,请他来圆房。好歹等大奶奶有了身孕,您老人家再提此事不迟。”

沈夫人五十多岁,早把男人看得透彻。

深知沈氏失了夫婿的心,破镜重圆绝不可能。

宁元竣虽年轻,却是心机深重。

对付他这少年得志的公子哥,只有娇俏可人儿的女孩儿才行。

沈氏性格外强中干,做事又眼高手低,根本拿不住宁元竣。

沈夫人容貌普通,凭借的是手段凌厉,连生三子三女,坐稳嫡妻之位。

这般肃正刚强的主母,也禁不住丈夫拈花惹草。

眼前的沈四姑娘,只比嫡出的沈三小一个月。

从那往后姬妾越来越多,丫鬟、赠妓、养娘,防不胜防。

沈氏慢慢看开,除庶子生母必定发卖,便留了些安分的,收拢丈夫外心。

好在嫡子嫡女长成,主母之位无法撼动。

沈家嫡女随沈夫人,沈氏已算相貌好的。

如今看也是憔悴苍白,算不得一等二等。

偏宁元竣相貌俊逸,在边关与朝中都是出名美男子。

就算他们小夫妻和好,顶多是面子情儿,貌合神离罢了。

如今宁元竣承袭国公爵位,得了兵部尚书衔,掌握京师内外防务。

这般权势滔天的女婿,沈家必定要紧紧拉拢。

沈家的底线,是将来的宁国公世子是沈家女所出,是嫡是庶无甚在意。

沈阁老甚至觉得,若庶子袭爵,他这做世子外公的,还能更受用些。

沈家老夫妇商议两天,这才将沈四送来宁国府为妾。

“送四丫头过来,是你父亲的意思,总比丫鬟强些。你婆母也看过了,量她说不出不字来。今天让四丫头与你磕过头,三天后送她的箱笼送来。”

沈夫人不容置疑,命沈四姑娘跪下。

沈四站在旁边,早羞得两颊绯红。

这才扭捏跪下,四双八拜行大礼,嘴里娇滴滴叫唤。

“求姐姐怜惜收留,往后四儿倾心服侍姐姐,不敢生二心。”

沈氏呆愣在原地,哭都哭不出来。

梨月等小丫鬟们正在凑热闹,齐刷刷挤在廊下看美人儿。

霎时屋里屋外噤若寒蝉,针掉在地上的声都能听见。

梨月尴尬在原地,悄么声缩头,蹭着脚跑了。

沈夫人是故意不赶人,就要丫鬟婆子们四处传扬。

一来知女莫若母,她知道沈氏脾气倔,要逼着她不得不收。

二来今日宁国府宴会,好让京师官眷都知晓,宁家纳妾也只要沈家女。

梨月回到小茶房,外间屋就乱了,众人七嘴八舌议论。

范婆子在中间儿,指手画脚唾沫乱飞。

“大户人家纳妾看手看脚。大门口四姑娘磕头,嬷嬷拉手掀裙子,就是这个道理。太太看过手脚不言语,就是默许收房。”

丫鬟们恍然大悟,有几个羞惭低头。

凡是巴高望上,想出头抬通房的,都闭嘴不言语。

大奶奶的亲妹子,还这般娇媚漂亮,谁能越过她去?

“娘家太太是真心为大奶奶着想啊!”

丫鬟婆子们纷纷感叹,口里免不得阴阳怪气。

沈氏端架子时总提着沈家,觉得娘家能为她遮风挡雨。

梨月却觉得,沈氏的娘家就是她最大的风雨。

沈氏是沈家拉拢宁国府的棋子,一旦她走死棋了,她父母还有新棋。

“亲上加亲的婚事,四姑娘还生得漂亮,国公爷必定喜欢!”

宁元竣并不乐意,锦鑫堂内室里,他正对母亲摇头。

“母亲办的仓促,不该答应这门亲。”

宁夫人见儿子不喜,当他是没见过沈四相貌。

“都说娶妻娶闲娶妾娶色,这沈四姑娘年纪虽小,相貌倒是一等的。你看了就知晓,比她姐姐强十倍。”

“你父亲去世的早,有两个叔叔,也都没什么能耐,都是靠着你谋前途。千钧重担都在身上,子嗣香火之事,不能不预备起来。母亲知晓你不喜沈氏,她妹妹年小没心机,留着服侍你也好。”

宁元竣沉吟片刻,无奈沉声反驳:“母亲的心意儿子知晓,只这件事不敢依从母亲。从此时起,我另娶也罢纳妾也好,都不能再沾惹沈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