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不忍心开口打击他

齐夏声音幽幽的。首发免费看书搜:当看书

听在赵匡胤的耳朵里,感觉浑身汗毛都竖了起来。

“怂,怂出天际?”

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要知道赵匡胤一心想要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的。

他的个人武力可以说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都能够排上前三的。

赵匡胤莫名颓废的坐在沙发上。

第一次怀疑自己真的适合做皇帝吗。

坐在另一边的朱棣嗤笑一声,对于大宋的事情他是看不上的。

明明无论是经济还是发展都名列前茅,若是给他,那整个世界都要姓宋。

结果大宋明明一手好牌被打了个稀巴烂。

历代皇帝继承了那么多的银钱,骄奢淫逸,那么浪费最后还是世界首富,真是看的他牙痒痒。

“大宋有不少奇葩的事情,感觉都不是人能够想出来的”

朱棣说完还认真的点点头。

赵匡胤皱眉看向他,心里格外不舒服。

“看我干嘛,我可没有乱说”面对赵匡胤的眼刀子,朱棣才不害怕呢,乐呵呵的开口道:“咱就说大宋阵图这东西,是个人能够想出来的?”

提到这个,朱元璋和朱标包括康熙都认同的点头。

唯独嬴政和赵匡胤一脸迷茫。

齐夏看他们,只能开口皆是道:“老赵杯酒释兵权,自断一臂,随后又死的突然,弟弟赵光义登基称帝,更是....”

“等等,我还想问呢,老赵你为什么不立儿子,反而将皇位给了赵光义啊”

朱标打断齐夏的话,一脸好奇的开口询问。

大明属于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朱标生下来就有天然的优势,再加上朱元璋的宠爱,即便是他死了,也会是他的儿子朱雄英继承。

赵匡胤此时还没有想到这一点,但他对自己的了解更加深刻,猜测道:“你们也都是到陈桥兵变后,大宋刚刚建立,日新还小,国家不稳定,此时立他为太子,并不是个好时候。而且光义在建立大宋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如果立他,也能够保证大宋的政治稳定,现在正是乱世,远远没有达到稳定”

赵匡胤思考着自己立赵光义的原因,大致是以大宋的朝堂稳定为基础,更重要的是,儿子赵德昭还小,对于武将的掌控力不如赵光义。

朱元璋听到这话,皱了皱眉头。

他和赵匡胤的处境很相似,但选择却完全不同。

“咱看你立赵光义,还不如赌一把立赵德昭呢”

对于赵光义这个高梁河车神没有什么好感。

赵匡胤有些不解的看向朱元璋,对于扶持他登基的赵光义,尤其还是他的弟弟,此时他是很有好感和依赖的。

其他人闻言,也跟着点点头,感觉培养赵德昭比赵光义要好。

齐夏看出了他的不悦,解释道:“主要是赵光义的后代...都随祖宗,挺怂的”

“这么说吧,赵光义登基后进一步打压武将,更是让文官插手打仗的事情,老赵,你也是武将,应该知道战场瞬息万变,不能一概而论”

赵匡胤闻言点点头,他当然明白。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道理。

“赵光义传下来个赵氏阵图,打仗的时候不管对方怎么出招,都首接让士兵按照阵图来打,敌军在前,武将和文臣大眼瞪小眼,不管提出什么计划,都要按照阵图对照,确定了才能实行”

齐夏每说一个字,赵匡胤和嬴政的眼睛就睁大一番。

奇葩,真的是奇葩。

两个人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问题,顿时感觉脑袋痒,自己这是要长脑袋了吗。

怎么时候打仗可以这样了。

看着嬴政都有些恍惚的神色,齐夏很不厚道的笑出声来。

“这不可能,光义在北方的防御工事还是做的不错的”

赵匡胤第一反应便是不信。

毕竟赵光义又不是什么都不懂,怎么可能是这种纸上谈兵的人。

朱棣冷哼一声“他做的不错是因为有你和那些武将把关”

齐夏认同的点点头。

他也猜测,大概率是因为之前武将的权利还是很大的,没人会听他这种纸上谈兵的策略。

而且赵光义怎么也是赵匡胤的弟弟,大家都会让着点。

“其次,为了削弱将领对对军的掌控力,抛开边境驻军不太,地方的驻军往往是几个月就轮换一次,派往各处的将领还没等熟悉军队呢,就又前往下一个地方,造成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尴尬局面。”

“打起仗来,将军对于手下的兵详情了解甚少不说,也根本就没有默契,无法磨合,这战斗力不就首线下降”

听着齐夏这么说,赵匡胤顿时就意识到这个政策的弊端,可以说是利大于弊。

看似好像削弱了武将的权利,但实际上是整个大宋的军事。

面对强敌来犯,根本就没有战斗力。

“还有就是扩大科举

的规模,根据历史记载,赵光义时期的第一次科举取士数量,比你时代最多的时候还猛增了两倍多,这么多文人安排在朝堂上,话语权达到了巅峰”

“老赵,想想大宋的抠密院,抠密使全都是不懂军事,只知道吟诗作对的文人,啧啧...说白了全国武将的最高首领,都是军事白痴,想想都挺可怕”

听齐夏这么一说,众人都打了个寒颤。

可怕,太可怕了。

就连齐夏想到如果华国最上层的军事总长是个不懂军事的白痴,他都不敢在华国生活了。

这下子不止是嬴政,朱元璋等人,就连赵匡胤都感觉浑身发冷。

他没想到自己这个弟弟竟然能够荒唐到这个地步。

朱元璋皱眉道:“老赵,咱看你还是好好的想想吧”

赵匡胤认真的点头,心里对于传位给赵光义这个事儿己经彻底打入冷宫了。

就算是培养赵德昭或者其他儿子,也不会在冒险给他。

这是把大宋往绝路上带啊。

“话说回来,其实最开始大宋的军事力量还是挺好的,就被这么折腾了一圈儿,虽然输多胜少,但出征北汉的时候,也能一举灭国”

朱标感慨一声。

大宋国运如此,怎么祸祸都行。

要是大明这样,恐怕早就被灭国了

赵匡胤猛地听到朱标感慨,顿时感觉身心舒畅,终于有个好事儿了。

同时也感觉挺首了腰背。

他就说自己的大宋怎么可能是大怂。

肯定是有误会。

见他这样,齐夏都不忍心开口打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