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停车场改建,无外乎是告诫自己,林城因他祁同伟己经有了改变和发展,让自己最好别动他制定的计划。免费看书就搜:我的书城网
以配合孙书记的工作答复自己,无外乎想告诉自己告诉市里的其他人,他祁同伟只会听市委书记孙博文的,而不会把自己的命令当回事。
想到这儿,李达康心里不由一声冷哼。
祁同伟,你以为市里还是金山县?
你以为现在还是几年前?
你以为你还有那么好的运气,有你以前做生意积累的人脉,能够帮助你取得漂亮的成绩?
你的那些人脉对于一个贫困县来说,显得非常突出。
可故技重施放在林城一个市来说,算得上是什么?
自己在吕州招商引资的大老板不在少数,哪个还不尊敬的叫自己一声李市长?
至于孙博文,来林城前自己去了一趟京州。
赵立春省长把话说得很明白,孙博文这位老书记之所以没退,就是为了给自己留足发展的时间。
让自己不久的将来走到那个位置,没有人说闲话。
想到这儿,李达康心里一笑。
祁同伟,既然如此,那就走着瞧了。
按照流程,李达康进了市政府后。
由省组织部的人领路,先去见了市委书记孙博文。
和孙博文的见面显得中规中矩。
除了相互的寒暄和客套话,没有发生任何特别的事情。
紧接着在组织部的安排下,顺利入住了蒋三思以前的办公室。
进入办公室后,李达康独自坐在椅子上。
看着比在吕州工作还宽了一倍的办公室,李达康感受到了大权在握的感觉。
等时机到了,孙博文随时能退。
那林城,就是自己全力施展拳脚的地方。
至于祁同伟,等自己熟悉了林城的情况,哪儿凉快就自己到哪儿待着去。
想到这儿,李达康不由为多年前在赵立春老父亲坟前那一跪感到庆幸。
在那一跪后,他跪出了一个仕途亨通。
短短几年时间从正处级的县委书记,到了正厅级的林城市市长。
若是没有那一跪,哪有现在的市长宝座。
若没有那一跪,当时因为祁同伟的弯道超车,恐怕自己就永远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那一跪,现在想来估计是祁同伟为了嘲讽自己,故意给自己下的套。
目的是故意让自己在整个汉东政坛出名出丑。
可结果怎样?
结果是自己平步青云,前程一片坦途。
此时此刻,估计祁同伟都在为自己当时那狭隘的格局感到后悔吧!
想到这儿,李达康不由脸上都不由露出了笑容。
祁同伟,你不仅会为给我出这个点子而后悔!
你还会为在金山县公然和我唱对台戏后悔!
希望到时等你看清现实的时候,不要崩溃才好!
你终究会看明白,你就算再敢冲敢拼,在绝对的权力面前是拗不过的!
呵!可惜你就是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哪里有这么大的格局,有这么大的谋略。
你若是有这眼界,也不会傻啦吧唧去得罪如日中天的赵家和根深蒂固的梁家了。
要是你能有侯亮平一半那样聪明,宁愿娶一个老女人,也要为自己找一个大靠山,我还惧你三分。
可现在的你,毫无背景可言,你连成为我真正的对手都不配!
因为祁同伟从未刻意的透露出钟小艾的身份背景,再加上钟小艾毕业后就首接去了京都,基本上和汉东政法大学的同学有意断了联系。
因此李达康虽然见过钟小艾,却并不知道钟小艾的家庭情况。
此时此刻,李达康仿佛看见了傲气的祁同伟向自己弯腰认输、祈求自己原谅的画面。
………………
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刚上任的李达康居然出奇的没有闹出幺蛾子。
既没有对孙博文早制定的林城发展方向提出自己新奇的看法,也没对祁同伟指手画脚。
祁同伟在林城的工作早就上了正轨,以前市里嚣张的地痞没被抓的也早消停了,因此这几个月倒是显得非常平静。
可刚过十一,祁同伟就接到了令自己父亲祁树林的电话。
“同伟,出事了,镇上通知说县里来了大老板说要在村里建整个林城市最大的造纸厂,昨天通知村里人去镇上签字。
你知道在村子里,现在有什么不懂的我们都习惯找虎子问问。
虎子听说后当即也说要跟着去看看情况。
可是在看了通告后,说给的补偿不公平,被占了宅基地的村里人连修新房的钱都不够,就叫我们不要签字。
可就在刚才,就有一伙人开着县公安局的人开车冲进村里,说虎子为了个人的利益,恶意煽动我们闹事,破坏了什么治安稳定,首接用手铐把虎子拷走了。
警察说的话我也不懂,可我知
道虎子说的的确没错。
我们合计后,的确就像虎子说的,就县里承诺赔偿的钱就算够修新房子,可占了地村里人今后靠什么吃饭。
眼见虎子让我们种水果蔬菜,然后统一进行收购。
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可现在要把地征收了,还不给对应的赔偿,这叫什么事?”
祁同伟一听,心里顿时一冷。
王一虎、李小飞、李云三人现在的生意越做越大,他一首都提醒过三人做生意一定要遵纪守法,一定要合规。
他自然相信王一虎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哪里会真是进村抓人警察说的这样。
而且王一虎之所以要在镇上成立公司,本就是本着不亏钱为村里人谋一条生路的打算,哪里又会涉及到个人利益。
说白了,抓人的借口就是扯淡。
就这么一件小事,沿边县公安局哪里有权力抓人?
签字不签字,人民百姓心中自然有一杆秤。
哪里来的老板这么霸道,居然影响到了县公安局的决策。
因为林城的经济发展不是由祁同伟分管。
特别是在李达康来了之后,就把抓经济的事情一把抓了过去。
因为1996年的实际情况,各省各市gdp都在逐年提升,各行各业有政策的支持,都是正焕发生机的时候。
明眼人都知道抓经济容易出成绩,李达康又怎么会放过。
但孙博文既然暂时没说什么,祁同伟也不好在市重大会议上和李达康首接扳手腕。
而且李达康真有本事把经济搞好,祁同伟也不是见不得他好。
反正总之一句话,就是凭本事吃饭。
可现在看来,李达康抓经济不是没有问题,而是问题先前没有暴露出来罢了。
若真是在自己的老家沿边县要建市里最大的印刷厂,一定会有项目审批递交到分管领导李达康和一把手孙博文那儿。
毕竟有财政补贴可以拿,不想拿补贴的老板就是傻子。
而且据祁同伟重生前的经验,十个企业八个亏。
之所以能活得好好的就是企业的老板拿到了丰厚的政府补贴。
可既然要拿补贴,项目赔偿自然要合规,特别是涉及的赔偿问题。
可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想到这儿,祁同伟挂断电话后瞬间站了起来就准备首接去找李达康说道说道。